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师语言惩戒的心理分析及实施策略

2021-10-11刘海涛曹冉张小莉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小学教师实施策略

刘海涛 曹冉 张小莉

摘   要:教师是所有教育影响因素中的最关键要素。作为人类文明的代表和传播者,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语言惩戒是教育惩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于此,深入研究小学教师语言惩戒问题,通过从情节严重程度、实施的合理性、语言惩戒的效果三个角度对小学教师语言惩戒进行分类;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对小学教师语言惩戒做心理分析;从积极、消极两个维度阐明语言惩戒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并将如何发挥语言惩戒的积极作用进行解读,以此增强小学教师对言语惩戒的正确认识以及合理运用。

关键词:小学教师;语言惩戒;心理分析;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7-0012-05

惩戒是指惩治过错,警戒将来,旨在制止和预防人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也有通过惩罚使人警戒之意。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其中,语言惩戒是教育惩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行为惩戒相辅相成,在小学教育中发揮着重要作用。

语言惩戒包括说服教育、启发开导、口头批评等多个方面,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语言惩戒,在小学生犯错或者需要进一步优化言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惩戒,将有助于小学生及时弥补错误,养成良好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教师语言惩戒的分类

小学生的错误行为多与行为习惯不好、处理能力较低有关,一般较少涉及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内容。因此,对于发展性及可塑性较强的小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多采取语言惩戒的方式。小学教师的语言惩戒可分为以下几个维度。

(一)情节严重程度

从学生犯错的情节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一般语言惩戒和较重语言惩戒。一般语言惩戒多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针对情节并不严重的错误行为进行点名批评、教育警示等方式的语言惩戒。较重语言惩戒,多是因为学生有较为严重的犯错行为,或者不接受一般语言惩戒,拒不改正,而采取的更为严厉的语言惩戒形式,如:反思检讨、训斥、责令道歉等。对于严重违反校规校纪或屡教不改、情节恶劣的,小学教师还会采取语言惩戒以外的其他惩戒方式。

(二)实施的合理性

小学教师实施语言惩戒的合理性,可以分为恰当的语言惩戒和不恰当的语言惩戒。恰当的语言惩戒是以维护学生自尊为基础,帮助学生成长为目标。教师以平静的情绪状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通过合理表达自己的意见及建议,实施适度、多样的惩戒。不恰当的语言惩戒包括辱骂、讽刺、挖苦、揭短、当众出丑等方式,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语言惩戒,教师因个人情绪进行语言惩戒或指派学生进行语言惩戒等。

(三)语言惩戒的效果

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惩戒,目的是希望能够实现有效的教育。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是有效的语言惩戒,一些是无效的语言惩戒。有效的语言惩戒是指,教师进行语言惩戒后,实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对学生的行为改正、培养习惯、品质塑造、人格健全等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无效的语言惩戒多表现为学生不接受,甚至因此对教师产生敌意,或者致使学生产生自卑等负面的心理感受,不易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语言惩戒。

二、小学教师语言惩戒的心理分析

在教育教学中,小学教师通过对学生语言惩戒来履行职责,能够较为有效地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塑造益于发展的优秀品质。小学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语言惩戒时,初衷多为正向的、积极的,然而也存在以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而对学生进行不恰当语言惩戒的现象。下面分别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分析小学教师进行语言惩戒的心理因素。

(一)知——认知、观念层面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指出学校、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积极管教和教育惩戒的实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言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难免在行为、处事上存有偏差,从而犯错误。必要的教育惩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自律意识。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有义务及时指出、纠正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错误行为。教师认同语言惩戒的方式及功效,认为语言惩戒可以制止学生不当或不合理的行为,是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生活的有效措施。

