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读得根,育写得苗
2021-10-10陈晓霞
陈晓霞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
接下来我就读写结合的的教学实施策略浅谈自己的几点教学策略:
一、抓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读书能力
(一)在讲完《山中访友》后,孩子们对课文的学习意犹未尽之时,我拿自己的语文书给孩子们看,孩子们看到密密麻麻的笔迹,顿时就明白了,老师在课外原来做了这么多的功课呀。对于班级中的一部分同学来说,从内心就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那么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就需要方法上的具体指导了。
(二)指导方法上,我是舍得花时间的,示范,交流、生成、规整,每接手一届学生,一定会手把手指导预习的方法,而且每一年的方法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例如:这是今年的预习要求。孩子们认为自己在以往的学习中,能够关注文学常识的资料收集,但是在批注和课文理解上做得不够,所以,商讨的要求就更加关注读和思两个方面。这样记在课本上,在最初两周的检查中,组长也会严格按照预习要求检查,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养成用心预习的习惯。
二、边读边思,读中学写
(一)巧向课文借“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新课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比如: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用心灵去倾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以写作对象为题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老人与海鸥》;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别饿坏了那匹马》《蒙娜丽莎之约》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二)巧向课文借“选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如《匆匆》写的是多么常见的情景,捕捉的又是多么新颖贴切的写作素材;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一开始教学时,更关注其中借物抒情、巧妙的比喻、鲜明的对比、艺术的想象、灵巧的设问等写作手法上。结果,大量的启发引导,资料引入,才能让孩子对朱自清的情感有所体悟。后来,我发现,接连两届的孩子在日记中,《匆匆》中句子的引用度还是挺高的,于是,我再去读文时,就试着转换角度,让孩子从赏析和借鉴的角度去学习。于是,孩子们的“生命是短暂的,那么,怎样的人生才算没有虚度呢?”练笔中,不仅是高频句子“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更有了自觉自发的对其中精彩素材的改变运用。《桃花心木》表明,生活中也有大道理让学生以“成长需要( )为题,“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感触写下来”。孩子们对生活的体会不禁敏锐了,而且深刻了。
三、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看,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素材)都有反映;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分词语、句子、段落和全文素材)、音像素材和实体素材。因此,“读写结合”的方式,除前面介绍的学会预习,读者学写外,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式值得研究。
(一)变换文体练习写。比如: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收集有关资料,结合《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如《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所见》等),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
(二)填补空白扩展写。比如:《我的伯父 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四、优化课外阅读策略,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一)读写周周练
读写结合应以自能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教者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在这里,我重点要说的是,能写不能写,都要写。先动起来,而且有字数要求的动作,因为每个孩子一定是有惰性的。另外,写得好的,一定要表扬,我一般就是全班读,发微信,发朋友圈,在学生群里晒点赞。写不好的,一定要在内容旁边附上鼓励性评语。实在写不好,就让他按我的要求去摘抄。
(二)假期讀写
假期读写,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又起到了很好的练笔作用,但是,读书一定要动笔墨。但是,考虑到大多孩子并不喜欢一边读书,一边摘抄,所以我要求孩子读完书后摘抄整理自己的勾画,一点也就定量的词语和定量的句子。——试作品而定。另一个任务就是,分类摘抄名言诗句,不仅摘,还要在下面附上自己的写作片段。这样方能真正实现厚积薄发。
最后,借用黄厚江老师的一句话“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但如果你的学生从此不喜欢语文了,提起写作就头疼了,不管你的考试成绩有多好,我们都不能称之为语文人”。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可以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让读书的根深植在我们的课堂,让写作的苗茁壮成长,我也可以继续帮助孩子们在语文的学习更轻松的中找到读书的快乐,写作的幸福。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