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小说《十二楼》人物群像及科举观念探析
2021-10-09杨佳雯
摘 要:《十二楼》是李渔在其作品创作高峰期——杭州十年写的一本拟话本小说集。全书共收小说十二篇,每篇故事以一座楼为中心线索,各个故事相互独立无太大关联。每个故事包含的主题也不一样,或惩戒、或规劝、或展现婚恋观。这些看似荒诞离奇又抓人眼球的故事体现了作者追求故事奇巧的创作思想,同样也体现了李渔在故事情节安排上的匠心独运。
关键词:李渔;十二楼;科举观念
一、《十二楼》的主要内容
李渔《十二楼》中的每篇故事都可以用其开篇的话来概括,故事开头就已经交代了大致的中心思想及情节发展,如“天地间越礼犯分之事,件件可以消除,独有男女相慕之情,枕席交欢之谊,只除非禁于未发之先”[1]1。合影楼讲的就是珍生与玉娟的爱情故事。珍生是个风流才子,跌荡豪放却是个情痴,玉娟则娇媚百态。两个人影子相爱,历经坎坷,最后管屠两家芥蒂消除,水阁用做金屋以贮两位才子佳人。夺锦楼与合影楼不同,夺锦楼讲的是因夫妻性情不合,各自偷偷给儿女许下婚事上演的一出闹剧。“都说缟布不换绮罗,铜锡不输金玉。如今说件轻许婚姻之事,兼表一位善理词讼之官,又与世上嫁错的女儿伸一口怨气。”[1]25夫妻二人闹到官府,刑尊判姻事二位佳人得配才子,传为一段佳话。三与楼中“宝剑赠与烈士,红粉送与佳人。没有千年不变的江山,没有百年不遇的楼屋。与其送到儿孙手里烂贱的送与别人,不若自寻售主,还不十分亏折”[1]25。直接点明中心思想,从开头就可以看出三与楼讲得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唐玉川喜欢屯田产,他的儿子却对好房子有执念。唐玉川的邻居虞素臣喜欢造房子,唐家想买他家的高楼,然而素臣偏偏不卖园中的高楼,素臣有位友人看不惯唐家的行为,偷偷在土里埋了二十锭银子,最后误会解开两家和好如初。也是一个大团圆结局。“世间可爱的花卉不知几千百种,独有荷花一件更比诸卉不同:古人说他是花之君子,我又替他取一别号,叫做花之美人。”[1]40夏宜楼讲的是瞿吉人这位俊俏的风流才子、知名之士借助望远镜娶到了自己心爱的詹娴娴。
归正楼中“为人有志学山丘,莫作卑污水下流。至于下流之人,当初偶然失足,堕在罪孽坑中,也要及早回头,想个自新之计”[1]55。讲的就是拐子和妓女变成一尼一道最终仙佛同归的故事。归正楼将一个拐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描写得如此活灵活现,不同于传统的写作手法,一味地宣扬教化。萃雅楼意在惩恶扬善,阐明善恶终有报的道理。如“另有个美色招牌,切不可挂;若还一挂就要惹出事来。奉劝世间标致店官,全要以谨慎为主。”“世上的月老,人人做得,独有丫鬟做不得;丫鬟做媒,送小姐出阁,就如奸臣卖国,以君父予人,同是一种道理。故此为垂戒而作,非示劝也。”[1]73拂云楼也与婚姻爱情、家庭伦理有关。而十卺楼更有奇幻的姻缘命中注定,暗含了兜兜转转的天定姻缘之意。“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世上人的好事,件件该迟,却又人人愿蚤。更有‘富贵婚姻四个字,又与别样不同,愈加望得急切。”[1]109传统爱情观要求忠诚深情,至死不渝。而鹤归楼却传递了一种辩证的爱情观念,过犹不及,情深不寿,过于深情反而丢了自身性命。“若还世上的苦人都用了这个法子,把地狱认做天堂,逆旅翻为顺境,黄连树下也好弹琴,陋巷之中尽堪行乐,不但容颜不老,须鬓难皤,连那祸患休嘉,也会潜消暗长。”[1]119
奉先楼高度赞扬了“君子成人之美”的那位将军,肯定了他的宽广的胸怀。“世间好善的人,不必定要披缁削发,断酒除荤,方才叫做佛门弟子;只要把慈悲一念刻刻放在心头,见了善事即行,不可当场错过。”[1]137尹小楼巧得团圆的故事也展现了李渔惩恶扬善的观念。“从来鼎革之世,有一番乱离,就有一番会合。乱离是桩苦事,反有因此得福,不是逢所未逢,就是遇所欲遇者。造物之巧于作缘,往往如此。”[1]146而闻过楼则侧面反映了李渔个人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小乱避城,大乱避乡。予谓无论治乱,总是居乡的好;无论大乱小乱,总是避乡的好。”[1]159