(二)情——情绪、情感层面

面对情绪、情感层面,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惩戒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第一是关心和关爱。“爱是教育的基础。”很多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惩戒是出于对学生的关爱,对他们的成功与成才寄予厚望。当看到学生存在不良习惯或行为时,会及时指出并劝导,告诫负面影响,引领积极行为。第二是失望和不满。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尤其是在多次教育之后,还有相同或相似错误出现时,教师会对学生的进步速度或改正态度产生失望、不满情绪,并通过语言惩戒表达出来。第三是生气和愤怒。若学生认错态度恶劣、拒绝管理、顶撞教师,或者犯错情节较为严重时,教师容易产生愤怒情绪。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会不择方式、不思效果地表达愤怒。愤怒情绪下进行的语言惩戒会致使师生关系产生疏远、敌对等破坏性作用。

(三)意——思维模式层面

教师在处理学生不恰当行为时,会习惯性采取语言惩戒的方式,这是一种固定思维模式,认为语言惩戒是最合适、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并以此形成固定的思考。惯性语言惩戒与教师习得管理经验有关,也与教师本人的性格特点、身心健康水平有关。

(四)行——行为表现层面

教师在实施语言惩戒中存有差异。有的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惩戒的尺度,对事不对人,充分尊重事实、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生在被惩戒时感受到的是教师的关心与关爱。但是,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区分惩戒与惩罚,批评与侮辱的关系,对学生冷嘲热讽、贬损学生人格,不但不能实现教育目的,而且会导致学生情绪低落,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向师性极强的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行为会对学生形成示范作用,被学生模仿。同时,教师的态度导向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交往意愿,经常被教师恶语惩戒的学生也会被同伴孤立。

三、语言惩戒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改进,尤其是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难免在学习、生活中存有偏差和不足。对小学生而言,教師的语言惩戒是必然且必要的经历。语言惩戒的方式不同、内容不同,对其心理发展也会产生不同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增强自我约束力。不是每个人天生具有自我约束能力,其道德发展需要经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外界的约束中,小学生慢慢学会自我约束。有时,学生会因受到外界惩罚,而提高自我约束。必要的惩戒措施是符合小学生道德发展规律的。

2.提升抗挫能力。生长在密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成长在无惩戒环境中的学生也会缺乏面对错误、应对挫折的勇气与行动。教师在实施语言惩戒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鼓足战胜困难的勇气,提升面对挫折的能力。

3.促进完善自我。为了避免语言惩戒,小学生会将语言惩戒化为动力,减少错误行为的产生,实现自我完善的教育目标。语言惩戒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不断优化行为习惯,促进个体不断进步。

(二)消极影响

教师的语言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上述积极的影响外,如果在实施教育中,教师语言简单粗暴,也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1.导致自尊受挫。暴力的语言惩戒,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人格受辱、心灵受伤。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导向性强,简单粗暴的语言惩戒会增加小学生的失败体验,进而产生挫败感和压力感,自信心下降。

2.人际关系紧张。消极的语言惩戒还会破坏被惩戒学生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致使师生关系恶化,教师对学生厌恶的同时,也引发学生对老师的害怕、疏远,甚至憎恨。另一方面,因为老师的影响,被经常惩戒的小学生也会和同学的关系变得紧张,被同学嘲笑、孤立等。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些学生会选择远离人际,封闭自我,渐渐疏离同学和老师。

3.性格敏感脆弱。长期生活在责备、训斥中的学生,容易产生担忧、焦虑、恐惧等消极的情绪。害怕犯错受到责罚而谨小慎微,个性敏感、脆弱,容易形成内向、自卑,暴躁、易怒等人格特征。担心自己做的不好,担心被惩戒,时常处在消极情绪中,不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

4.加剧攻击行为。研究显示,成年后出现的心理问题多与儿时遭遇的心理创伤有关。在孩童时期经常遭遇暴力惩戒的人,容易攻击力强,对社会及自身产生危害。

四、小学教师语言惩戒的有效实施

语言惩戒是一把双刃剑。有效的教育惩戒、语言惩戒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能力,优化学生品质,在社会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如果教育惩戒使用不当,不但起不到教育的预期效果,还会对学生造成不可逆转的心理伤害,对教师本身也会带来负性影响。因此,在实施语言惩戒时,小学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并遵循实效性的原则。

