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我国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基于东中西部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1-10-12赵人行苗艳青赵景林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慢性病问卷居民

赵人行,苗艳青,赵景林

1.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2.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3.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随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医疗资源紧张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公民医疗资源需求仍难满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公众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节约医疗资源、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以互联网为载体,利用现代化智能、智慧设备和技术手段,通过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实现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健康追踪、健康督导等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已成为亚健康群体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新趋势。互联网健康服务具有预知、预防、预警的特殊作用,对于健康管理服务在对疾病的预知、预防和预警、减缓疾病进程、节约医疗资源、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2月10日,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20〕22号),指出,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在全行业深化“五个一”服务行动,包括:推进“一体化”共享服务、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推进“一码通”融合服务,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垒;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在线支付工作;推进“一网办”政务服务,化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推进“一盘棋”抗疫服务,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技术支撑。“五个一”服务行动的推进,将信息化手段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的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

互联网科技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我国在亚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中积极开展互联网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大空间。在老龄化加快的趋势下,移动互联网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给健康服务带来了变革[1]。互联网逐步应用于包括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健康追踪、健康督导,以及养老服务等领域[2]。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核心在于利用技术手段,从医疗服务过程中提取人、财、物信息,让信息流动代替或减少实物流动,实现医疗活动的再组织,从而打破传统医疗服务活动的时空限制,实现医疗服务过程提速,提升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配置效率[3]。基于互联网手段,医院可利用网络实现数据传输,构建医疗平台(如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平台),提升诊断水平和异常检出率,缩短患者“院前急救时间”,降低疾病病死率[4]。此外,医生和患者还可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线上交流,加强患者参与度,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疾病治愈效果,提高患者健康素养,促进患者健康行为[5]。

已有研究,多侧重于慢性病管理及养老服务的探讨,或从UTAUT等技术采纳方面针对于大学生群体[6]来阐述,更多关注于某一特定疾病和某一特定人群的服务情况,及服务的采纳行为。此外,也有学者针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进行了宏观发展层面的研究[7],从健康管理APP使用情况上针对慢性病如高血压进行微观层面行为研究[8],从全国范围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调研研究[9],也有关于互联网对居民健康服务作用路径的非定量研究[10]。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视角下,基于跨地域跨人群特征的开展的研究尚有不足,居民通过家庭医生签约,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施健康管理,对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医联体,医共体中各级医疗机构的协同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根据全国东中西部收集的居民调查数据,调查并分析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现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因素,旨在为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制定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完善我国医疗信息化服务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我国分级诊疗的推进以及资源下沉,医联体、医共体的建设提供实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素养、健康管理需求以及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情况。2016年11月,课题组通过典型抽样的方法,从东、中、西部各选取1个健康管理工作开展较好的城市,各市选取1个典型区/县进行调研。其中,东部选取厦门市集美区、中部选取武汉市黄陂区、西部选取泸州市叙永县。每个地区随机选取大约15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互联网应用与健康管理中的需求。本次由调查组成员发放问卷,调查组成员接受统一培训,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并指导其填写,填写完毕当场收回问卷并进行逻辑检查,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并对资料进行编码。将纸质问卷收集数据导入Excel,整理形成样本库。本次调研收回问卷总共478份,其中有效问卷375份。

1.2 问卷设计与信度效度分析

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问卷设计模块和内容,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设计本次问卷。本次问卷由4部分组成:

(1)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患有慢性病、个人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健康自评等。

(2)生活情况:包括一日三餐规律、饮食清淡、每天至少喝水情况、抽烟饮酒适度、睡眠作息、个人和家庭卫生、心态、对了解知识的态度。用Cronbacha系数测量,本部分信度系数为0.774,问卷信度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问卷信度分析结果

(3)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内容:包括健康监测功能、健康评估功能、健康指导功能、健康教育功能、查询功能、沟通和联络平台,本部分信度系数为0.894。

