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实践探究

2021-10-09褚雅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低年级小学语文

褚雅娟

摘 要: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前对上课内容进行的一系列自学活动,它能够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但在教学实际中,学生预习习惯不佳,预习方法不当,导致预习的质量并不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测评预习的质量,发挥榜样的积极力量,将学生的课前预习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课前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2-040-002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对上课的内容进行一系列的自学活动,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体现,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课前预习环节没有得到学生们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前预习的现状、价值和解决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现状

(一)预习习惯不佳

低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过渡阶段,因学生的年龄较小以及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对老师和家长有过多的依赖,在学习和生活上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与指导。缺少了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与指导,低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就缺少一定的主动性。而课前预习是学生走向主动学习的第一步,主动性的缺乏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二)预习方法不当

绝大部分低年级的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课前预习,他们简单地认为课前预习就是认读生字、词语,读一读课文,有些孩子甚至都没有做到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更不用说去关注课文内容的梳理和课后习题的思考了。这样的预习方法并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也不利于学生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预习质量不高

正因为没有正确的预习方法,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不高。学生的预习工作都是浮于表面的,只停留在字词的认读与课文朗读方面,思维能力的训练局限于浅层,进而导致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也较为被动。学生机械地接受着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未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课堂学习效果不佳,效率低下。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价值追问

(一)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周彬教授认为:“要真正解决课堂低效的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前就能充分地学习。”只有充分有效地预习,学生才能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在课堂中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和老师进行互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语文教学的价值归依。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外显。学生在课前对课文的生字词进行认读,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对课后习题进行初步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也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他要求学生在每篇课文学习之前,用手机录下自己朗读课文的录音并发给老师,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录音进行点评,把好课前预习的关口。他认为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前,一定要对课文进行熟练地朗读预习,这是培养语言的重要方法,也是学好语文,提升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知识缺失了,还可再补、再学,但如果兴趣没了,习惯没养成,语文教育就意味着失败。”可见习惯的培养对于语文教育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好的习惯是获取成功的阶梯,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预习习惯的培养更应该成为低年级习惯培养的重点内容,因为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都是有利的。

低年级的孩子缺乏一定的自主能力和自觉性,且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低年级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离不开家长的督促。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同进行课文的预习,一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一起思考课文中读不懂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享受乐趣,还能帮助孩子更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老师的鼓励、检查与反馈也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形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布置了预习新课的任务,但是第二天没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就进行新课的教授,长此以往,学生也知道老师不会检查预习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就不把预习新课放在心上,甚至都不会去预习。因此,教师一定要检查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是抽读课文相应的段落,可以是就课文内容来提问学生,也可以像管建刚老师那样要求学生在新课学习之前将课文的朗读录音发给老师,这样就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了课文的朗读预习工作。此外,老师也要对课前预习做得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激发学生预习的欲望,在老师的检查反馈和鼓励中,学生也能养成良好地预习习惯,在语文的课堂学习中也能更加投入,积极主动思考,不断提升语文能力。

(二)教授课前预习的方法

低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因此学生想要有效地进行课堂预习,就需要教师教授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第一步,正确流利地熟读全文。课前通读全文是预习的最基本要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读到长句时要做到正确停顿,如果能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就更好了。

第二步,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及时向工具书求助,这是基本的自学方法,也是重要的预习方法。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懂的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来寻找答案,拓宽了知识面。

第三步,引导学生学會在书本上进行圈画。例如给课文标好段落,在文中将生字圈画出来,在难懂的句子上标好记号,在圈圈画画中留下课前预习的痕迹,留下思考的印记。

第四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后习题进行思考。课后习题直接涉及了课文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对课后习题的思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小猴子下山》里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就能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白课文的中心思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如果能遵循以上四步骤,形成一套课前预习方法体系,学生也就能更有信心地进行课堂学习了。

(三)测评课前预习的质量

如何保证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呢?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测评是提高学生预习质量的一个好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有效地去预习,将预习落实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测评的形式可以分为口头测评和书面测评。口头测评主要是在上新课之前,利用一些时间对学生进行抽读课文,认读生字,说说课文内容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检测。口头测评方式简单便捷,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课前时间有限,未能对每位学生都进行抽查,只能对个别学生进行预习测评,难免有“漏网之鱼”。

书面测评相比于口头测评来说,优势更强,书面测评主要以习题的形式考察每一位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正确率来判断学生的预习质量,从而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书面测评的习题难度不易过深,可以采用判断题的形式,也可以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例如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等。笔者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时,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预习题目:从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笔者利用课前的时间和学生们分享交流了他们的预习情况,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说到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这些孩子的课前预习工作是有效的,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在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下,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就更有激情得投入课文的学习了。

(四)挖掘课前预习的榜样

典型的榜样可以引领全班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让学生从榜样身上看到课前预习的效果,从而主动向榜样学习,踏实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例如有的孩子在课前能把新课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就邀请这位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朗读展示,并将其朗读音频分享至班级群,供家长和同学们参考学习。有了榜样的示范,其他学生在预习朗读这一块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例如有的孩子在语文课本上留下了大量的预习痕迹,课堂上也积极参与,老师可以邀请这样的孩子给班内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预习方法和经验,同伴的分享有时候会比老师的分享更有吸引力。在典型榜样的引领下,相信班内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积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效率也会有所提供。

课堂若要高效,唯有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步骤,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会在长期积累中获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随之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彬.课堂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徐土琴.浅谈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J]教法研究,2012(10):182

[3]管建剛.一线带班[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低年级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