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山茭白植株剪叶对病害发生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2021-10-11马雅敏崔海峰王来亮

中国瓜菜 2021年9期
关键词:茭白产量

马雅敏 崔海峰 王来亮

摘    要:为确定高山茭白植株的合理剪叶时期,以单季茭品种美人茭为试材,以15 d为梯度设3个剪叶时期处理,分析不同剪叶时期对茭白锈病、胡麻斑病的防治效果及雄灰茭率、采茭期、产量等主要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剪叶处理对病害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与不剪叶相比,在药剂防治次数减少2次的情况下,对锈病防治效果为36.20%~48.90%,对胡麻斑病防治效果为22.70%~58.16%,采茭期推迟4~28 d,净茭率提高2.4%~4.7%,有效分蘖数、雄灰茭率及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不同时期剪叶处理对茭白的病害控制效果及主要经济性状分析,高山茭白5月20日剪叶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茭白;剪叶;病害防效;产量;结茭期

中图分类号:S64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1)09-092-04

Effects of cutting leaves on disease occurrence and economic characters of Zizania latifolia

MA Yangmin1, 3, CUI Haifeng2, WANG Lailiang1

(1. Lis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Lishui 323000, Zhejiang, China; 2. 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Biometrology and Inspectio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hina Metrology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 3.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of Jinyun County, Jinyun 3214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reasonable period of leaf cutting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single season cultivar of Zizania latifolia named as Meirenjiao in this research, three treatments of leaf cutting period with 15 days as the gradient were set,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Z. latifolia rust and flax leaf spot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main characters of male gray Z. latifolia, harvest period and yield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controlled by leaf cutting.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no leaf cutting, the control effect on rust and flax leaf spot were 0.23% to 0.58% and 0.20% to 0.55% respective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ducing two times of chemical control in the field. The harvest time was delayed about 4 to 28 days, while the net Z. latifolia rate was increased by 2.4% to 4.7%.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ffective tillers, the rate of male gray Z. latifolia and yield in the fiel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sease control effect and main economic characters of Z. latifolia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 best effect of cutting leaves was the period on May 20.

Key words: Z. latifolia ; Cutting leaves; Effect of disease control; Yield; Swolling stage

茭白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生蔬菜,分单季茭和双季茭两大类[1],浙江省是全国茭白主产区,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hm2左右,其中,高山单季茭由于有反季节上市的优势,在浙江省缙云县、景宁县、庆元县、磐安县等高海拔山区广泛种植,效益在7000~15 000元·667 m-2,已成为山区农民的重要增收途径[2]。单季茭一般于3月定植,7—9月采收,与双季茭相比,生育期长且植株高大,易导致田间通风不良,加上夏季高温多雨高湿,加重病害发生[3],对产量影响较大,减产在20%以上[4],其中锈病、胡麻斑病是茭白上发生最重的两种病害。如何有效减少病害发生是高山茭白生产上的一大难题[5-6]。

化学药剂防治是目前茭白病害防控所采取的最为普遍的方式[7-8],但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会影响植株孕茭,也对产品及环境安全不利[9]。茭白植株的再生性强,对鞘叶损伤有较好的自我恢复能力。浙江省缙云县采用的单季茭1年收2茬种植模式,运用单季茭品种,通过提前栽植、促早栽培,将单季茭采收时间提早至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1茬茭白采收后,不需要翻种,老茭墩重新抽发植株,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第2茬茭白[10]。在双季茭栽培中,割除主茎可使周边分蘖更好地生长[11]。植株剪叶处理作为一种控制茭白病害的物理防治方式,在浙江省丽水市低海拔单季茭种植区得到推广应用。该方法在植株分蘖期,从叶鞘中部剪去上部所有叶,使植株叶片重新抽生,植株剪叶后,病害发生减轻,田间管理强度降低,植株经过一段时间恢复生长后同样可正常孕茭[12]。但在高山单季茭产区,采取剪叶的时间和方式等对茭白病害控制及产量、采茭期等性状的影响尚不清楚。笔者拟在高海拔地区探索适宜的剪叶处理,以期达到控制茭白病害、提高产量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试验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庆元县岭头乡岭头村高山茭白基地进行,基地海拔860 m。供试茭白品种为单季茭中熟品种美人茭,由庆元县岭头天友高山茭白专业合作社提供。2017年9月育苗,10月26日起苗定植大田,宽窄行栽植,按常规高山单季茭栽培方法进行田间管理。

