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互联网+微课”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1-10-11潘霞
潘霞
[摘 要]群文阅读正在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理念,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微课应用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不同时机,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中心议题的理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群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5-0081-02
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语文教学模式。它以某一篇课文或单元主题等作为中心议题,组织学生阅读学习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即1+X模式。群文阅读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可。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指导不到位,很容易使群文阅读陷入大而空、泛而浅的尴尬境地,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呢?笔者探索发现,微课短小灵活、主题突出,在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微信群、校讯通、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将微课指导群文阅读由课内拓展到课前、课后,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将以古诗群文阅读教学《杜甫的家国情怀》为例,谈谈如何利用“互联网+微课”辅助群文阅读教学。
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和本单元的一首古诗——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将“杜甫的家国情怀”作为中心议题,同时又选取了杜甫的《春望》《月夜忆舍弟》《春夜喜雨》,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起作为本节课群文学习的篇目,旨在引导学生诵读四首古诗,在比对读议中感受杜甫胸怀天下、心系社稷苍生的家国情怀,并加深对“诗圣”杜甫的了解。一节课要学习四首古诗,无论从课堂学习的量,还是对古诗的理解接受,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怎样设计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效率更高呢?和备课组的教师商量后,我们决定运用微课,将整节课的教学分解到课前、课中、课后,并分工合作,制作了《古诗新唱》《微课助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安史乱世中的杜甫》等系列微课,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应用于教学的不同时机辅助学生学习。具体教学中,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一、互联网+微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节课要学习四首古诗,学生们从心理上是比较排斥的。怎样让学生喜欢上古诗,并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古诗群文学习中去呢?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给了我们灵感,如果让我们的学生也去“唱诗”,他们一定会很感兴趣吧!
在系列微课之《古诗新唱》中,我们搜集剪辑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由青春偶像王俊凯演唱的《明日歌》、谭维维演唱的《墨梅》,并告诉学生,不光这两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被创编为歌曲,还有许多古诗也可以像这样唱出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浏览“经典咏流传”“婷婷学古文”“皇家唱诗班”等为关键词的网页,搜索并学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月夜忆舍弟》《春夜喜雨》四首诗中的任意一两首。上课之前,我把录制好的微课发到班级群和班级空间,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方式观看并按要求学唱歌曲。微课中富有时代感的古诗演唱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古诗这么有味,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学!学生们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学习演唱,课前,整个班就掀起了一阵“唱诗热”。
在这样一个看似与语文课相去甚远的环节中,微课以它独有的特点,牢牢抓住了孩子的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还未正式开始,学生已跃跃欲试。
二、互联网+微课,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在古诗文教学中,准确、有节奏地读诗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学生只有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才能进一步理解古诗。怎样达到这一目的呢?微课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反复播放,用来指导朗读事半功倍。
系列微课之《微课助读》我们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在网上搜集了四首古诗的名家朗读视频或音频,再根据诗意分别配上合适的图片。然后,教师就几首诗中的易错读音结合它们的意思重点强调,如:“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裳(cháng)”“月夜忆舍弟”的“舍(shè)”“花重锦官城”的“重(zhòng)”等。课前预习时,我仍然把这节微课发布到微信群和班级空间中,要求学生观看视频,注意易错字音,并练习像视频中那样抑扬顿挫地读诗。
课前预习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反复观看微课,跟着名家反复练读。这样,在上课之前,學生已经过了朗读这道关,课堂学习自然更加轻松、积极了。
三、课堂教学巧用微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一节课要学习四首古诗,如果教师逐首去讲,时间显然是不够用的,学生也肯定不感兴趣。只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系列微课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为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范本,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开课伊始,教师先范读古诗,从诗的题目入手,让学生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揭示了诗中写到的主要事件——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再出示背景资料,让学生知道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之时,诗人为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喜,更为失地收复,国家统一而喜;紧接着借助诗下的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最后引导学生抓住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心情的字词“喜欲狂”,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诗人的欣喜之情 。在引导学习的基础上,将本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概括为“初读古诗,解读题目——结合资料,了解背景——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抓关键词,感悟诗情”。
课堂上,我先播放微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跟随微课的讲解学习古诗,并初步学习“初读古诗,读通读顺——借助资料,理解诗意——结合诗句,体会感情——融入感情,诵读古诗”的学习方法。然后,出示自学任务单,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春望》《春夜喜雨》《月夜忆舍弟》三首古诗,完成自学任务单。最后,学生在集体交流中加深对诗的理解,进而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整节课,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在反复的朗读、揣摩中体会到了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明白了诗人为之“悲”或“喜”的原因。这样的学习,学生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少了很多花哨的形式,也少了很多无效的提问,真正达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目的。
四、互联网+微课,升华中心议题
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杜甫胸怀天下、心系社稷苍生的家国情怀已有了一定的感知,但四首诗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毕竟还是比较零散的,如何让学生对杜甫的家國情怀有更深刻的感受呢?
课后,我又将系列微课之《安史乱世中的杜甫》发布到微信群、班级空间等平台,布置学生观看。微课以杜甫的生平为主线,主要介绍了“安史之乱”暴发之时,杜甫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参军,但一心想要报国的他,不顾个人安危,独自去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可在途中却不幸被安史叛军掳到长安。被困长安后,看到满目荒凉的长安,再加上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杜甫心如刀绞。后来,杜甫逃出长安,颠沛流离,目睹了乱世中老百姓国破家亡的惨状,不光写下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四首古诗,还先后写下了“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一幅幅表现国破家亡、老百姓流离失所的画面,再加上教师动情的讲解,使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及作品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对杜甫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五、互联网+微课,让学生绽放精彩
课堂学习内容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群文阅读的结束,课外阅读才是群文阅读的发展和延续,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绽放精彩,这才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前面的学习已经让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此时能引导学生沿着这一主题进一步拓展延伸,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我对学生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大家和老师一起学习了杜甫的几篇诗作,想不想对杜甫有更多的了解呢?赶快运用本节课掌握的方法读读杜甫的其他诗作吧!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采用唱、诵、析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并把自己的展示录制成一段小视频,发到班级群和班级空间中,大家互相学习、借鉴(其实是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长,尝试制作并分享微课)。
有了课内阅读扎下的根,课外阅读必将生发出繁茂的枝叶,学生的表现果然没让我失望。微信班级群中、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班级空间里,都有学生们积极上传的学习古诗的微视频:有的学生朗诵了《望岳》,并介绍了青年时期壮志凌云的杜甫;有的学生在小视频中解读了《登高》,并结合背景资料介绍了杜甫凄惨的晚年及其因长年漂泊、老病孤愁而产生的复杂感情;有的学生将《蜀相》和《八阵图》两首诗放在一起朗读赏析,发现了杜甫对诸葛亮的推崇欣赏,知道了杜甫希望自己也能像诸葛亮那样建功立业,死而后已;还有一个学生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套进流行歌曲《好日子》的曲调中演唱出来,把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以唱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这一节节精彩的、富有创意的微课不就是课内阅读在课外结出的累累硕果吗?放手让学生们去学习、去拓展,他们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学生的微课展示结束了,但学生对杜甫、对杜甫诗作的探索学习才刚刚开始,他们带着更浓厚的兴趣投入了接下来的探索活动当中。这样的展示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相信,有“互联网+微课”助力,群文阅读必将在语文教学中开出娇美的花朵。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