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群文阅读与主题习作相结合的策略研究
2021-10-11牛洁
牛洁
摘 要: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分析,深度探究了群文阅读与主题习作相结合的策略,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主题习作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的起始阶段。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注意读写教学的结合,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学方法,在习作中指导学生用方法。
一、根据单元主题,合理选择阅读集群
群文阅读是指围绕一个聚焦的议题,对所学的文章进行分析比对,选择一系列相关文章进行阅读和赏析的过程,多篇文章之間的相互联系,能够促进学生对关键信息横向、纵深的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和阅读兴趣,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1]。因此,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阅读的议题和写作主题的选择十分关键。对于群文阅读,要进行结构化组文,不能随意搭配文本内容。秉持文字水准优良、思想格调健康积极的多重标准,应选择贴近思想主线、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对于议题的确立,要注意开放性和共通性。一个好的议题能够引发多方面的情感共鸣,但单一、固定的议题会让学生跳脱不出传统的思维定式,造成课堂教学的枯燥、无趣。议题更应该具有弹性,不仅可以是情感话题,更可以是一种行文方式,甚至可以是对创作历史背景的思考。以四年级上册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从链接阅读“20世纪中国屈辱史”开始,让学生切实感受战争年代旧中国的危机,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再以“我的中国心”为题让学生进行主题习作,进一步帮助他们体会作为有志青年所要担负的责任。
二、创新课堂设置,帮助提升写作情感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首先,明确学习目标,或引导学生熟读后了解文章主旨,或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其次,应用新媒体等教学技术创设合理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主题情感的领悟,帮助他们提升习作过程中的情绪把握。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开放性的写作主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考。以四年级的《普罗米修斯》一课为例,可以让学生针对故事中普罗米修斯是否应该违背规则为人们盗取圣火为题,让学生进行主题习作,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公平分析学生之间两种不同的态度取向,帮助学生在社会责任和规范秩序之间找到平衡。
三、丰富语料积累,奠定语文写作基础
对于小学阶段的写作来说,语言素材和描写方式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对不同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和词句应用进行模仿,能够进一步帮助他们实现自身表达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群文阅读中不同文本之间的叙述手法进行对比,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例如,在《燕子》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动物的描写方式进行分析,同时和《金丝雀》《白象》等相似的文本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对动物的描绘方法进行理解,从而引导他们在实际的写作中进行运用。另一方面,文字和词汇的合理应用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字表达水平,因此要注意选择一些和教学主题相近的、词句应用优美的文章片段让学生进行累积和记忆,进一步提升他们文字表达的格调[2]。
四、丰富群文建构,提高习作实效
为提升主题习作的效果,在习作指导课中,教师可提前搜集一些有层次、多角度的结构化范文,进行简单的群文阅读教学,以议题为出发点和抓手,让学生通过比较、整合,发现这组范文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明白,在自己的文章中,不变的是文章的主旨,要变的是自己独特、创新的切入点和表现方法。这样的习作指导,学生学到的是“渔”,而不仅仅是“鱼”。
同样,对于习作讲评课,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群文化”赏析。让成功的作文讲评课成为一堂生动、高效的群文阅读课。比如,以“母爱”为主题的自由命题习作,由于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不同,不同孩子笔下有不同的“母爱”。有的学生是以《妈妈的爱》为题的叙事文章,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感受到母爱;有的学生是以《可爱的狗妈妈》为题的文章,叙写当危险来临的时候,狗妈妈是如何保护小狗狗的;有的学生是以《我为妈妈……》为题的回馈母爱的亲为小事……孩子们的视角是独特的,感受是深刻的,描写是具体的。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一千个孩子眼中就有一千种母爱的表达”。通过“议题”式的作文讲评,学生感受了更多的母爱,学习到了更多的表达方式,也收获到了更多的语言素材。
参考文献:
[1]任海山.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整合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32):45-46.
[2]阮嫩平.主题性群文阅读教学中写作技巧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20(19):63-64.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小学群文阅读与主题习作相结合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