(4)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使用现状:包括是否有必要将互联网应用到健康管理中、开展健康评估的周期是多少、健康知识教育通过什么方式、使用过哪些类别健康管理软件等。由此可见,问卷信度良好。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问卷结构效度,KMO值0.927,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P值小于0.05,适合做因子分析,且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 26.0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对基本资料和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内容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方法对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使用及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使用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使用情况,用是否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软件这个变量来代替。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收回问卷总共478份,有效问卷375份。其中厦门市有效调查人数有138人、武汉有效调查人数110人、泸州有效调查人数127人。性别:男性181人(48.3%),女性194人(51.7%);年龄:26~35岁为91人,36~45岁为102人,46~55岁为80人,三个年龄段人群占总调查对象的72.80%;文化程度:为初中或高中/中专的居民达205人(51.70%);大专和文化程度是本科及以上的人数为170人(48.30%);职业类型: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108人(28.80%),农民有96人(25.60%),其它职业(45.60%);患慢性病数量:患有慢性病的共有110人(29.30%),其中多数为患1种慢性病的患者,共有62人;居民年收入:被调查的375位居民个人年收入均值为4.40万元,个人年收入在0~6万之间的人数达283人(75.5%),其它92人(24.5%);家庭年收入:均值为9.91万元,年收入在3~6万元97人(25.87%),12万元以上的有91人(24.27%),其它187人(49.86%);医疗保健支出:0~500元之间,有218人,占总人数的58.10%;

在居民自评健康状况中,居民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好或一般的占到了81.30%,其中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一般的最多,共有200人;被调查居民智能手机拥有率为84.8%,拥有智能手机的居民对手机的使用熟练度为一般的共有133人,占总人数的35.47%。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对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内容

被调查居民对互联网提供的不同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内容及需求程度得分见图1,其中总得分均值为100.7520分(总分140分),占总得分的71.97%。各类型健康管理服务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健康教育、查询、健康评估、沟通和联络、健康指导和健康监测,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各项需求程度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被调查居民对互联网提供的不同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程度

各类型服务得分:健康监测类得分最高的是血压/血糖/心率记录服务(3.56分),最低的是女性健康记录服务(2.96分);健康评估类得分最高的是体检结果评估服务(3.86分),最低的是中医体质/心理测评服务(3.57分);健康指导类得分最高的是制定儿童免疫接种计划服务(3.73分),最低的是制定特需人群康复和护理计划服务(3.47分);健康教育类得分最高的是老年人护理和家庭急救知识教育服务(3.95分),最低的是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服务(3.65分);查询类中医院/医生信息查询服务得分较高(3.74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查询服务较低(3.66分);沟通和联络类得分最高的是向医生在线咨询服务(3.80分),得分最低的是和病友在线交流服务(3.52分)。

居民对各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程度见表2,选择“需要”和“非常需要”,最多的服务(老年人护理和家庭急救知识教育)人数达279人,而选择“需要”和“非常需要”,最少的服务(运动记录)人数仅为143人。

从各项服务得分来看,得分前10名的服务有:老年人护理和家庭急救知识教育、疾病防治知识和药品知识教育、向医生在线咨询、保健养生知识教育、体检结果分析、运动/健身知识教育、医疗卫生政策宣传和解读、医院/医生信息查询、疾病筛查和患病风险评估、制定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可以看到,得分前10位的服务中,健康教育类服务占6项。另外,得分排名后5位的均为健康监测类服务,被调查居民对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情况,见表4。

表4 被调查居民对互联网提供的不同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情况

2.3 对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使用和相关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由于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使用与否为二分类变量,故采用卡方检验来检验其与地区、婚姻状况、性别、收入水平、年龄分组、职业、文化程度、是否患慢性病、医疗保健支出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卡方检验的原假设为:这些变量相互独立。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使用与文化程度、年龄分组、婚姻状况、职业和收入水平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与性别、是否患慢性病、地区和医疗保健支出分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具体卡方检验见表5。