1.2 试验设计

按不同剪叶时期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5月5日剪叶、5月20日剪叶、6月5日剪叶,此期茭白株高分别为95、136、187 cm。另设不剪叶为空白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每小区95墩茭白,随机区组排列,宽窄行栽植,宽行距80 cm,窄行距40 cm,株距35 cm。用采茭用的镰刀进行剪叶,将整墩茭白所有植株离地25 cm处剪去上部所有叶片,剪下的叶放在宽行间。5月10日至6月25日期间常规化学药剂防治病害,每隔15 d 药剂防治1次,药剂以25%吡唑醚菌酯WG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WG2500倍液交替使用(剪叶处理小区在剪叶后30 d内不喷药,剪叶30 d后按当地传统的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剪叶处理共计药剂防治2次,不剪叶处理共计药剂防治4次。其他管理措施一致。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 于7月5日高山茭白锈病、胡麻斑病高发期调查病害发生情况,每小区按对角线5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12株,共60株,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进入采茭期后记录每次采茭时间、壳茭产量、单茭质量,盛采期后统计净茭率,采茭结束后统计有效分蘖数、雄茭率、灰茭率。

根据各小区60株茭白倒3叶的发病级别,计算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锈病分级:0级为孢子堆占整片叶面积的1.0%以下;1级为孢子堆占整片叶面积的1.0%~4.9%;2级为孢子堆占整片叶面积的5.0%~9.9%;3级为孢子堆占整片叶面积的10.0%~19.9%;4级为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0.0%~40.0%;5级为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40.0%以上[13]。

胡麻斑病分级:0级无病斑;l级为病斑数1~5个;2级为病斑数6~10个;3级为病斑数11~15个,4级为病斑数16~20个;5级为病斑数21个及以上[14]。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病级值)]×100;

防治效果/%=[(CK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CK区病情指数]×100。

1.3.2 经济性状及品质 进入采茭期后每天采收1次,记录每次采收的时间和产量。进入盛采期后,每小区取30根壳茭,计算单茭质量、净茭率。采收结束后各小区调查雄、灰茭墩数,并随机调查20墩茭白,统计有效分蘖数。单茭质量、净茭质量用电子天平称量,雄茭率(%)为雄茭墩数/总墩数×100,灰茭率(%)为灰茭墩数/总墩数×100,净茭率为净茭质量/单茭质量×100。

1.4 数据处理和计算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Statistica 6.11软件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分析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剪叶对锈病和胡麻斑病的控制效果

从表1可见,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剪叶处理的锈病病情指数分别为0.36、0.29、0.20,剪叶处理的锈病病情指数除5月5日外均显著低于对照。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剪叶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6.20%、40.40%、48.90%,6月5日剪叶处理的防治效果优于5月20日剪叶,显著优于5月5日剪叶。

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剪叶处理的胡麻斑病病情指数也低于对照,其中6月5日剪叶处理最低,为0.18,与对照及5月5日、5月20日剪叶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6月5日剪叶处理防治效果最佳,为58.16%,显著高于5月5日、5月20日剪叶处理。

试验表明,剪叶时期越晚,锈病、胡麻斑病发生越轻,防治效果越好,剪叶处理与对照相比,在病害药剂防治次数减少2次的情况下,锈病、胡麻斑病发生程度更轻,说明剪叶处理能较好地控制锈病、胡麻斑病发生。

2.2 剪叶对采茭期的影响

由表2可知,剪叶处理对采茭期有较明显的影响。与不剪叶相比,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剪葉处理的初采期分别推迟4、17、28 d,盛采期推迟3、16、26 d,表明剪叶时间越晚,采收期越迟。

2.3 剪叶对植株有效分蘖数和雄茭、灰茭发生率的影响

有效分蘖是产量构成的基础,决定了茭白种植效益。从表3可以看出,各剪叶处理的植株有效分蘖数为4.43~4.53个,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剪叶对植株有效分蘖数不会产生明显影响。本试验剪叶的部位是在离地25 cm叶鞘处,并没有剪去植株顶端生长点,所以对植株生长没有造成很强的刺激,是剪叶后植株有效分蘖并没有产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本试验各处理雄茭率、灰茭率均为0,表明小区内没有发生雄茭、灰茭。

