APP下载

基层中医院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应急防控体系探讨*

2021-10-12李云梅汪云伟吴兆腾刘培舰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中医医院医务人员传染病

李云梅,汪云伟,冯 勇,吴兆腾,刘培舰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重庆 408000

近30年来,全世界先后出现了40多种传染病,并呈逐年增长趋势[1]。各种突发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2]、病死率高、控制难,防治不易,社会危害大的特点[3],近年来,突发传染病时有流行,2003年的SARS、2005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甲型H1N1、2013年的H7N9。人类一直伴随着与各种传染病的斗争,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之后,各级卫生部门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中医中药在防治各种传染病中也逐渐体现出了它的优势。

作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每天接待的患者数量很大,在面对突发传染病时既要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又要与相关卫生行政部门配合,做到规范、科学地应对各项事宜。医院面临突发传染病的应对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防控工作的成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防治突发传染病进行研究[4]。如何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值得所有医务人员思考和探索[5]。

1 调查三甲中医医院防控体系基本情况汇总

经调查重庆市7家三甲中医医院已经具备一定的突发传染病应对能力。但是,在应急防控的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完善的空间。本次调查以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由本次课题的主要成员探讨及文献查询最终确立了10项在防控体系中较为重要的指标进行调查。每个项目的总分为10分,各项目分为:优(10分)、良(8分)、中(6分)、差(4分)、无(0分)5个等级。总分100分,总体防控体系等级分为:总分优(≥90分)、良(80-89分)、中(60-79分)、差(<60分)。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7家三甲中医院对突发传染病防控体系得分汇总 分

从调查情况看,总体上基层中医医院在防控工作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但仍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 重要问题反馈

2.1 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不足

经调查7家三甲中医医院在面临2019-nCoV时都及时建立了应急队伍,但对于应急队伍的建设不够细致和全面。一方面个别医院没有设立全面的应急防控监督小组,导致防控工作由各个部门分散检查,没能形成统一的督察流程和工作制度;另一方面部分医院没有成立应急处理后勤保障小组,所有物资安排工作由医务科或设备科管理,导致工作混乱没有章程,很多工作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另外,多数医院对于医疗救治专家组的成员设立缺乏科学性,作为三甲中医医院专家组成员没有包含中医相关的高级职称人员,甚至不包含中医类别人员,仅仅只有西医类别人员,不能发挥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防治的优势。

医院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由于2019-nCoV的传播范围迅速扩大,各种防护物资出现全国性短缺,一些医院出现口罩、防护服、手套的供应不足,预检分诊人员、发热门诊人员、标本采集人员、临床科室人员每天对防护物资的需求量很大,而医院完全不能满足各个科室需要的情况。目前部分卫生行业应急物资储备缺乏专项基金,采取的是应急采购的方式,易致各单位应急物资难以实现统一调拨与互补利用,出现重复采购、无序采购的现象。

2.2 应急培训、应急演练不够

调查的医院中,2020年之前关于突发应急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培训次数严重不足,一方面没有相关的培训计划,另一方面部分培训涉及内容片面,培训人员范围仅限于院内医务人员,涉及较狭窄,使防控知识无法广泛传播。因疫情影响不能统一组织学习,各级各层次下发文件较多,但不能统一组织全员开会学习,各单位均采取文件下发由科室组织学习的形式,因此不能保证所有相关人员准确知晓。调查了部分医务人员对自己所在医院的发热流程、筛查流程、院感知识、诊断标准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事实证明医疗机构对于医务人员的防控知识培训及督察还有待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大多数医院没有进行传染病相关应急演练的计划,没有相关的记录,导致在实际防控工作中手足无措。

2.3 院区内重要科室布局不合理

部分三甲中医医院原本没有设立独立感染科室,2019-nCoV流行时采用临时调配形式,设置新的的留观筛查病区,隔离留观病区不能完全封闭,与其他普通病区的安全防护距离不足,致使普通病区可能被污染,容易造成院内各病区交叉感染的情况。

