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探微

2021-10-11张馨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9期
关键词:深度思维文言文教学

张馨予

[摘 要]学好文言文对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探究。在课堂上,教师可从适切导入、多维诵读、故事演绎、深度思维、拓展延伸等五个角度,引导学生沉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理解体验文本的内容情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多维诵读;故事演绎;深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5-0040-02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之源,学好文言文对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统编教材共选编了16则文言文。这些选文简洁凝练、隽永深远。然而,由于文言文所用之言、所述之事与现代生活相差遥远,所以学生学好文言文有一定难度。“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亦有渡船人”。如何引领小学生“跋山涉水” ,品文言之意,赏文化之韵,开启别样的文言文之旅呢?

一、适切导入,拉近文言文距离

教育家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文言文,新颖适切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司马光》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选编的第一则文言文,学习时学生难免有畏难情绪。课始,教师先引导学生看图猜故事,自然引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古代儿童的智慧故事;接着,引导学生比较现代文版《司马光》和文言文版的异同:文言文简洁凝练但不容易懂,现代文通俗易懂但篇幅长。由熟悉的内容导入,自然亲切。“亲此文,信此道”。与文言文的初次相遇,变得亲切而又生动起来。

教学六年级上册的文言文《伯牙鼓琴》一文,教师同样激趣导入:“有人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好的音乐可以洗耳、洗心。刚才,我们欣赏到的这首曲子,叫《高山流水》。这首曲子的背后,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则文言文《伯牙鼓琴》。通过预习,请大家交流一下伯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随后,教师出示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图,并说:“伯牙被尊称为‘琴仙。传说伯牙弹琴时,连马儿都会凝神细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就叫《伯牙鼓琴图》。你看, 图中这位一袭长袍、 羽扇纶巾的达官贵族,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而一旁两截布衫、青布包头的平民百姓,就是楚国的樵夫锺子期。身份地位如此悬殊的两个人,怎么会走到一起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诵读课文。”在这样氛围中,学生走进了《伯牙鼓琴》,感受破琴绝弦的凄婉,体会旷世情谊的真挚。

或音乐,或画面,或背景,或故事,选择符合学情、适合文本的导入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趣味盎然地导入课文,这样学生就能饶有兴致地在课的开始,便开启了美妙的文言文学习之旅。

二、多维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多维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打开文言文大门的金钥匙,能消弭古今语言的沟壑。

初读环节要侧重于读正确,“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语)读得熟,不待解说,便自晓其义。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消融学生与文言文的陌生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在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韵味的螺旋式上升的诵读训练中,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涵泳赏析古诗文。

《伯牙鼓琴》虽然只有83个字,却演绎了一段千古传奇。如何更好地以读促悟、培养语感呢?“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曾国藩语)为此,教师应搭建诵读的阶梯,以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感悟相知相惜的知音文化。在初读感悟、整体感知后,教师娓娓道来:“伯牙焚一炉香, 席地坐于瑶琴之前, 弹得忘情投入。此刻,你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 琴声幽然响起, 你的思绪飞向了那巍峨的泰山之巅。”在曼妙的乐曲声中,师生沉浸其中。教师相机引导:“音乐真是流淌心声的艺术。你看到的泰山是连绵不断、气势磅礴的还是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把你们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的朗读或高亢,或急促,或低缓,或沉稳。教师接着引导:“伯牙转轴拨弦, 将琴再鼓, 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子期, 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流水?”沉浸在想象中的学生心领神会,脱口而出:“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喜好之情、钦佩之意溢于言表。

在文言文教学中,无论是范读、领读、齐读,还是默读、轮读、表演读,都要根据文本内容量体裁衣,音律的铿锵、语调的抑扬、句式的整散,均要符合学情。“书声琅琅”不能浮于表层,而应是一种有深度、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应是如见其人、如历其事的体验历程。这样,文言文的韵味便悄然流淌,溢满课堂。

三、故事演绎,增加文言文趣味

统编教材选编的16则文言文大都是故事类文本。有学生熟悉的成语故事,如《守株待兔》《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等;有表现儿童智慧与品行的故事,如《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等。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如何激活文本,增加文言文的趣味性呢?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导,搭建桥梁,演绎文本,是便捷之道。

六年级上册的《书戴嵩画牛》一文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也是本课要落实的教学目标。要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依托文本、合理想象是关键。杜处士是怎样曝书画的?小牧童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是怎样的?围观的人又是怎样的心态呢?在充分想象,理解文本大意后,教师出示讲故事的锦囊妙计——“添枝加叶,举一反三”。

(1)“我”是杜处士:我不愿意做官,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书画……

(2)“我”是牧童:今天我放牛回来,发现村里的杜处士正在晒他的书画宝贝……

(3)“我”是苏轼: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四川有个杜处士,特别喜爱书画……

学生从杜处士、牧童、苏轼三个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通过代入角色的心理补白练习,搭建表达支架,引导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加深对杜处士、牧童形象的理解。这样,既给足学生自主建构的空间,又增加了故事的新鲜感、趣味性,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再创造,达成了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的目标。

四、深度思维,促进文言文思辨

谢小庆教授认为,“不懈质疑,包容异见”是思辨阅读的真正魅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言文学习,要关注学生思辨思维、深度思维的发展。

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说:“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在《伯牙鼓琴》教学中,教师从多维视角,教会学生边理解边质疑、边沉浸边反思、边批判边求证的方法,展开思辨式阅读;教师借助矛盾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品味琢磨,让学生发现文本背后的言语密码,从而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志趣。教师叙述:“俞伯牙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除了表现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学生回答:“徐徐清风、皑皑白雪、纤纤杨柳……”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个场景,仿照文中的句式“伯牙鼓琴,志在____ ,锺子期曰______”进行创编。最后,追问:“这么多景象,文章为什么只写伯牙志在太山、志在流水呢?”在学生疑惑时,教师出示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等相关内容。通过讨论后,学生得出结论:“伯牙心里想的山水,不僅仅是山水,还有他像高山流水一样的志向;锺子期从伯牙琴声中领会到的也不仅仅是山水,还领悟到伯牙远大的志向。这就是知志,‘知音者,知志也。”课堂上,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思维探究文本,使文言文学习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学生进入豁然开朗的学习妙境,获得学习感悟。

五、拓展延伸,丰富文言文厚度

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不仅在于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而且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教学时,不要囿于文字,要发掘文本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要引导学生欣赏司马光的沉着、杨氏之子的聪慧,让学生钦佩精卫填海的不屈,这样让文言文阅读从文字走向文章、文学甚至文化,穿透文言文的壁垒,抵达文言文的深处。

教学《精卫填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精卫鸟的不屈精神,教师延伸拓展历代诗人赞颂精卫鸟的诗句: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 陶渊明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唐朝 韩愈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清朝 顾炎武

在反复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精卫百折不挠的意志,并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诵读经典以养性”。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补充拓展相关内容,能丰富文言文文本的内容,引领学生品味文言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深远的意境。在广泛阅读中,引导学生观照现实的生活,滋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照亮学生的精神底色,为学生的成长植下民族文化之根。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亦有渡船人”。我们乘坐时光之舟向上溯游,随清风明月,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深度思维文言文教学
让智慧美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以自主学习引领学生深度思维
例谈学生高考物理思维障碍及对策
基于深度思维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任务设计
浅议对话教学中启迪小学生英语思维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