2.3.2 对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使用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使用与否,为二元离散选择型变量,根据表5中相关性分析结果,结合调查问卷中其它要素,以是否使用过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为因变量(赋值:是=1,否=0),以收入水平(赋值:很富裕=1,富裕=2,一般=3,不富裕=4,很不富裕=5)、年龄(赋值:16~35岁=1,36~45岁=2,46~65岁=3,65岁以上=4)、职业(赋值:机关企事业=1,商业服务=2,农民=3,离退休人员=4,无业=5,在校=6,自由职业=7)、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高中/中专=2,大专=3,本科=4,硕士及以上=5)、婚姻状况(赋值:未婚=1,已婚=2,离异=3,丧偶=4)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回归模型定义为:

表5 卡方检验

利用向后分析法逐步剔除对因变量影响不显著的变量,最终得到一个以年龄、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为自变量的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由表6霍斯默-莱梅肖检验可知,表中P为0.961>0.05,接受原假设,认为本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观察数据。表7分类是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拟合方程对真实数据的预测值。真实数据中,没有使用过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是232人,使用过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是143人。而用logistic回归拟合方程预测的没有使用过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是229人,使用过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是146人。因此,用二元logistic回归拟合方程预测的正确率为70.4%。根据表5结果得如下回归方程。

表6 霍斯默-莱梅肖检验

表7 分类表

其中X1(1)、X1(2)、X1(3)分别代表年龄16~35岁、36~45岁、46~65岁;X2(1)、X2(2)、X2(3)和X2(4)分别为高中、大专、硕士及以上学历;X3(1)、X3(2)、X3(3)和X3(4)分别为很富裕、富裕、一般和不富裕。

由回归模型计算出的变量见表8,年龄为16~35岁、36~45岁、46~65岁的人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能性分别是65岁以上老人的7.362、7.137、2.449倍,意味着对于成年人而言,年龄越大,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能性越低;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职)、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的人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能性分别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的2.969、2.629、2.223、3.390倍,均大于1,意味着相对于低文化层次的人,高学历的人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概率增大;收入水平为很富裕、富裕、一般和不富裕的群体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能性分别是很不富裕群体的1.797、2.582、1.217、0.304倍,反应了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概率降低。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绘制森林图见图1。

图1 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使用森林图

表8 方程中的变量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互联网健康管理需求真实存在,了解影响相关服务采纳的重要因素,是互联网手段能否在健康管理服务中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的关键因素,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东中西部调研数据,深入基层了解我国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现状,探讨影响居民使用互联网手段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因素,为我国推进医疗信息化和分级诊疗的工作提供参照。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主要讨论以下几点。

3.1 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偏低,医院医疗资源仍为主要需求来源

各类型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健康教育、健康查询、健康评估、沟通和联络、健康指导和健康监测。得分由高到低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类型在服务层次、服务难度系数上则表现为由低到高。此外,从健康管理软件使用情况看,被调查的375位居民中,共有143位居民使用过健康管理软件,占总人数的38.1%。其中,使用最多的健康管理软件为运动记步类、饮食养生类和健康知识教育类,分别有97人、60人和57人。这些人们日常使用的健康管理软件,提供的服务都是较为简单的健康管理服务。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在供应者所提供的高级别、高层次和高难度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内容上,整体服务质量和数量与服务需求者的需求不匹配,服务需求者难以使用或难以接受;二是高级别、高层次和高难度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没有进行很好推广,服务需求者接受度低。此外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还没有充分利用临床医生的医学专业知识,有关服务可靠性以及信任度有所不足。有学者分析了互联网养老服务需求,发现老年人的个体情况对有关互联网服务的需求产生不同程度影响[2],说明对于服务需求的更需要从个体差异角度去分析,细化其服务内容,方能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

3.2 文化程度、年龄和收入水平显著影响居民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使用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中,图3表明:文化程度、年龄和收入水平对我国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使用与否产生显著影响。即随文化程度提高,高文化层次者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可能性越大;随年龄增大,老龄人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可能性降低;收入水平低者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可能性降低。原因可能为:(1)高龄人对手机使用不太熟练,对新生事物,尤其是信息化健康管理服务方式接受度低,导致随年龄增大而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可能性降低;(2)文化层次和收入水平较高的人、对健康较为重视、互联网应用水平较高,更易采纳信息化健康管理服务,更注重健康管理,从而导致收入增加、文化程度增高而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可能性增加。

