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D2根治术对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病人血清CA724、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17的影响
2021-10-12王新栋李德元曹贵章
王新栋,李德元,曹贵章
胃癌为我国多发恶性疾病,病死率较高。因胃癌临床多无特异性,且病灶多位于胃体下部,临床诊断困难,多数胃癌病人确诊时已至进展期,临床治疗存在较大困难。开腹胃癌D2根治术(OD2RS)可彻底切除病灶,清扫局部淋巴结,改善病人预后,目前已成为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LADGC)的标准术式。但因该术式创伤大,恢复慢,常易给病人带来较大痛苦。随着微创技术的进展,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LD2RS)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了一定的好评。本研究将LD2RS应用于LADGC的治疗,在评价其疗效的同时探究其对病人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胃蛋白酶原(PG)及胃泌素-17(G-17)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青海省交通医院的LADGC病人116例,男性75例(64.66%),女性41例(35.34%);年龄范围48~76岁,年龄(58.62±6.05)岁;病灶直径范围1.60~6.60 cm,直径(4.23±0.44)cm。浸润深度:T43例(37.07%),T63例(54.31%),T10例(8.62%)。TNM分期:Ⅱ期63例(54.31%),ⅢA期27例(23.28%),ⅢB期18例(15.52%),ⅢC期8例(6.90%)。病理:高中分化64例(55.17%),低分化47例(40.52%),黏液腺癌5例(4.31%)。纳入标准:病理诊断为LADGC病人;未转移病人;知情同意病人;预期生存>90 d病人。排除标准:远处转移及复发病人;合并其他肿瘤病人;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放化疗史或行放化疗病人;免疫性疾病病人;依从性差病人。病人或其近亲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病人分为腹腔镜组(n
=58)与开腹组(n
=58),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表1 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116例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开腹组开腹组行OD2RS治疗。全麻,仰卧位,于上腹正中左绕脐位切开,切除病灶,并行周围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后常规放置引流管,腹腔逐层关闭。
1.2.2 腹腔镜组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下LD2RS治疗。全麻,截石位,于脐下穿刺置入Trocar(10 mm)为观察孔,建立二氧化碳气腹,于左右上腹位建立主操作孔、辅助操作孔。腹腔镜全面探查腹腔,彻底游离全胃,清理胃内淋巴结,关闭二氧化碳气腹,荷包包埋后于腹腔镜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及根治性全胃切除。常规放置引流管,腹腔逐层关闭。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病灶近端切缘、病灶远端切缘、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流质饮食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等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术前、术后7 d血清CA724、PG及G-17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年生存情况等指标。CA724、PG及G-17均以ELISA法检测。术后,两组均随访3年,病人死亡随访自然结束。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
<0.05);两组病灶近端切缘、病灶远端切缘、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
<0.05)。见表2。表2 两组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手术指标比较表/±s
2.2 两组CA724、PG及G-17比较
术前,两组CA724、PGⅠ、PGⅡ及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两组CA724、PGⅡ及G-17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GⅠ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
<0.05);术后7 d,两组CA724、PGⅠ、PGⅡ及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表3 两组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CA724、PG及G-17比较/±s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腹腔镜组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0%(4/58),开腹组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瘘3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胃瘫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41%(13/58),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 两组术后3年生存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31.03%(18/58)、总体生存率39.65%(23/58)与开腹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34.48%(20/58)、总体生存率43.10%(2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讨论
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疗效确切,目前已成为成熟术式。但因LADGC病灶已侵犯浆膜、肌层,术中病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均相对较大,若行腹腔镜治疗操作上常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腹腔镜治疗LADGC目前尚存争议,但临床研究证明与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治疗LADGC具有下述优势:①腹腔镜术切口小,可减少机体创伤,缓解机体应激反应。②腹腔镜下视野开阔,可准确掌握病灶的位置、直径等特征。③腹腔镜可彻底切除病灶、清扫淋巴结,避免病灶残留、复发及转移。④术中以超声刀不但能够快速止血,减少术中出血量,锐性分离病灶,避免挤压病灶组织,避免肿瘤细胞经微血管及淋巴管转移。⑤术中以持物钳钳取病灶可避免脏器过度暴露,减少应激反应,有助于术后恢复。在本研究中,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两组病灶近端切缘、病灶远端切缘、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LD2RS治疗LADGC不但创伤小,恢复快,且可达到与OD2RS相同的疗效。
血清肿瘤标志物是评价肿瘤发生、进展及转移的重要指标。CA724、PG及G-17均为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愈合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CA724为胃癌抗原,在胃癌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PG为胃蛋白酶原,包括PGⅠ、PGⅡ两种亚型,其水平可准确评价胃黏膜分泌功能,对胃黏膜病变情况较为敏感。发生胃癌时,病人PGⅠ及PGⅠ/PGⅡ水平迅速降低,PGⅡ水平迅速升高。G-17分泌于胃窦细胞,可刺激胃黏膜细胞分裂分化、促进胃酸分泌,可准确评价胃窦萎缩及其分泌功能。G-17可引发高胃泌素血症,长期刺激胃黏膜,促进胃癌发生。在HP感染后发生胃癌的病人中,G-17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研究证明,高水平血清G-17与胃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本研究中,术后7 d,两组CA724、PGⅡ及G-17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GⅠ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两组CA724、PGⅠ、PGⅡ及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LD2RS治疗LADGC可有效切除病灶,与OD2RS疗效较为一致。
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评价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的重要指标。因LADGC淋巴结引流范围广,转移淋巴结多位于血管周围,并且部分血管不但解剖结构复杂同时还存在变异,若操作不当,常易导致出血。为避免出血,术中局部牵拉切不可过度用力,并以面状牵拉代替点状牵拉。发生出血后电凝止血选择较大功率,或填塞止血材料压迫止血,也可夹闭相应动脉止血。对于肥胖病人可适当扩大辅助切口,使操作更为顺利。本研究腹腔镜组2例病人术中出血,分别以大功率电凝、夹闭相应动脉的方式彻底止血。
综上,LD2RS治疗LADGC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有效清除CA724、PGⅠ、PGⅡ及G-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达到与OD2RS相同的疗效,可推荐于LADGC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