2.4 剪叶对茭白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剪叶后产量及单茭质量均有所降低,剪叶时间越晚,产量及单茭质量越低,但各处理产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剪叶后净茭率提高,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剪叶处理的净茭率分别为68.12%、70.43%、70.18%,显著高于不剪叶处理,其中,5月20日、6月5日剪叶处理净茭率显著高于5月5日剪叶处理。说明剪叶后,植株恢复生长及养分积累时间不足会对单茭质量、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剪叶时间越晚,产量及单茭质量越低。但剪叶后,净茭率显著提高,有利于提高壳茭的商品性。

3 讨论与结论

高山茭白植株生长到一定程度后进行剪叶,使新叶重新抽生,剪叶处理后的植株病害发生减轻,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2],在本次试验中,越晚剪叶的植株发病越轻,其原因是剪叶后新叶抽生期间,病原菌从侵染至发病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上剪叶后病原菌基数降低,植株间通风透光性显著增强,均有利于病害控制[4],所以剪叶处理的植株在药剂防治次数减少2次的情况下,锈病、胡麻斑病发生程度仍轻于不剪叶处理,剪叶处理是控制锈病、胡麻斑病较为有效的措施。

本试验各处理小区均没有发生雄茭、灰茭,其原因可能是试验小区面积较小,种苗又经过精细选种,加上高山地区夏季温度相对较低,气温适宜茭白生长、孕茭,不利于产生雄茭、灰茭[15]。

茭白孕茭与植株营养生长密切相关,其茎部膨大发育需要一定的营养积累[16],叶片是茭白植株的主要营养来源,剪叶后营养积累减少,植株需要一定的生长时间才能恢复至剪叶前的生长势,从而继续为孕茭提供营养。所以剪叶时间的早晚既影响结茭期,也影响茭白单茭质量、产量和净茭率,在本研究中,剪叶越晚结茭期越迟,单茭质量和产量越低,净茭率越高,这符合茭白孕茭与营养积累的关系。

与低海拔单季茭相比,高山茭白的生育期较短[17],剪叶时期的选择尤为重要。综合本试验不同时期剪叶后的病害控制效果和经济性状表现,高山茭白合适剪叶时间应在5月20日左右,此时期剪叶,可以在不影响产量等经济性状的前提下显著减轻植株病害发生,提高种植效益。当然,生产者也可根据市场价格情况通过不同时期剪叶调控茭白上市时间,实现效益最大化。植株剪叶后的肥水等配套管理措施,以及植株剪叶高度对茭白产量、结茭期等性状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俞晓平,陈建明.茭白高效安全生产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 徐明飞,王祥云,何圣米,等.浙江省茭白安全生产现状的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99-102.

[3] 丁新天.缙云县茭白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4):20-22.

[4] 叶琪明,顾国平,李建荣,等.茭白锈病和胡麻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无害化防治[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144-148.

[5] 蔡国梁,吴森贤,周永忠,等.茭白胡麻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6,26(6):29-30.

[6] 姚晗珺,李宁,董国堃,等.出口茭白安全生产合理用药的探讨[J].中国蔬菜,2010(15):29-31.

[7] 洪文英,吳燕君,曹婷婷,等.杭州地区茭白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与绿色防控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6):994-997.

[8] 汪李平,朱红莲.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茭白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9(24):11-17.

[9] 邢阿宝,崔海峰,俞晓平,等.茭白田套养中华鳖多级种养模式的作用与功能评价[J].核农学报,2018,32(5):1031-1039.

[10] 王来亮,陈金华,陈建明,等.缙云县茭白种植模式的探索与综合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4):466-469.

[11] 张尚法,郑寨生,杨梦飞,等.种茎割除时间对双季茭白秋茭产量及商品性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5(22):102-104.

[12] 陈建明,王来亮,周锦连,等.浙江省茭白栽培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长江蔬菜,2015(22):135-137.

[13] 郑许松,陈建明,陈列忠,等. 茭白种质资源对胡麻斑病和锈病的抗性鉴定和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 2006,18(5):337-339.

[14] 符长焕,郑春龙,郑许松,等. 茭白胡麻斑病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2):250-252.

[15] 李建荣,吕秀琴,翁丽青,等. 高山茭白的无害化生产技术[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197-199.

[16] 江解增,邱届娟,曹碚生,等.剪叶对茭白肉质茎膨大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4(4):14-16.

[17] 梁碧元,杜一新,刘克龙.高山冷水茭白施肥技术[J].中国蔬菜,2008(10):47-48.

猜你喜欢

茭白产量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茭白,清热又解毒
钟情美人腿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