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
2021-10-11李遇辉
李遇辉
摘 要:新课改提出,小学语文教育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以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构建高质量语文课堂。
一、从学生兴趣出发,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先要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入手,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学生才会被课堂活动吸引,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在面对枯燥、单一的语文知识时,学生学习才会更积极,而此时学生的思维也会更灵活。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后,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例如,在《曹冲称象》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大家尝试改变曹冲称象的方法,面对这一问题,学生有些困惑,在困惑的同时学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激发,经过思考后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方法一:可以用人来代替,由于调度人非常方便;方法二:使用石头来代替。学生给出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方法,在教师有目的地启发下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学生会提出很多有创意的新想法,同时学生也认识到很多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有效激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
二、在质疑中讨论反思,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点,是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具有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才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在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质疑:西沙群岛真的如题目所说的一样富饶吗?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学习,深入掌握文本内容,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了解到西沙群岛的富饶体现在哪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质疑思维训练,通过质疑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总结环节很重要,引导学生在分享学习心得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将心中的疑惑解决,学生的思维才能上升至新高度。例如,在《詹天佑》这节内容教学中,有少部分学生有質疑,认为人字形线路是解决了坡度大的问题,但路程也远了很多。这时便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看似美好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瑕疵,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件。小学语文学科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突出语文学科特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创造探究学习环境,感悟语文知识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在此基础上还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可以自主思考、自主总结,从而体验和感悟文本内容,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魅力。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这节内容的教学中,组织开展美化环境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大家有没有好的方法和建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以教授为主,由于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题材,如传记、小说、文言文和散文等。教师只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语文教材内容,使学生参与兴趣不高,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基于此,教师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乌鸦喝水》这节内容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阅读,在学生阅读后让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使乌鸦喝到水,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思维更灵活,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积极思考,才能深入掌握文本内容,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长期保持兴趣,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和提升。
参考文献:
梁小玲.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