预检分诊设立不完善:一方面部分医院夜间预检分诊在急诊科,标识不够醒目,夜间患者、陪伴或探望人员在不知晓的情况下,未经询问和初筛直接流入各病区,存在将病毒带入各病区的风险;另一方面各医院入口较多,没有严格设置入口警戒线,不能保证每个入口都有医务人员进行预检分诊,少数患者从医院侧门进入,无法在入院区时进行分流,可能导致疑似患者直接进入普通病区,构成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2.4 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

突发传染病危害性、突然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应对工作的难度,因此单靠医疗机构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个医疗相关单位和部门来共同承担。2019-nCoV爆发快、传播范围广、致病性强,如何在有效时间内充分发挥院内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有效措施是控制疫情散播的重要举措。多数医院是在以主要领导为首要负责人的前提下,以医务部、院感科、公共卫生科为主要协同科室,共同参加各项防控工作。但各部门之间沟通欠缺,对于一些上级指示不能较好的分配,出现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防控工作脱节的情况。

疫情突然,涉及面广,各级医疗机构应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都承担了不同的防控工作,需要各医疗机构共同协作完成。各医院防控工作人员对上级指示的流程理解存在差异,致使医疗机构之间沟通不畅;另外对上级卫生部门的文件精神未能准确地传达到每位防控人员中,在实际防控工作中出现矛盾以致工作进展不顺利。比如:接收下级医院转运来的发热患者进行筛查时,交接人员对流程不了解,延缓了筛查的时间。

2.5 没有充分利用中医医院特色优势

以前的防控经验得知中医中药在防疫中具有很大特色和优势,经调查7家中医医院在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中中医药应用较少。主要原因可能与中医药治疗传染病人才不足,医院对中医防治传染病的意识不够强,没有明确的指示和要求有关。

2.6 技术设备不足

目前针对突发传染病普遍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因此快速、准确、灵敏、操作简便的现场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病原体实行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操作简便的实时检测,对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控疫情蔓延至关重要。但作为中医医院相对西医医院发展普遍滞后,一些诊疗技术、检测设施还不够完善,需要其他医院协助才能够明确诊断。

3 针对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3.1 预防准备阶段

3.1.1 应急体系的建立 突发传染病,尤其是甲类传染病以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发生时,医疗机构有时需要临时打破常规,调整现有的资源和力量来积极应对,包括病区的重新调整,医务人员及防控人员的重新分配,物资的重点划分等等。因此,要想及时、迅速地对突发重大传染病做出科学的反应,医院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显得非常重要[6]。医院应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严格的传染病管理、报告制度,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应急管理思想。建立、健全以主要院领导为组长的“应急防控领导小组、应急诊治专家组(包括中医、西医)、应急防控监督小组、应急处理后勤保障小组”,共同构成面对突发传染病的指挥和协调系统。应急体系构建如图1。

图1 医院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应急防控体系构建

3.1.2 应急物资储备 突发传染病具有突然发生、迅速传播、不可预测的特点,如若在事件发生后,再紧急配备相关物资,则会延误防控工作的时间。因此,平时就储备好应急相关物资对于每个医疗机构尤为重要。应急物资的储备要根据相关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储备计划,医院应有一定数量的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常规药物、消毒工具及制剂、个人防护设备以及其他医疗相关应急物资的储备,做到专人管理,设立清晰明了的台账,定期查看核对物资并做好记录。对有效期短,或医院自身原因不能完全储备的,应在少量储备的基础上,明确相关物资的供货渠道,确保需要时能及时供应。

3.1.3 应急培训、应急演练 在应急防控体系建设中,医院应急管理能力的高低与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息息相关。要提高医院的应急防控总体能力,医院应指定一个科室建立系统合理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包括全体医务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保安人员等较大范围的传染病知识培训,包括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的基础知识、突发传染病报告流程、医疗救治措施、识别突发传染病事件、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个人防护设备使用等方面。加强所有医务人员对常见四季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病种的各项防控知识的培训[7],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签到、有总结。公共卫生科相关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应做到按时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

由公共卫生科牵头,结合医院实际,制订传染病演练切实可行的应急演练脚本,医务科、院感科协同,开展各种类型(呼吸道、肠道、血液等)突发传染病实战应急演练,并对演练进行效果评估。演练工作要起到强化应急队伍、规范流程,增强医务人员应急能力,全面提高防控水平的目的,做到疫情来临时临危不乱、有条不紊。

