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2021-10-11郭长富李向冬
郭长富 李向冬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性教学 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探究性教学改变了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倡导以问题为导向,让學生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来探索问题,获取知识,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知识学习的效率,还有助于促进其思维能力、探究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本文结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提出几点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他们思维的启发与引导。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书本知识,而是要让他们产生深入的思考,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应用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解为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逻辑思维,教师要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出发,合理设计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教学内容,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动力
学生的兴趣与动力是探究式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引起对学生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好奇心,调动其观察、思考、探索的内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不将知识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将其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发他们探究的兴趣。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六年级小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当中,所以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问题的方式步步引导,最终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的时候,教师可提出问题:“假如一瓶果汁有2升,需要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喝到多少升?”通过计算,学生可以发现每个小朋友可以喝到1/2升。接着,教师再对问题中的条件进行调整:“如果把4/5升的果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喝多少?”引导学生列出“4/5÷4=”的算式,再探究计算分数除法的方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使他们在直观形象的情境当中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二、开放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事物有着很强的探索热情。但在传统数学课堂中,学习环境比较封闭,教学局限在课本当中,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抽象、晦涩的刻板印象,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对此,教师要开放探究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能够经历知识形成、发现与总结的过程,鼓励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研究,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懈地探究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圆的性质与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圆形物品,在课堂上整理讨论,如轮胎、井盖、硬币等。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轮胎一定要是圆形吗?能不能选用其他形状的轮胎呢?”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硬纸板做出不同形状轮胎的小车,然后看一看哪种小车跑得最快,进而让学生理解圆上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特点。
三、实践应用知识,增强数学探究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以此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了解,锻炼其思维能力,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一课的时候,教师可指导班级中的学生成立若干调查小组,由组员共同讨论确定不同的调查主题,如“调查本班级学生每周的消费情况”“调查六年级小学生的课余活动情况”“调查各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百分比”等,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数学探究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可让小组依次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小组之间互相进行评价,进一步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结语
总之,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放学习环境以及引导学生实践应用知识等措施,让学生经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使学生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与应用的方法,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卜松杰.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 中外交流,2018(4):140.
[2]揭张凡.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 散文百家(下),2018(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