3.3 是否患有慢性病和居民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使用暂未发现显著相关性

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患有慢性病和是否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说明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使用差异,更多源于公民主观倾向,以及健康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的差异。慢性病患者和非慢性病患者之间比较,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采纳行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从现实角度看,客观上,患有慢性病者对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采纳,对于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减少潜在的疾病经济负担,提高健康人力资本和国民生产总值,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由此可看出,真正患有慢性病或者存在健康风险的人群,并没有充分采用互联网手段进行健康管理服务,服务供给和服务需求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 结论及建议

4.1 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特征居民的差异化需求,提升基于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其对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信息的获取层面,比较复杂的健康管理服务还未引起足够你重视。说明当前公民更多依赖于医疗机构的资源,其卫生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对于医疗保健,和分级诊疗的作用,应该在现有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居民群体,积极挖掘亚健康人群和年轻人群的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满足不同层次医疗需求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对于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应对其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11],探讨并解决结合政策现实、加强地方政府协作的信息难题[12],并参考患者反馈对于服务质量,特别是销售药品质量评价进行监管策略的研究,为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策略建议[13]。

此外,应鼓励学者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互联网医疗发展进行深入探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14],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产品化机制进行探索[15],结合“移动医疗”,“远程医疗”进行更为广泛的研究[16],特别是针对用户对互联网医疗平台使用影响因素的调查[17],以及考虑患者个性化需求的医疗服务匹配研究[18]。

4.2 促进低文化程度、年长者及低收入者使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其利用水平

调查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低,年龄大,收入较低的居民对于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应用较低。对于经济状况交叉的居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可根据居民经济条件,为其选择提供适宜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将其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保制度结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这一部分人群以及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鼓励其采纳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

从现实来看,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不只来源于收入和文化程度高的非年长者,由于健康管理不当,而过度消耗医疗资源的多为年长者。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年长者,文化层次不高的人群,由于所在地区相关服务和医疗技术的限制,更加需要通过互联网方式提升医疗机构服务的质量及可得性。由此看出,加大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在老龄人和低文化层次群体中的普及与推广具有长远意义。

政府未来应适当对欠发达地区,文化层次不高、年龄较长的人群进行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推广,实施一定的政策倾斜,并对健康管理行为进行适当干预。通过组织医联体、医共体等方式,进行资源下沉,建立和完善医疗改革过程中的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优化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我国医疗服务的绩效及其可负担性和可得性。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性。通过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有效地促进我国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学者应在精准扶贫,健康扶贫的策略方针下,进一步探讨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发展,融合社会资本,推广PPP模式,制定合理运行机制,统一标准,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19],并探索医疗服务供给的协同合作优化模式[20]。

此外,关于互联网医疗信息外溢对健康人力资本的作用机制,以及居民就诊选择方面,可在前人根据CFPS[21]和CHNS[22]数据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索和深入调研,以更好落实分级诊疗,设计更为合理的诱导机制。

4.3 引导亚健康及慢性病患者利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其对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认可度

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患有慢性病与是否采纳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一方面说明目前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针对性以及对于用户的需求挖掘还不充分,客观上服务的提供者对服务的可及性、服务质量及服务的差异化需求还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也说明亚健康人群,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针对距离三甲医院较远,医疗服务水平欠发达地区居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可指导其利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并在卫生人员定期坐诊、巡诊时进行集中面对面咨询,提高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此外,不同地区可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数量,人口集中程度、服务半径等因素,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进行标准化建设,使其能够更好在综合性医院的指导下开展健康管理工作,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之间的联系,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为提高不同地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水平,可加大宣传,引导广大群众与家庭医生之间相互信任,使民众转变只去大医院就诊的观念,享受信息化手段为健康管理服务带来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培训、基本设备设施建设,丰富服务内容,简化服务流程,配合医联体建设、医保报销差异化策略等卫生政策,更有效地引导不同地区居民利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此外,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互联网在健康传播、病患医疗决策中的作用和影响,为互联网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慢性病问卷居民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石器时代的居民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