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策略探究
2021-10-11陈城
陈城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厘清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开发、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多维度、全方面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要求基础教育要关注爱国主义教育,并将其全面贯彻于课程教学中,着眼于小学生价值观养成,凝心铸魂,做到春风化雨、润物于无声。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应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发挥教学主观能动性为动力,以语文各模块教学为主渠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中,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升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一、爱国主义教育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小学语文课程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对小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人文内涵包含的道德修养、审美素养和价值观等内容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落地。所以,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内化于心,激发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中包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歌颂革命的传统题材,有弘扬创新精神、民族精神的题材,还有富含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等。这些内容经过语文教师精雕细琢的备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将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呈现给学生,启发诱导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意思考,深刻感悟内容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教师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通过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播放珍贵的战争影像资料,五位革命战士壮烈牺牲的事迹将触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移情,以激发学生珍惜当下幸福生活、爱党爱祖国的情感。
(二)外化于行,促使小学生践行爱国主义情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到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能使每一个人甚至是孩童表现出英勇无畏的行为。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外化于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爱国主义。鉴于学生认知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形式运算阶段,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循序渐进,在语文教学的细节中启发诱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付诸行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模块,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从这些模块入手,整体规划、有机融合,借助不同模块的教学重难点确定爱国主义元素的融入,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
(一)强化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认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价值,才能更好地言傳身教,高效组织课堂教学。另外,爱国主义教育是传递情感、形成价值观的教育,需要教育者本身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才能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一言一行,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分析、整合教材内容,充分调动课程资源,活跃小学生思维,在教材中统一思想集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两种渗透方式相辅相成,足以使爱国主义教育事半功倍。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以弘扬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为主题,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心主旨。教师应借助教材资源,鼓励学生阅读富有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材料,以此学会明辨是非,懂得青少年肩上所负的重担,从内心唤起爱国主义情感。
(三)内化小学生爱国之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较弱,对抽象事物的理解需要直观事物作为载体呈现。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屋建瓴,灵活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分析不同阶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和认知特点,根据维果斯基理论基础认真思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图文结合,将小学生难以有效理解的历史故事、抽象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使无形无声的爱国主义精神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震感学生精神世界,助推学生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到小学高年级阶段时,语文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增加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环节。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颇多和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内容,这些内容于小学生而言熟悉且具有吸引力,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促进其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内化。
参考文献:
[1]张云翠.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中[J].山西成人教育,1995.
[2]陈先云.谈谈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编排及呈现方式[J].小学语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