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1-10-11滕汉梅
滕汉梅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关键性内容,重点着手落实语文阅读教育,能够对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思维等进行综合培育,对其阅读习惯进行优化,使其能够具备优良的语文阅读与学习能力。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针对阅读课程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逐步转换教学思想,采取具有科学性的方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优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學生的成长与进步有重要影响。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能够积累大量的语文素材、阅读技巧,在文字概括、口语表述等诸多方面获得提升,实现核心素养的增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断探索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并针对文章内容提出质疑,积极找出方法解决疑问,使其能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日后发展提供助益。
一、制订阅读课程导入方案,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其中最关键的目的在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之前,要合理地设计与制作课程导入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课程开始前积累阅读资料,并对即将学习的文章进行独立思考,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打下基础。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针对《玩出了名堂》这篇文章开展阅读教学时,所设计的课程导入教学方案可以涵盖以下几方面:其一,利用多种方式查找文中生字,了解其中的主要含义,并使用生字进行组词;其二,在阅读文本之后,向周边的朋友以及父母简述文章中的故事内容;其三,与自身平时所玩的游戏进行对比,说出自身对列文虎克的个人想法;其四,向父母询问其关于玩,且玩出名堂的小故事。采取类似的引导方式,能够使学生独自完成对文章中的生字、生词的学习过程,并深化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为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可以使学生对文章主题有独到、深刻的把握,同时可以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有效延伸。
二、小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主动解决疑难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灵活使用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通过分组学习以及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使其能够建立良好的知识框架。学生在课程导入环节已经对文章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认知,教师要“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开展小学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想碰撞,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矛和盾的集合》这篇文章时,可以先带领学生玩一会儿卡片游戏,增强学生对文章中生字的理解以及记忆,并让学生将自己知道的词义表达出来,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口头奖励。之后,教师可以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互相沟通,说出自己在阅读文章时所产生的困惑,在小组内进行研讨并找出解决方法,并将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则在其中起到指导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主动性,使其能够自由地表达自身想法,在问题处理与解决方面的能力获得提升,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有效把握从整体到细节的阅读方式,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先对文章内容有系统的把握,抓住文章题目以及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层阅读,对其中较重要的内容单独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以及阅读效率。除此以外,当学生面对文章中所涉及的生字、生词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其能够学会依照上下文语境以及语义对词汇含义进行猜测,达到优化学生阅读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教育目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有效革新,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使其能够在阅读习惯、思维、技巧等诸多方面获得提升,最终获得核心素养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程晓琪.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5):51.
[2]马秀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1(13):109-110.
[3]黄牡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