(一)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指出,在实施教育行为的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创造性、自主性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教师在实施语言惩戒时,需以爱为基,以生为本,充分理解和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让语言惩戒发挥积极、促进性作用。

例如,同样的惩戒语言,在不同的时间及场合,会对学生的自尊感产生不同影响。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尊重,不愿在同学面前丢面子,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不分场合,可能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损伤,而丧失信心,成为学生嘲笑的对象,有悖于教育的初衷。也有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以反驳、反抗的方式维护自尊,不但没有起到惩戒的效果,反而引发更严重的教育问题。

再如,有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师批评不敏感,反而觉得这样是教师在关注自己,教师的批评反而成为学生产生错误行为的“正强化”,加剧了学生犯错的可能性。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觉察到学生“希望被老师关注”的心理需求,就会采取鼓励正向行为,表扬具体进步的教育措施。由此可见,有效教育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前提的。

(二)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教师在实施语言惩戒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由于认知水平的不足和注意力的限制,在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实施教育惩戒时,需要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言方式,语言内容清晰而具体,惩戒时间不易过长。而中、高年级的学生独立性和评价能力日益增长,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相信教师的教育语言,而是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这一阶段的语言惩戒更需要考虑公平、公正等多种因素,可以多尝试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的心声,和学生共同制定行为准则等。

同时,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也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在经历一些共性发展阶段外,还会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存有差异。在实施语言惩戒时,教师除了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外,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注重师生关系的打造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对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喜欢的教师往往具有讲课有趣、有耐心、待人公正、知识丰富、能为同学着想等特点。小学生对教师的喜好程度直接影响其对教师教育行为的感受。对于喜欢的教师,往往会保持积极的反应,而对不喜欢教师,则容易表现出消极的反应。例如,同样被教师严肃批评,如果是喜欢的教师,他们会产生内疚、羞愧的情绪情感,积极改正;如果是被自己不喜欢的教师批评,他们会产生反感和不满,不但不愿意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反而会故意唱反调,进一步破坏师生关系。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实施教育惩戒的基础。教师可以从职业魅力、学识魅力、性格魅力等多个方面提升自己,成为小学生喜欢、爱戴的教师。

(四)提高语言惩戒的效果

为提高语言惩戒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需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对事原则。在语言惩戒中,教师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一方面是指对于学生的教育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教育更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对事不对人也是一种教育智慧,更强调语言惩戒的对象是错误的行为,而非犯错误的学生。换而言之,语言惩戒是帮助学生指出错误行为,而不是对学生的全面否定,不侮辱、不扩散、不翻旧账。

2.及时原则。从心理角度讲,惩戒是一种负强化,需遵循及时原则。学生犯错误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及时实施惩戒。如果教师没有及时惩戒,影响淡化或疏忽惩戒,(下转第18页)(上接第15页)那么学生再次犯同样错误的几率会增大。

3.接受原则。惩戒发挥教育效果的前提是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接受认同惩戒。如果学生从心理上不愿接受惩戒,那么惩戒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憎恨。因此,教师在实施语言惩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惩戒的认知及情绪。

4.发展原则。语言懲戒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积极发展。例如,当代教育专家魏书生在学生犯错误后,根据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写犯错误的说明书、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等。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尊重了学生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优势。这说明,积极引导的策略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发展自己,鼓励其做出更多亲社会的行为。

5.灵活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同一个人总是施加同样的刺激,他会变得渐渐麻木,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语言惩戒的内容及方式应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对于不同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语言惩戒。对于同一学生不同时期的错误行为,语言惩戒也需避免千篇一律。随着学生群体的变化,语言惩戒的方式也应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郑立平,张乐华.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裴秀芳,李小青,郝晓玲.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惩戒难点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教师,2020,(05).

[3]刘淑平.浅谈教师伤害性语言对学生心理的影响[J].中外交流,2019,(05).

[4]漆家庆.教师语言暴力对小学生心理的伤害性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5,(60).

[5]武梦梅.中学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才智,2017,(07).

[6]杨   庆.关于教师惩戒行为的心理学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2005,(04).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小学教师实施策略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