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主动性的研究
2021-10-11李付良
李付良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班级的管理,需要每一位班主任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小学阶段班级管理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促使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教育;学习主动性
一、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主动性的意义
(一)培养自信心、主动性的重要性
自信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具有自信心的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旺盛的精力。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具有自信心的学生很容易在学业上获得进步,如果说学生对年轻的追求是学习的动力,那么自信心就是内力,有了自信心,学生才能够对学习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自信心也是学生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知和评价。近年来,许多小学班主任都把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现代教育背景之下,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学生的自信心不足所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更应当加大对学生自信心、主动性的教育和研究力度。
(二)现代学生现状
每一位班主任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就是希望班級中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每一位父母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子女通过学习去实现理想。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中,教师和父母希望学生不断进步,但是却很少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很少关注学生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很少关注学生是否有自信心去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和机会[1]。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培养起自信心,那么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就没有信心去面对每一件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是义务,也是现代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主动性的策略
(一)科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情绪。如果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能够及时得到教师中肯的评价,那么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教师所赏识,就会变得愉快,并且对待学习更加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多做肯定性的评价。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发展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从教师肯定性的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其次,教师也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传统的教育评价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评价丧失对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2]。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只从一个方面来评价学生,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客观全面地看待学生,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既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又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最后,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适当鼓励学生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运用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重点突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对班级进行管理,对自我进行管理,使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从而引导学生培养自信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当中,为小学阶段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赞美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赏,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3]。教师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对学生采取尊重激励策略和赏识激励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并且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促使学生发挥出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突出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各方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明.如何加强班级管理[J].黑河教育,2019(12):8-9.
[2]杨晓磊,姜松梅.基于“以人为本”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战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42,46.
[3]孙维维.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提升班级管理效益[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31,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