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安全教育渗透

2021-10-11王蕾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堂渗透安全教育道德与法治

王蕾

[摘 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可推卸的教学任务。从开展情境教学、借力信息手段、增设演练活动、关注生活细节等角度,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安全教育的渗透方式。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1-0075-02

为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教育部将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学科改为《道德与法治》,加强了安全、法律两大方面的教育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保护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提高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作为展开安全教育的重要抓手,优化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为小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形成安全技能搭建平台,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一、开展情境教学,树立安全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堂安全教育内容涵盖多个领域,从存在安全隐患的普通生活场景,到拐骗、绑架、抢劫等严重的犯罪现象,都需要教师有所涉及。教师根据安全教育内容,以真实发生的具体案例、生活场景为切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安全问题生动地呈现出来,为学生安全意识养成提供立足点,增强学生安全学习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安全防范技能学习中。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教师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播放“小明的上学路”动画短片,动画中会出现小明被路边小吃摊吸引、在马路上踢足球、不关心交通情况埋头看书等情况。要求学生化身“小交警”,认真观察小明上学路上的种种表现,觉得小明做得不对时,举手说明自己的发现。有了教学情境的辅助,学生作为“小交警”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每个学生都认真盯着屏幕,发现问题后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在高效的课堂互动下,学生深刻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新知授课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轮流扮演交警角色,对其他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同伴进行安全教育,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不但能做好遵守交通规则的践行者,还能成为交通安全的宣传者。

二、借力信息手段,增强安全认知

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强大的兼容性、直观性、交互性等优势,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更多典型的安全教育案例资源,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加以呈现,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的认知素材辅助下,对各类形式复杂的社会现象建立较为清晰的认识,了解其中的安全隐患。另外,教师还要以信息技术为桥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家校联系,与学生家长一起打造孩子安全管理的监督网,使学生的安全状态时时刻刻处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

在低年级课堂开展防拐、防骗的安全教育时,很多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较为匮乏,认为这些都是“遥不可及”的,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为此,教师并没有苦口婆心地反复强调,而是通过网络渠道,搜集了一些拐骗儿童的真实案例,配合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的节目片段,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拐骗手段,使学生认识到拐骗的可怕性和危害性,而且拐骗集团可能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激活学生防范拐骗的学习欲望。教师适时切入对这些拐骗手段的具体分析,用电子课件的形式,讲解拐骗团伙假装求救、伪装身份、威逼利诱等常用手段,告诫学生“坏人”也可能长得和善、也可能是女人或老人,让学生走出对“坏人”的认知误区,教会学生面对不同情况时,该如何自我保护和求救他人。在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下,学生课堂学习思维活跃,较好地掌握了这些安全知识。

三、增设演练活动,培养安全技能

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欠缺,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时,会出现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的情况。教师针对这些突发事件和不安全事件,进行专项安全教育,为学生讲解各类事件发生时,该采取怎样的自救措施。在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组织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引导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受这些安全技能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直观认识,促进学生安全技能的快速内化。每次演练活动后,要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安全指导,避免学生错误认知、错误行为造成的二次伤害。

培养学生面对火灾的逃生技能时,教师在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围绕理论知识教学,先播放火灾情况发生时的正确逃生方式的教学视频,为学生强调火灾逃生时要寻找最近的安全逃生路线,采取尽量弯腰、贴近地面的低身前进方式,并用浸水的毛巾、手帕、衣物捂住口鼻等主要事项,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动作训练。第二课时教学时,可在课堂开始或教学过程中,播放火警警报,开展火灾逃生演练活动,观察学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以及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演练活动结束后,设计点评环节,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应变行为、逃生过程进行安全指导,纠正学生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提高学生安全认知和安全技能的准确性。

四、关注生活细节,普及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无小事。给小学生带来安全隐患的不只是“天灾人祸”,更多的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细节问题。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通过与班级学生、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从饮食、出行、人际交往等方面了解学生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分析学生安全学习的实际需求。结合这些反馈信息,与教学内容和法律知识构建联系,进行安全知识的专题教学,使安全教育能够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学生安全学习需求。

教师在家访过程中了解到,有些学生对打火机、火柴“情有独钟”,喜欢用来烧各种东西,虽然烧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也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危害,但安全隐患巨大,可能家长一个不注意就演变成火灾。为此,教师在班级中展开“安全用火”的专题教育:首先,播放山火、森林火灾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火灾的强大危害性;然后,为学生说明这些火灾的形成,可能都是一个小火苗造成的,培养学生安全用火意识;接着,讲解日常用火的注意事项,教会学生如何安全用火;最后,从法律的角度,介绍了国家法律对不同年龄人群过失造成火灾和故意纵火的具体处罚。通过多层次的课堂教学设计,深化学生对安全用火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保障学生安全是一切校园活动开展的基础。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小学阶段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将安全教育牢记于心,通过创设安全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安全演练、链接学生生活等手段,把一切有利于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安全能力提高的教育资源运用到课堂当中,同时加强与社区、家长的有效联系,在各方力量的协同配合下,展开全方位、多层面的安全教育活动,共同为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责編 韦淑红)

猜你喜欢

课堂渗透安全教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职英语课堂渗透人文教育理念的实践尝试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