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刘祖国:我乐意去开一个新天地
2021-10-12徐书贤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作为“拓荒者”,他累,并快乐着。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及附属翔安医院眼科主任、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刘祖国的前半生,像是一场轮转。
作为地地道道的“湘伢子”,刘祖国在湖南读了医学院,后到中山医科大学读研,毕业后留校。其间曾到北京大学眼科中心林护眼科医院任职。2003年,他重回中山大学,任眼表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2005年,他调任厦门医学院任院长。2020年,他作为眼表疾病和角膜移植领域顶尖的专家、亚洲干眼学会主席、“中国干眼之父”回归母校和家乡,兼任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一职。
他辗转多地,大多面临的是亟须开疆扩土的“拓荒”局面。其实,他当初选择干眼作为研究方向,那本身就是一场最艰难的“拓荒”。然而,作为“拓荒者”,他累,并快乐着。
结缘医学:一次正确的“行差踏错”
由于对物理、化学兴趣浓厚,刘祖国从未想过要从事医学。当年他所在的县区发生的一起高考舞弊事件扭转了他的人生方向,全县学生不得不在几个月后重考。成绩公布,他的成绩远在国家重点大学录取线之上,此时全国统一录取已结束,他们能选择的仅剩当地几所普通高校。家境贫寒的他自知复读无望,进入了衡阳医学院学习。
读书时,刘祖国的母亲因患眼疾而失明,这促使他选择了眼科专业。从此,他开始了医学“拓荒”之路。
上大学的机会不容易,他努力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当他进入医学的世界时,他发现自己开始喜欢医学,尤其是上临床以后,更加喜欢这个专业,于是在毕业3年后他选择了继续深造——考取了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当时消息闭塞,刘祖国“误打误撞”进入的这家国内顶级眼科中心,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在这里,刘祖国得到了大量学习、实践和探索研究的机会,同时也开拓了自己的思路,为以后的专业建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幸运地师从我国著名角膜病专家陈家祺,从专业到医德,刘祖国都受益匪浅。
在这里,刘祖国得到成长,并逐渐成才。因为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至今已完成数千台角膜与眼表移植手术,其个人手术量位于我国此领域医师的前列。
除了完成临床工作,他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眼表疾病研究中心并开设了首个干眼专科门诊,为无数此类患者解除了病痛。他率先提出的全角膜厚度彩色编码图形的分类方法及标准至今仍为国际上广泛应用。他发明了脱细胞方法处理猪角膜,并在国际最先报道了猪角膜移植到人取得成功。同时他在干细胞、角膜组织工程、眼表新生血管与淋巴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投身“干眼”:我乐意去开辟一片新天地
1997年,对于刘祖国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他去了全美眼科专科医院中排名第一的Bascom Palmer眼科研究所,第一次接触到“干眼”专业。
当时,干眼研究在中国尚属空白,但是刘祖国意识到,干眼专业将会在未来的中国有很大的发展。他如同发现了“新大陆”,“我乐意去开辟一片新天地。”他说。
1999年,刘祖国谢绝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职位,回国后开始了“干眼”领域的“拓荒”。
“当时教科书中只有对于‘干燥综合征’的几句解释,并无‘干眼’概念。”这使得刘祖国的干眼推广比较困难。
这时,由于刘祖国在眼表及角膜领域的突出成绩,他成为我国眼科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也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
“由于这些身份,我经常被邀请去做讲座,倒是让我有机会跟大家介绍和推广干眼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他笑着说。十几年来,刘祖国在国内外共做了近800余次学术报告和特邀讲座,培养了100多位博士后、博士、硕士,这些干眼领域的人才也在不断造福着更多的患者。
刘祖国将干眼这一疾病概念带入国内的同时,并不断为提高我国干眼领域的临床水平而努力,他创建了疾病定义、分类、诊断、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了中国干眼专业的从无到有,从起步到被国际认可。
所有管理技巧:都立足于“以人为本”
2005年,厦门大学时任校长朱崇实亲自到中山大学,邀请43岁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刘祖国出任厦大医学院院长。“也好,总是在专科医院会不会眼界、思维变窄?去综合性医院,尤其是医学院开阔一下眼界也不错。”他心里是这样计划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去之前并不知道这所医学院的底子这么薄,这与厦门大学在国内大学中的排名和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匹配。”
在几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从学科到人才,再到医教研,刘祖国拉结构、搭架子、建机制,开始了他人生的另一场艰难的“拓荒”。
除了花大力气引进人才,配齐师资之外,刘祖国做的重要的事是:将厦大医学院的组织架构进行彻底的改革,建立了高效率运作的现代医学院“地基”——借鉴国外医学院的“课程组制”和“研究组制”,让学校的老师流动起来。
刘祖国认为,好的制度犹如一个牢固的“地基”,可以为医学院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他大力推动基础与临床的密切结合,推动学科交差与融合及转化医学大发展,通过人才引进及自身人才的培养,使医学院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医学院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由一所默默无闻的医学院发展成为在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医学院。
卸任厦大医学院院长后,刘祖国本想专心专业。不想,刘祖国又多了一重身份。2020年9月,刘祖国答应兼任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身处内陆,除了在医教研方面要进行全方位提高,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是非常重要的。刘祖国意识到,文化和观念是制约医院发展的首要桎梏。“所有的管理技巧,都一定要立足于以人为本。”
“目前,中国大部分医院在硬件建设方面已经没有太大的差距,唯一的差距就在于软环境,往往软环境也是一个人衡量舒服与否的重要标准,这关系着人才能否引进来,留得住。”他说,软环境就体现在人的思想观念上,一件很细小事情的处理,就能体现出人的思想观念。他相信,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能够率先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成为衡阳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好的制度犹如一个牢固的“地基”,可以为医学院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目前,中国大部分医院在硬件建设方面已经没有太大的差距,唯一的差距就在于软环境,往往软环境也是一个人衡量舒服与否的重要标准,这关系着人才能否引进来,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