3.1.4 建立奖惩制度 医院应制定传染病防控考核制度,建立奖惩方案并落实,细化考核项目。包括应急演练、就医流程、报卡、转诊、救治、个人消毒、防护隔离等内容纳入到科室及个人的绩效考核中,建立效果评估、奖惩结合的考核制度,促进院内防控机制的可持续发展[8]。

3.2 应对阶段

3.2.1 规范院内应急流程 明确疫情监测制度,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做好传染病的登记和筛查工作。加强院感控制,保持院内环境卫生,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指导,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尤其是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留观病房、感染科等重点区域,严防院内交叉感染发生。严格预检分诊程序,医院设立24小时预检分诊点,设置独立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

3.2.2 预检分诊 分诊标识设立明显。工作时间分诊设立在简易门诊,非工作时间设立在急诊科,保证24小时在岗。分诊台安排专门医师值班并按照传染病分诊要点进行分诊,仔细询问病史,及时识别可疑病例,并将疑似病人经特殊通道陪送至发热或肠道门诊,同时作好预检分诊登记。

3.2.3 发热、肠道门诊 需对所有到此的患者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测,排查是否为可疑病例。必要时请院内传染病诊治专家组会诊,开展排查诊断,专家讨论后对疑似病例立即采取暂时的防控措施,及时电话上报公共卫生科及医务科,由公共卫生科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决定下一步的诊治流程。

严格疫情报告管理 首诊医师发现疑似病例及时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至公共卫生科,并及时网络直报。医院要配合本地区疾控中心及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发热、腹泻患者的监测和排查。根据医院实际结合上级行政部门要求制定适合本院的传染病上报体系,及时发现、隔离、报告突发传染病及疑似病例。

3.2.4 各部门、各机构协同 不仅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以及医疗机构与其他卫生相关部门之间也要建立通畅的沟通协调机制。若遇到突发传染病时能够立即启动,相互之间能沟通顺畅,流程能进展顺利,做到工作不脱节、不推诿、不怠慢。

3.2.5 多学科协同防控传染病 作为三甲医院,大多承担着大片区域各种病种的患者,病情复杂,需建立多学科会诊制度,为疑似患者进行会诊,使各临床科室医疗救治工作井然有序。针对门诊、住院患者中出现的不确定性患者,及时组织多学科院内专家进行会诊,确保各种疑难患者得以最可靠的诊断[9]。

3.2.6 针对突发传染病辨证论治制定合适的中医药防治方案 中医药与传染病的斗争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西医学的传染病属于中医学的外感病类范畴[10-11]。目前中医学在传染病的防治中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2011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中医药治疗传染病临床基地和临床科研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传染病中医药治疗网络。我们应当正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与缺陷,让两者完美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目前西医针对突发传染病以注射疫苗和对症支持疗法为主,但疫苗研究需要较长时间,一旦疫苗研究出来,病原体也许就变异了。

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现代医学传染病防治法则基本切合,且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中医从整体出发,充分调动人机体的能动性,结合季节性、地域性,辨证论治可制定出去除邪气兼提高正气的个体化方案。其治疗方法灵活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又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作为三甲中医医院,应重视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要加强加快人才的培养,积极储备传染病相关的中医人才。

在面临突发传染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诊治组中的中医专家组成员,结合传染病的特点、本地气候、好发人群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化的预防性中医药方案。例如预防性方药内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以及合适的中药空气喷雾对院区进行必要的中药消毒;采取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式,使中医药在预防中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3.3 恢复阶段(总结、分析、评估)

各医院应定期开展应急防控能力的自我评估,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在经历了此次新冠肺炎之后,更应该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缺点,在今后的应急预案中继续发扬优势部分,完善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提高本院的应急防控能力。

4 总结与展望

经调查7家区县级三甲中医医院,面对2019-nCoV时在防控突发传染病时的能力强弱不等,但存在的问题大同小异。作为医疗机构,应当结合自身医院现有的应对能力状况、设施设备、人员情况等方面,要有计划地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防控应对能力。建立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建立新型传染病的检测系统,实时精准快速识别各类传染病。

猜你喜欢

中医医院医务人员传染病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重庆市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评估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