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被子”中的数学
2021-10-10邢超北京史家小学教师
邢超/北京史家小学教师
“半条被子”雕塑(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这半条被子的形状近似一个长方形,要求它的面积,可以用长方形面积的公式,长×宽……”
“这小小的被子温暖的是那个年代劳苦大众的心。正是这份温暖,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使得革命的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
这是史家小学三(7)班课堂上的一幕,同学们正在开展“童心向党,礼赞百年,党史故事人人讲”数学像素画画展活动,声情并茂地讲述党史故事,同时,学习三年级《面积》单元的数学知识。
“数学像素画画展”的设想要追溯到同学们一次到首都博物馆参观“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展的经历。当时,孩子们深深地被《开国大典》油画中的气势恢宏场面和喜庆热烈气氛所吸引,纷纷倡议,要在建党百年之际,共同创作一幅图画,向党献礼,表达无限崇敬!
回到学校后,正值数学课学习《面积》这一单元知识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很抽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破解教学中的这一难题,教师尝试带领同学们通过创作“像素画”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有关面积的知识,将党史教育、绘画与数学知识学习高度融合在一起。
面积之初体验
怎么让学生认知“全新”的面积概念?在给像素画涂颜色的过程中,同学们探索着……
“像素格一块块填满,面积也随之一点点累加,太有意思了!”
这是同学们在创作第一幅像素画《开天辟地 红船启航》的过程中,不禁发出的感叹。大家了解了“像素”的概念,在涂色绘制中,感知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感受面积累加过程。
结合像素画,大家讲述画作中“红船启航”的党史故事,感叹: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面积公式”不再死记硬背
这便是开篇提到的“半条被子”,同学们把它创作在了第二幅像素画《百折不挠 星火燎原》中,表达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是雪山的面积大,还是大渡河的面积大?还是在像素画里找答案!
怎样去比较不同形状、不规则形状面积的大小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又是怎么得来的?
随着学习环节的渐次展开,同学们知道了利用依次数像素格个数、拼凑规则图形计算面积等策略来比较不同形状之间面积的大小,并利用行与列之间的关系推导面积公式,渐渐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半条被子”党史故事的讲述中,同学们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理想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冰立方效果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生像素画作品《童心向党 礼赞百年》
终于分清“面积”和“周长”了
对于初识“面积”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时常会把“面积”和“周长”相混淆,特别是在单位名称上,总是分辨不明,为破解这一“难题”,同学们借助第三幅像素画《科教兴国 富民强邦》展开了辨析。
一名男生认真仔细地用手指沿着画面中“火箭”的轮廓,准确地指出它的周长,再用手掌一点不错过地“抚摸”出火箭的面积,并口述着二者的区别。
孩子们不仅学懂了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还可以自豪地结合像素画讲述党领导人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迈篇章。
满满的获得感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2页例8是一道典型的例题,但“铺砖问题”因为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遥远,以致大家在建立数学思维模型的过程中很是费了一番周折。
在像素画《砥砺前行 不负韶华》中,关于2022年冬奥会场馆“冰立方”的一道数学问题引燃了同学们思维的火花。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数学问题,增强实际获得感。
在党史故事的分享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建党百年之际的中国,像一列高铁列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飞驰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向着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前进。
最终,经过大家齐心协力,四幅作品合而为一,完整的像素画《童心向党 礼赞百年》跃然纸上。
看着最终的作品,同学们深情流露:忆往昔碧波孤帆,看今朝百舸争流。今之少年,明之栋梁!
此次数学像素画展活动,我们尝试突破学习内容、学习时空、学习场域的边界,汇集社会资源,带领学生走入首都博物馆,更好地将党史教育和学科知识融合起来,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植根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