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2021-10-11彭梅
彭梅
摘 要:部编版教材几乎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口语交际”的板块,以凸显语文工具性的特征。以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为例,首先概括了部编版低年级教材关于“口语交际”板块的特点和分类,然后从情境教学——营造“口语表达”环境和分组练习——创造“口语表达”环境两个方面探索了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口语交际;工具性;低年级;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不仅具有浓郁的人文特点,更兼工具性特征。近年来,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方向逐渐凸显语文实践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最直观的体现是在小学语文教材不同阶段都适时加入了“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以体现语文“工具性”学科特征。
一、洞悉教材编排,细梳教学方向
纵观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语文教材编排,不难发现在该学段每学期语文课本中均设置了四个教学单元用于“口语交际”专题训练。据统计,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共四册教材总计十六个“口语交际”专题训练。(1)讲述类“口语交际”练习。如《小兔运南瓜》《有趣味的动物》《长大以后做什么》等;(2)应对类“口语交际”练习。如《用多大的声音》《商量》《注意说话的语气》等;(3)复述转述类“口语交际”练习。如《听故事、讲故事》等;(4)问题讨论类“口语交际”练习。如《图书借阅公约》等。针对学段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可帮助我们清晰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明确各分册教学任务,把握各单元教学方向,利于单元教学备课和课堂教学活动施行。
二、精心课程设计,创新课堂教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有明确规定,但本学段学生刚刚接触语文,学科基础薄弱、语言词汇欠缺,在“口语交际”练习中难免遭遇各种挑战。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任务,灵活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营造“口语表达”环境
口语表达的实质是说话,与人说话、与人交流的前提是场景情景匹配。传统教室布置及环境陈设,多是老师高高在上、学生整齐坐于台下,形式过于严谨,气氛过于严肃,会阻碍“口语表达”课堂练习效果,影响学生交流的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着眼课堂教学效果,合理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表达。
以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用多大的声音》口语交际单元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说话环境,自觉调整音量大小,以体现文明礼仪的讲话习惯。教材选取三个语言环境,分别为图书馆、教师办公室和教室黑板前,让学生根据场景,选择合适声音大小进行课堂练习。常规教法是让学生大脑内假设生成上述三个谈话环境,然后在假想的环境中进行声音大小转化间的口语练习。实际教学中,我则采取情境实际还原方式进行创新教学尝试。做法为:在教室内搭设三个实际教学场景(图书馆一角、教师办公室和教室黑板前),让同学假扮“图书馆管理员”“办公室老师”,真实再现本节“口语表达”交流场景,让同学们依次在场景中进行口语交流体验。
2.分组练习——创造“口语表达”环境
分组学习是语文课堂常用教學手段之一。我们可以将分组学习法延伸至小学语文“口语表达”的课堂教学之中去。分组练习不仅可实现“口语表达”教学任务中对说话、倾听等双向练习的教学需要,更可营造同学间你说我听、和谐交融的亲密环境,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呈现。如在小学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动物》口语交际单元教学中,我们可将全班学生按同桌关系两两一组进行分组练习,一人讲一人听,然后再角色互换,此举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有助于教学任务高效达成;在二年级下册《图书借阅公约》口语交际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依据前后邻近原则,将全班同学按每组8人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先形成小组内的借阅公约,再通过小组分享,整合各组方案,最终形成班级的“图书借阅公约”,以此调动学生课堂交流的积极性,营造口语表达和谐高效课堂气氛。
总之,“口语交流”教学内容是语文重视教学“实践”的具体体现,是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特点的教学证明。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龄阶段要重视“口语教学”课堂教学研究,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遵从学科教材编制组织原则,洞察课程教学任务,细梳阶段教学内容,细化课堂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情境教学”“分组练习”等灵活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法创新,为努力构建高效“口语交流”课堂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娟.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21(11):36-37.
[2]赵银君.浅议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创设情境[J].天津教育,2021(10):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