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研究

2021-10-11余敏

教育界·A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培养路径核心素养

余敏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身心成长过程中,逐步培养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逐渐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文章从学科梳理和学段融合两个方面优化培养路径,全方位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中小学生积累知识和经验,形成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缜密的判断能力和多样化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学科梳理;学段融合

【基金项目】该文为武汉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7C074)终结性研究成果。

新时期,核心素养作为初等教育的改革指南,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化和延伸,同时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是注重人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因此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作为中小学的主要教育途径,在核心素养培养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抓好课堂教学是现阶段培养中小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笔者试图从中小学各科综合角度出发,剖析各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与联系,分阶段研究中小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选择,分析不同培养路径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为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有力实践支撑。

一、学科内梳理,专题课先行,编织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经线

教师应从每个学科中挖掘重难点再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步规划,以专题教学的形式渗透到各个学年段,采用丰富的课堂教学路径,形成系统且利于对比观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科专题课堂教学探索模式。

(一)多樣化课型的运用,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分层培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以学科重难点的结合为基石,并加以多样化的教学课型,以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掌握学科知识的门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阶段、多种课型地进行作文训练,有利于中小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思辨能力的锻炼、表达能力的培养,更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如在小学低年段(1~3年级)主要通过欣赏体会、合作讨论课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乐学善学的核心素养;小学中高年段(4~6年级)适当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促使学生勤于反思,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年段(7~9年级)鉴于学生已基本形成自学能力,可以着重采用自学探究、总结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解决问题是中小学数学重点知识点之一,也是数学学科在实用功能上的核心体现。如小学低年段的解决问题着重于创造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中高年段将教学重心从“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上来,在解决问题类课程中开展“小组讨论小课堂”,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能力;在初中年段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机遇,开展“数学涉外实践课”,让学生在涉外实践中培养关于数学建模和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英语教师应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思维及行为特点,着力打造形式丰富的课型框架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如在小学低年段通过布置有声作业,综合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核心素养;在小学中高年段可围绕特定话题进行“话题式口语训练课”,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在小学培养的基础上,到了初中年段,引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核心素养。

(二)年段衔接点的把控,完成学生核心素养的自然过渡

小学与初中的部分学科是存在内在联系的,虽然不同,但存在学科的重合点。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年段的有效衔接,在中小学两个年段无缝对接,有体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如小学科学学科与初中物理学科,小学低年段的科学学科具有低难度、低门槛和高趣味的基本特点,教学途径以观察为主,学生发挥空间大;初中物理的实践课则以科学技术含量较高和难度较大的实验为主,渗透了大量的专业物理知识。这两者之间的衔接点在于小学的中高年段。此时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观察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在合理掌握实验难度的基础上,探究科学与物理阶梯式的递进关系,安排学生做相关的探究实验项目。

再以“志愿者精神”专题为例,基于小学低年段学生理论水平较低和初中年段学生实践机会较为欠缺的实际,小学低年段和初中年段都可引入以实践活动为途径的课程。如在低年段加入简单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初中年段以志愿服务为中心推进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操中形成社会责任感及国家认同感;而在小学中高年段,可多用欣赏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实践到理论的初步过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发扬榜样模范的引领作用,树立学生的奉献意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核心素养。

二、学段间融合,学科破壁垒,构建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纬线

教师应将不同科目融入同一个课堂,从而实现学科间的横向融合。将学科插入到课堂某一个环节,要求不能生硬,而是更为流畅自然,且不偏离主题和教学目标,更为突出教学重难点。

(一)用教学融合多学科,巩固学生文化知识

比如在低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导入环节融入科学科目中的相关知识。小学数学与科学这两门学科都属于自然科学,它们之间的教学理念基本相同。低年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科学课有着天然的喜欢,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对于这类带有科学元素的导入部分注意力也特别专注,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在中段的数学课堂中融合美术。美术和数学这两门学科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着共同之处,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数学课堂操作环节融入美术领域的相关知识,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与单调枯燥的数学课相比,五彩缤纷的美术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入手,逐渐爱上数学,让学习美术变得理性化,让学习数学变得艺术化。教师在课堂的练习阶段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题,如图形、线段,或者简单的图案等,将美术与数学相整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知识,一举两得。

在高段的数学课堂中,在小结或总结环节融入道德与法治科目中的相关知识也是一个很好的操作点。数学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符合“课程思政”的总要求。在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自身语言的魅力、思维的引导、人格的熏陶令学生感受思政,悦纳德育。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系统讲授法、讨论合作法等对题目进行深入的讲解与剖析,恰如其分地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程元素,深挖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中自主发现,触类旁通。如在数学题目中加入思政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去理解题目含义,自主发现例题背后隐藏的秘密。

教师可以在课堂小结或总结环节鼓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并说说自己的思想变化,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这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联想到除了数学知识外的德育意义。

(二)用活动联动各学科,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围绕“尝试体验,自主创新”的理念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学会学习、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学生,形成具有体验性、创新性、激励性的学习氛围。

比如,用“我为课文画插图”系列活动联动语文和美术学科。美术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学科,而语文学科是将对语言的理解升华为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美育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为此,笔者结合语文教材,筛选出适宜画插图的篇章,举办“我为课文画插图”系列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给课文配图。学生给古诗词配上了引人入胜的图画,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映日荷花”,《小池》中的“蜻蜓”,《小儿垂钓》中的“蓬头稚子”等等,还给故事性强的课文配上连环画,如《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的变化过程,《黄山奇石》中各种奇石的样子,《四个太阳》中不同颜色的太阳照射下大地的情景等等。给课文配插图活动,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培养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品味美的素养。

用“课本剧目我来演”系列活动联动语文和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课本剧的表演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是方方面面的。把童话、寓言、记叙文等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课文改編成戏剧时,由于剧本大部分是对话,而对话语言要规范,用词要妥帖,还要与塑造人物性格相符,因此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文学功底。在准备课本剧的过程中,背景音乐的选择、舞台道具的搭配、灯光照明的调试都需要调动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例如,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剧本,之后的音乐选择、动作排练以及场景设计也融合了每一位学生和教师的智慧和辛苦付出。孩子们模仿得惟妙惟肖,将小蝌蚪找妈妈的急迫和青蛙妈妈看到孩子时的激动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筹备和最终演出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人文底蕴、审美情趣、乐学善学和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核心素养。

总之,教师应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及认知发展特点,从学科和学段纵横两个方向入手,将学科纵向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点与分年段研究中的横向发展点相结合,覆盖到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方面面,最终构成完整的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网状路径,培养中小学学生各阶段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使之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3-25.

彭小念.学生核心素养结构模型的构建及其评价[J].基础教育研究,2016(03):10-12.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培养路径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