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1-10-11贾尚东
贾尚东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行下,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得到高度重视,并将素质教育引入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主要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讲解上,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传统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较大帮助,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主动性,与现代教学模式不相符。久而久之,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并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想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确保学生对每篇课文理解透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在阅读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通过角色模仿使学生融入课文,最后由教师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促进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提高教学能力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理解相关课文的内容,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不会投入很多时间,也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兴趣选择多样化的阅读内容,而是仅依靠课本知识讲解,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无太大帮助。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增加听力训练次数,培养语感
比起听力教学,大部分教师更注重课文的朗读,在阅读过程中朗读次数要远远高于听力训练的次数,多数教师没有意识到听力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以及核心素养造成不利影响。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环节听力训练有重要影响,阅读中的听力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抓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思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加强诵读训练,强化表达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课文朗读。很多课文都富含多种情感,有语句优美、结构多样的特点,适合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完全,可能无法很好地感受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加强阅读鉴赏,锻炼思维能力
想要深入了解以及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就应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的鉴赏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语言鉴赏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语言鉴赏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增加语言鉴赏环节,指引学生对所阅读内容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对课文结构以及情感的理解,从而在鉴赏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制订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
语文学科具有高度的育人性以及綜合性,在阅读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应与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有效结合。立足未来,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制订长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战略目标,为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在语文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对阅读中的核心素养有全面、充分的理解,意识到其对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努力转变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谭友利,申群友.落实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条件[J].新课程(中),2016(4):6-7.
[2]朱丽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201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