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腹股沟疝TEP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10-11李小腾戴鹏罗剑波艾秋宝姜贵秀新余市人民医院江西新余338000
李小腾,戴鹏,罗剑波,艾秋宝,姜贵秀(新余市人民医院,江西 新余338000)
腹股沟疝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一般以手术方式治疗为主,以往通常采用传统无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直至1989年由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修补术[1],再到20世纪90年代,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被逐渐应用在临床中,在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常见手术方式包括两种,即腹腔镜全腹膜外修补术(TEP)与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由于上述两种方式进入腹膜前间隙路径大不相同,故此存在不同的优缺点[2]。本文目的在于探究腹腔镜腹股沟疝TEP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按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5~83(54.12±1.03)岁;ASA分级:I级20例、II级10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6~83(54.65±1.87)岁;ASA分级:I级19例、II级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2)符合手术适应证;(3)研究前均签署书面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复合疝以及双侧疝;(2)无法耐受全麻手术者;(3)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和严重心肺疾病者;(4)合并绞窄性疝和嵌顿性疝;(5)既往存在大于等于2次的下腹部手术史。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TAPP疝修补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取头低脚高位,对于患者脐孔部位实施穿刺,将二氧化碳气腹建立,患者的气腹压力在14mmHg左右,在患者的脐部将10mm套管置入,然后作为观察孔,另将5mm套管分别置入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处,作为操作孔。在疝缺损上缘处,切开患者脐内侧皱襞直至髂前上嵴将腹膜,游离患者的腹膜瓣,对于腹膜前间隙实施分离,剥离患者的疝囊后,向内侧实施分离、进入患者的耻骨膀胱间隙,充分暴露患者的耻骨联合、耻骨梳韧带,分离患者的腹膜前间隙,补片实施平铺,完全覆盖耻骨肌孔,运用疝固定器对于补片采取固定,缝合患者的切口。
1.3.2 观察组 采用TEP疝修补术治疗:体位和麻醉方式同上。于患者脐孔下1cm处做一道切口直至白线,切口长度约为1cm,用拉钩将两侧皮肤和皮下组织进行牵拉,充分暴露患者的两侧腹直肌,再用拉钩向两侧对于腹直肌进行牵开,进入患者的腹直肌后鞘、腹直肌背侧间隙完毕后,术者采用食指扩大间隙,于腹膜前间隙将10mm套管置入,作为观察孔;用食指分离法进入患者的腹膜前间隙,再向两侧采取简单分离的操作,另将2个5mm套管分别置入两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处,观察孔将二氧化碳气腹建立,维持气腹压在11mmHg左右,使用镜推法扩大患者的腹膜前间隙,充分显露患者的耻骨联合、耻骨梳韧带,查看患者的股疝和直疝,实施剥离;在腹壁下动脉的外侧轻推患者覆盖疏松组织,充分暴露患者的腹膜前间隙,剥离患者的斜疝疝囊,分离患者的腹膜前间隙,补片实施平铺,再将耻骨肌孔进行覆盖,用分离钳对补片下缘处进行按压,以此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释放,最后确认补片被腹膜完全覆盖,术毕。两组在术后均随访1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2)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肠粘连、切口感染、尿潴留等;(3)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用0~10分表示无痛至剧烈疼痛,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21±1.03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3.58±1.5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发病率不断增加,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人体腹内压升高、患者腹壁肌肉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患者的腹膜壁和组织相连,在腹壁较弱部位突出较为明显,若治疗不当,容易导致患者的疝块体积增加,腹部进行用力后,容易导致腹腔内容物突出,病情严重者伴有严重并发症,例如肠梗阻[3],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随着临床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在临床受到广泛应用,其中TPAA、TEP是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实施补片植入的方式,修补患者腹股沟管后壁,预防发生腹腔内容物突出情况。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TEP手术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更少(P<0.05),说明TEP手术能够使手术时间得以缩短,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经济压力,促进其术后早期恢复,究其原因:TEP术中无需对腹膜进行缝合[4],进而使手术操作时间减少,而TAPP费用与TEP相比较高,主要是由于TAPP在手术操作时采用疝固定器,并且在将腹膜缝合时需运用倒刺线,从而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而两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评分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说明,实施上述两种方式,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TAPP和TEP的区别之处在于:(1)进入腹膜前间隙的方法:TEP一般是通过人体腹壁进入,TAPP在 腹腔镜打开腹膜后再次进入,TEP在患者腹横筋膜浅层、且腹膜间操作空间小,导致患者手术难度显著增加[5],对于缺乏手术经验者难以顺利完成;(2)补片固定的方法:TAPP一般将补片放置后,使用疝固定器采取固定,TEP在术中实施按压补片方式,缓慢放出二氧化碳,利于补片被腹膜所覆盖,无需对补片实施固定;(3)腹膜处理方法:TAPP在固定补片后,关闭腹膜,预防腹腔内肠管和补片接触,避免肠梗阻发生;而TEP均在腹膜前操作,无需缝合腹膜。根据结果可见,两种方式对于腹股沟疝均具有显著疗效,临床需结合患者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治疗。TEP无需缝合腹膜,故此适用于疝囊体积小、发病时间短等人群中;而对于存在难复性疝者、经治疗后再次复发者,适用于TAPP手术治疗,主要是由于该种方式能够将人体正常腹膜组织作为参考,能够降低组织损伤风险,而对于隐匿疝,采用TEP手术,容易破坏患者的原有腹股沟区正常腹横筋膜完整性,而实施TAPP术式,取得显著效果,能够观察是否存在隐匿疝[6]。
综上所述,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与TAPP术式的疗效相当,且并发症低,临床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