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才可近仙,德可近佛

2021-10-11小承

求学·理科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同济华中科技大学做学问

小承

“你追星吗?”

“追。”

“追了多久?”

“要追一生。”

“是哪个明星能让你这么痴迷啊?”惊讶脸。

“裘法祖。”

这样的对话,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学子们来说,大概是再寻常不过了。从进校起,裘法祖老先生的大名便时刻回响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校园里到处都是与他相关的痕迹,我们用着他老人家牵头编写的教材,读着他老人家捐的书,听着老师、学长学姐们讲述他的故事……裘法祖老先生,他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大师和榜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校园不大,但同济广场是你来到这里后非去不可的地方。广场视野开阔,典雅大气,各种树木花草交相辉映。东广场为一艺术景点,“同舟共济”四个金字经潺潺流水点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闪耀着同济独有的光芒。西广场则是最出名的了,这里竖立着“人民医学家裘法祖铜像”,铜像雕刻得栩栩如生,瞻仰时仿佛能感受到裘老慈爱中带着期许的目光。铜像下方介绍了裘老,他生于1914年,2008年去世,是浙江杭州人,生前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普通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器官移植外科创始人之一,在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的成就推动了我国外科学的发展。学校时常會组织师生来到铜像前瞻仰和悼念裘老,自发前来悼念的人也是数不胜数。铜像下方摆满了鲜花,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对裘老的敬意。

铜像旁有一巨石,其上镌刻着裘法祖院士“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学问要知不足”的名言,这句话给了来往师生多少鼓励。“做人要知足”,知足才能安贫乐道,才能安分守己;“做事要知不足”,知不足才能自觉审视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做学问要不知足”,不知足才能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我至今记得老师们说起“裘氏术式”时那满满的敬意,这是裘老创造的外科手术方式,具有“稳、准、轻、细、快”的特点,后来又改进新术式不下数十种,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老师说,如果裘老要划破两张纸,下面的第三张纸一定完好无损,他的技术就是到了这样登峰造极的程度。裘老一生桃李满天下,“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便是裘老的学生,他继承发扬了裘老的医德医风。裘老去世后,裘老的家人将其生前珍藏的近万册医学典籍悉数捐赠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裘法祖阅览室,其中大部分书籍是直接从裘老书房里搬过来,里面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所有外科书籍,还有很多书是裘老当年从德国带回来的,已有60多年历史。我想,裘老是希望我们记住“学无止境”,作为一名医生,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让医生在他肚子上划一刀,这是何等的信任,我们要永不停歇地学习和钻研,才能对得起病人这样以生命相托的信任。正如裘老说过的那句话:“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裘老本人,便是真正“才可近仙,德可近佛”的一代大师啊!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裘法祖奖学金”象征着医学生的最高荣誉。裘法祖奖学金已连续评选13年,奖励的都是最优秀的菁菁学子。每次“裘法祖奖学金”颁奖典礼上,老师们都会给我们讲很多裘老当年的故事,冬天他会把听诊器在自己的胸口捂热了才给病人检查,病人流脓的伤口他直接走上前用手检查,患者写的信他每封必回……老师们用最深情的话语,表达着对裘老的怀念和对我们的殷殷期盼。陈校长说过,学校以裘老的名字命名奖学金,就是为了让大家学习、传承和发扬裘老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名医风范。

听老师们讲,裘老生前常说:“我有三位母亲,一位是生养我的母亲,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济,一位是我热爱的祖国。”我是何其幸运,能够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就读,成为裘老的后辈。作为同济学子,我要用一生来努力学习裘老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精神,让“学在华中大”的旗帜高高飘扬,让“学医在同济”这块金字招牌闪闪发光。

猜你喜欢

同济华中科技大学做学问
星空中多了一颗“华中科技大星”
野有蔓草·新编
教师是做学问的
同济大学: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同济堂矛盾说法引“问询” 频繁出错惹市值蒸发50亿
四年求学路,一生同济人
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更正启事
做学问像爬山
“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