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整体护理在自然分娩产后出血预防中的应用
2021-10-11吴艳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江西上饶334000
吴艳(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上饶334000)
自然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较为常见,主要发生于第二产程、产后2h及24h三个时间段内,以阴道大量出血为主要表现,可引起产妇贫血、感染、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可导致病死[1]。研究表明,产妇分娩时紧张情绪、错误用力方式也可导致产后出血[2]。因此,对自然分娩产妇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系统化整体护理为动态、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使产妇在分娩时健康状态达到最佳[3]。本研究就系统化整体护理在自然分娩产后出血预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60例自然分娩产妇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6月~2020年5月我院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的60例自然分娩产妇纳入观察组。观察组年龄21~41(28.17±3.46)岁;孕周38~41(39.43±0.76)周。对照组年龄22~43(28.21±3.49)岁;孕周38~41(39.38±0.72)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为单胎头位,自然分娩;(2)意识清楚、认知正常;(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高危妊娠产妇;(2)存在高危出血风险;(3)凝血功能异常;(4)存在胎盘残留。
1.3 方法 对照组给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每30min监测产妇生命体征1次,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进行处理;产妇分娩时指导其抬高下肢;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输血;完成各项医嘱。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1)产妇就诊时仔细询问病史,并定期进行产检,若发现贫血,遵医嘱进行治疗;为产妇准备安静舒适的待产环境,并加强产前训教及心理疏导,缓解其恐惧、焦虑情绪,积极待产。(2)在第一产程时密切观察产妇情况,并进行胎心监护,通过肛查监测宫口扩张情况,及时处理产程停滞或延长情况;第二产程时,密切监测胎心,指导产妇配合宫缩频率正确用力,并注意保护会阴;第三产程时观察胎盘剥离情况,若15min尚未排出,则遵医嘱给予缩宫素或按摩子宫帮助胎盘娩出。(3)分娩结束后,发现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时,积极寻找出血原因,遵医嘱进行止血处理,并做好交叉配血、输血工作;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对血容量进行补充,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处理;遵医嘱适当给予抗生素使用。两组均干预1周。
1.4 评价指标 (1)记录产后2、24h出血量。(2)根据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量表评估产妇生活质量[4],包括躯体功能(20个条目)、物质生活状态(10个条目)、社会功能(20个条目)、心理功能(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5分计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产后2、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s,ml)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s,ml)
n 产后2h出血量 产后24h出血量观察组对照组60 60 t P 186.83±24.21 219.35±32.42 6.226<0.001 464.83±63.46 683.17±95.52 14.748<0.00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GQOLI-74量表中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躯体功能 物质生活状态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干预前n 72.45±6.21 72.40±6.17 0.044 0.965 88.80±8.62*80.25±7.04*5.951<0.001观察组对照组60 60 t P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60 60 t P 67.85±5.24 67.90±5.32 0.052 0.959 93.25±8.76*81.55±7.15*8.015<0.001 32.75±2.85 32.70±2.81 0.097 0.923 46.25±3.57*38.65±2.96*12.694<0.001 68.15±5.51 68.20±5.59 0.049 0.961 94.15±8.82*82.65±7.28*7.791<0.001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两组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约2%~3%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其中约40%导致病死[5]。产后出血发生主要与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胎膜残留等相关,出血可发生在短时间内,使产妇生命安全受到威胁[6]。另外,产程停滞、延长可导致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采取会阴侧切,可开放血窦,增加产后出血发生风险[7,8]。因此,对自然分娩产妇,应通过有效护理干预降低产后出血发生风险。
传统产科护理措施主要体现护理人员遵医行为,每个护理人员具有各自职责,可发挥熟练的护理技能,便于管理并节约人力,但仍是被动执行医嘱,为片段性工作方式,缺乏全面性护理,较少考虑产妇心理因素,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产后2、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对自然分娩产妇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风险。系统化整体护理完善了传统责任制护理,主要以现代护理观作为指导,将护理管理与临床环节系统化,使护理人员能更全面了解产妇实际情况,并制定一系列护理计划,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处于最佳状态[10]。该护理方式从产前即对产妇进行心理、生理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如贫血、焦虑等进行积极处理,使产妇能以健康心理、生理状态待产;在各个产程中,密切监测产妇及胎儿各项指标,及时进行异常情况处理,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用力并保护会阴,减少会阴侧切发生,降低软产道损伤引起产后出血风险;在胎盘娩出时,为产妇进行子宫按摩,并遵医嘱给予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由于产后出血产妇免疫力低下,易发生产褥感染,在分娩后遵医嘱给予适当抗生素使用,也可减少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自然分娩产妇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产后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