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程度的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1-10-10□武妍
□武 妍
(郑州西亚斯学院堪萨斯国际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00)
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1]。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近年来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下,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0 年160.78 元上升到2018 年13 830.74 元,30 多年时间里增长了86 倍,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升。农业人均总产值从2008 年7 258.55 元增加到2018 年14 729.45 元,10 年时间里增加了2 倍,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利用熵值法对河南省2009—2018 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分析目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探索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1 河南省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1.1 农业的总体产量在不断提高
截至2018 年,河南省总人口为1.09 亿人,农村总人口为5 267 万人,城镇化率为51.71%;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3 830.74 元;全省GDP为48 055.86 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 757.94 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4 973.68 亿元,农业收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0.35%,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64.11%,农业依然是第一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村人均农业收入达到14 729.45 元,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66%,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2 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初见成效
农业机械化方面,农机总动力为10 204.46 万kW,与2009 年的9 817.9 万kW 相比,增加了1.04 倍;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6%,呈稳步逐年增长趋势;农村用电量为330.59 亿kW,与2009 年的257.75 亿kW 相比,增长了1.28 倍。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方面,截至2019 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794 家,省级农民合作社共有811 家,创建了64 个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了600 个河南知名农业品牌,河南省的乡村旅游特色村达到450 个,在实现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的基础上带动了当地就业,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互联网+”农业方面,通过与各大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数字农业方面,近年来河南省涌现出一大批数字农业产业园,为农业现代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同步进行
一方面,随着国家提高对农业的重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实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19 年,河南省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 830.74 元,与10 年前相比,增加了2.88 倍。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程度逐步加深,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入、定居,以及土地流转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同步推进,两者不断协调融合发展。目前,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为53.21%,参照发达国家,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提高,农业人口不断减少,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用机械化、信息化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手段进行生产经营。在构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时,遵循内涵性、重点性、可操作性和可获取性的原则。根据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借鉴已有关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研究,参考辛岭和蒋和平(2010)[2]的研究,结合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的特点,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 个方面选取15 个指标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
2.2 数据来源
有关数据来源于2009—2018 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政府信息公开网。
2.3 近10 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分析
2.3.1 指标的权重确定
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3],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
(1)数据标准化处理。
式中:i表示研究年份,j表示第j项评价指标,表示标准化后的数据,表示指标的原始数据,xmax表示研究年份内评价指标中的最大值,xmin表示研究年份内评价指标的最小值。
(2)计算第i年份第j项指标的比重,见下式。
(3)计算各个指标信息熵,见下式。
式中:k=1/1nm,若pij=0,则令其取值为0.000 01。
(4)计算信息熵冗余度,见下式。
(5)计算指标权重,见下式。
利用该方法,对河南省2009—2018 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15 个指标、150 个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权重
根据各个指标权重值的大小来看,15 项指标权重比较大的前3 位依次是:单位耕地面积有效化肥施用量、单位耕地机械总动力和有效灌溉率,说明在2009—2018 年,这3 项指标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剩余指标根据权重值的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劳均肉类占有量、劳均耕地面积、城镇化率、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人均耕地面积、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人均农业总产值、耕地生产率、单位耕地粮食产量、单位耕地农村用电量和森林覆盖率。
2.3.2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
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建立评价公式。
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和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农业现代化二级指标的数值,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2009—2018 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10 年来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效果显著,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以及河南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政策,使全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2012 年之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幅非常明显。一方面,农业投入生产方式不断改善,管理方式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力度逐步加深,使农业资金投入不断增加[4]。
表2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值及二级指标得分
目前,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衡量并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研究对农业现代化水平阶段有不同的划分。孙纲(2016)将其划分为6 个阶段:准备阶段(0~0.3)、起步阶段(0.3~0.4)、发展阶段(0.4~0.6)、初步实现(0.6~0.8)、基本实现(0.8~0.95)、完全实现(0.95~1)。结合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河南省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初步将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划分为5 个阶段,这一划分标准更适合河南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于解释目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真实水平更具有适用性。
根据表3 可知,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在2011 年之前由于综合评价值小于0.4,处于准备阶段;2012—2014 年综合评价值小于0.6,处于起步阶段;2015—2018 年综合评价值小于0.85,处于初步实现阶段。说明河南省农业基本开始迈进现代化,但真正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提高。
表3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阶段划分标准
3 进一步发展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农业生产更多是依赖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地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采取的途径和方式也有所不同,每个地区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河南省地处中原,土地相对比较集中,结合理论分析,河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路径有以下4 个方面。
3.1 农业投入方面
3.1.1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
第一,建设现代化标准农田。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建立现代化的标准农田。主要是为农作物生产管理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如节能灌溉的水利工程,实现机械化耕种、除草、打药、施肥,乡村通信和公路建设、农村宽带全覆盖等,为实现农作物播种、管理、运输、物流等智能化提供条件[5]。
第二,建立配套的农业服务机构。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服务机构建设,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专业合作社可以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多种服务,如生产信息、技术支持、农产品销售等。
3.1.2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培养技术型农民
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先进的技术,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支撑。第一,设置专门的农民培训渠道,培养专业技术型农民。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培训,了解最新的农业生产手段和方法;支持地方农业技术学院加强对当地农民的培训,实施阶段性的培训计划,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第二,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深入农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如省农科院、农业大学等可以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理论成果进行实践,实现农业生产科学化、技术化和现代化。科研院所可以与当地农业组织、农村生产小组等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帮助。第三,鼓励有知识、懂技术的人才深入农村,尤其是大学生和科研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和农业,可以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或理论教育,真正实现科学种田。
3.1.3 建立数字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未来是数字经济时代,不仅城市发展需要信息化、数字化,农村发展,尤其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更离不开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村建设5G 网络,通过手机、计算机等设备,及时、有效地提供多种信息和资讯,实现农业生产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数字化管理。
3.2 农业产出方面
第一,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探索“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和“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一方面,“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精准预测农作物的耕种需求,避免盲目跟风或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导致产量不稳定和农民利益受损;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既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也省去了中间商差价,对于农户和客户的利益都是一种保护。
第二,建立农产品价格补偿机制,保证农民利益。由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决定了产量和价格之间具有蛛网模型,在实现市场化生产、销售的同时,政府也要发挥公共服务的职能,制定完善的农产品价格补偿机制,根据不同年份的市场需求,制定不同的农产品补贴标准,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3 继续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是农村人口逐步减少的过程,持续推进城镇化,为乡村人口转移、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必要条件。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是以乡村人口减少为前提,目前河南省城镇化率53.21%,城镇化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可以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前提条件。
3.4 构建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
第一,推动健康、有机、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形成一大批地方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发展无污染、可持续的乡村旅游观光、创意农业、体验式农业,丰富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
第三,利用科学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护耕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