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翻译+信息技术”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研究

2021-10-11李翔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8期
关键词:翻译产教融合信息技术

【摘要】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基于信息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神经网络翻译、译后编辑、云翻译等翻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语言服务行业。地方应用型大学应紧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潮流,培养出熟练掌握翻译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满足经济、社会和行业新需求的应用型语言服务人才。翻译专业师生都需转变传统观念,主动学习和应用翻译技术。翻译专业应调整课程体系,增加信息技术模块;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丰富教学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深化产业融合,与语言服务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

【关键词】翻译;信息技术;翻译技术;产教融合

【作者简介】李翔(1986-),男,河南信阳人,攀枝花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英汉互译。

【基金项目】攀枝花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翻译+信息技术语言服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J2034)。

当今世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正不断地改变着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在语言服务行业的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对翻译模式、翻译流程和翻译标准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计算机辅助翻译、机器翻译、神经网络翻译、机器同传等技术的面世,信息技术对翻译的影响不再局限于翻译行业、翻译教育、翻译研究等领域,以云翻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整个翻译行业的产、学、研都已经产生了深入的影响[1]。基于信息技术的各类翻译技术工具如计算机辅助翻译、术语管理系统、翻译管理系统、神经网络翻译、译后编辑等已广泛应用于语言服务行业。2020年4月25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其中,《翻译专业教学指南》中共出现五次“翻译技术”,在翻译专业本科生毕业能力要求中明确指出应“具有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能力”。与此同时,为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需要大量语言服务人才。翻译专业人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语言服务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除了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雄厚的翻译能力之外,还需迫切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一、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

1.“翻譯+信息技术”融合度较低。全球语言服务需求量在不断增长,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生产力也在不断提升,新技术在语言服务行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语言服务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但很多地方应用型大学对“翻译+信息技术”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认识不足,翻译类课程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主要采用学生练习和教师评讲的模式开展,翻译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程度较低,制约了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跨学科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

2.翻译类课程教学和翻译产业需求相脱节。翻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通常由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构成,受限于学分和师资等原因,专业课程大多数仍以英语听、说、读、写等语言基础技能训练和中外文学文明等文化知识为主,与翻译相关的课程主要是翻译概论、英汉笔译、汉英笔译、联络口译、交替传译等,而翻译行业普遍使用的术语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神经网络翻译等方面的知识,在课程设置中往往得不到体现。翻译实践实训仍主要采用传统的纸笔形式进行翻译,课堂教学对翻译技术的使用较少。此外,翻译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偏重对翻译理论的讲解和翻译技巧的练习,对行业实际情况和行业标准介绍较少,学生对语言服务市场要求及行业规范缺乏清晰的了解。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地方应用型大学翻译类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仍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等模块构成。以《英汉互译》课程为例,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和课后作业,实践成绩为该学期四次翻译实践项目的平均得分,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允许学生携带纸质版英汉和汉英词典各一本,试题为英汉和汉英篇章翻译各两段。教学评价主体主要是任课教师,评价过程仍然局限在课程之内,评价方式较为片面,缺乏语言服务市场主体的参与,与以客户为评价主体的语言服务行业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4.产教融合开展不全面。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与语言服务行业的结合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拥有翻译行业背景的教师比例较低,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产教融合课程较少、体系不完整,未能构建翻译教学与翻译行业协同育人的机制。

二、“翻译+信息技术”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策略

1.转变传统观念。现代信息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对翻译行业的变革同样十分显著。语言服务行业在信息技术的促进下不断升级,各类新的翻译技术层出不穷。翻译类课程任课教师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在翻译教育和翻译行业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翻译任务和翻译实践的能力。而对于生活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学生而言,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翻译学习和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主动学习翻译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行业竞争力。

2.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发展潮流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里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语言服务行业也呈现出新业态,涌现出新模式,急需掌握机器翻译、云翻译平台、本地化、技术写作、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翻译技术的人才。而大部分高校仍在继续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主要关注语言技能教学和人文教育,较少关注英语如何服务国家和行业新需求,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无法做到既懂专业,又懂技术,亟待改革和转型升级。因此,地方应用型大学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基础上,还应使其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符合经济和社会新需求的应用型语言服务人才。

3.调整课程体系。对现代语言服务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而言,“语言能力是基础,专业能力是核心,信息技术素养是必需”,培养掌握翻译知识技能、懂专业领域知识、通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翻译人才是现代语言服务行业的迫切需求。因此,在维持通识必修课程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应将翻译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为语言基础模块、翻译理论与实践模块和信息技术模块。语言基础模块涵盖英语类专业的语言核心课程,如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语法与写作等课程,主要训练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翻译理论与实践模块主要涵盖翻译概论、英汉互译、联络口译、交替传译等课程,使学生熟悉翻译理论知识,掌握翻译基础技能。信息技术模块主要涵盖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技术、本地化、数据挖掘与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完成翻译任务的能力。

4.完善评价机制。加强形成性评价,丰富过程性考核内容和方式,增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翻译实践的兴趣和动力。丰富教学评价内容,将课程知识技能、信息技术水平、行业职业能力等维度纳入评价体系。增加课程评价主体,将学生和行业企业纳入评价主体,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外部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5.深化产教融合。首先,在制定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邀请语言服务企业共同参与、协同论证,使人才培养目标契合语言服务行业的实际需求。其次,要根据行业和职业能力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建立满足新时代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多元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以语言服务企业的实际业务为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行业认知和技术应用能力。再次,与语言服务企业共建翻译师资队伍,打造“双师型”课程,由语言服务行业教师和本校翻译专业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深化学生翻译行业知识和翻译技术能力。最后,在语言服务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熟悉翻译行业以项目、任务为主的运作方式,以及信息技术在行业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在翻译企业和翻译机构中的职业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三、结语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为语言服務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译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转变传统观念,主动学习和应用翻译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调整课程体系,在语言基础模块和翻译理论与实践模块之外,增加信息技术模块。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形成性评价,丰富教学评价内容,将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纳入评价体系,增加评价主体;深化产业融合,与语言服务企业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多管齐下,从而培养出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满足经济、社会和行业新需求的应用型语言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孔令然,崔启亮.论信息技术对翻译工作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3):44-57.

[2]陈达,于胜蓝,韩竞辉.“互联网+”时代下翻译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1):108-112.

[3]王翊,韩名利.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4):139-142.

[4]王立非.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J].当代外语研究,2018(3):5-10.

[5]林立芹.现代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视域下笔译译者能力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8):182-184.

[6]赵璧,冯庆华.《翻译专业本科教学指南》中的翻译技术:内涵、历程与落地[J].外语界,2019(5):14-20.

猜你喜欢

翻译产教融合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