二、《十二楼》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十二楼》中的人物都不是扁平化的,而是丰满立体的。合影楼中珍生和玉娟都是传统的才子佳人的代表但又不落俗套,珍生风流倜傥专一深情,玉娟美丽温婉腹有诗书。二人虽有着传统才子佳人的性格特点,但二人却敢于冲破传统婚姻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藩篱,不仅私定终身,而是终成眷属。夺锦楼中钱小江与其妻各自执拗,愚蠢又乱弹琴,最终闹上公堂反而使女儿们得个大团圆的结局。三与楼中虞素臣生前卖尽房产,不给自己儿孙留下财富,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相背离。夏宜楼瞿吉人偷窥美女,与封建纲常所不容,但最终抱得美人归。归正楼则阐释了只要有一颗向善的心,什么时候行善都不晚,也可谓“浪子回头金不换”。拂云楼免不了丫鬓做媒的套路,十卺楼中天定姻缘的同时对于欲望的描写不免太过直接。鹤归楼中帝王与臣子的刻画有些过于狭隘。闻过楼既要归隐,又没有归隐,也有沽名钓誉之嫌。这些故事看起来似曾相识但细读却能发现与传统故事小说里扁平化的人物形象不同,《十二楼》中的人物摆脱了脸谱化的形象,展示了人物个性与故事内涵的丰富性。
(一)塑造了一批公正清明廉洁的官吏形象
夺锦楼:“彼时太守缺员,乃本府刑尊署印。刑尊到任未几,最有贤声,是个青年进士。准了这张状词,不上三日就悬牌挂审。”“谁想这位刑尊不但善别人才,又且长于风鉴,既要看他妍媸好歹,又要决他富贵穷通。总亏了一位刑尊,实实的怜才好士,才有这番壮举。”[1]17夺锦楼中刻画了这样一位廉洁的刑尊,在处理钱小江与边氏夫妻二人乱点鸳鸯谱时十分恰到好处,真可谓惟英雄能识英雄,百姓都称赞公正无私。三与楼:知县与继武称道此老的盛德。此老与继武夸颂知县的神明。萃雅楼:府县官听了,自然不敢隐蔽,就把他申报上司,上司又轉文达部。直到奏过朝廷,收他入宫之后,才结了这宗公案。闻过楼:殷太史还说声气虽通,终有一城之隔,不便往来;又在他在房之侧买了一所民居,改为别业。把“闻过楼”的匾额叫人移出城来,钉在别业之中一座书搂之上,求他朝夕相规,不时劝诫[1]171。与以往小说不同,三与楼中的知县、萃雅楼中的府吏、闻过楼中的殷太史都寄托了作者正直清明的仕途理想。明清小说大多揭露政治腐败、官场黑暗,而李渔却刻画了这样一批公正廉洁的官吏形象,此乃从侧面表达了其政治理想。
(二)刻画了一批传统的理想文人形象
《十二楼》中刻画了一批传统的理想文人形象,数量不多但却非常有代表性。如合影楼:元朝至正年间。广东韶州府曲江县有两个闲住的缙绅,一姓屠,一姓管。姓屠的由黄甲起家,官至观察之职;姓管的由乡贡起家,官至提举之职。管提举有个乡贡同年,姓路,字子由,做了几任有司,此时亦在林下。他的心体,绝无一毫沾带,既不喜风流,又不讲道学,在“不夷不惠”之间[1]2。屠观察、管提举、路子由都是作者笔下理想的文人形象,而路子由与屠观察与管提举不同,更像是作者刻画的另一个自己,不偏不倚,不古板固执又不多情风流,这样一份中庸的人物性格的塑造更饱含了作者自己人生追求的大智慧。夺锦楼:那“未娶”二人,一个是已进的生员,姓袁,名士骏;一个是未进的童生,姓郎,名志远。三与楼:虞素臣的儿子长到十七八岁,忽然得了功名,叫做虞嗣臣,字继武。做了一任县官,考选进京,升授掌科之职,为人敢言善诤,世宗皇帝极眷注他[1]22。夏宜楼:元朝至正年间。浙江婺州府金华县,有一位致仕的乡绅,姓詹,号笔峰,官至徐州路总管之职。因早年得二子,先后皆登仕路。拂云楼:宋朝元祐年间,有个青年秀士,姓裴,名远,字子到,因他排行第七,人都唤做裴七郎。住在临安城内,生得俊雅不凡,又且才高学富,常以一第自许[1]40。袁世骏、虞嗣臣、詹笔峰、裴远这些也都是作者笔下刻画的传统的理想的文人形象,他们或是风度翩翩的儒雅君子,或是风流才子,或刚正不阿,或胸襟宽广,或才高八斗,等等。虽然他们性格各不相同,但仕途之路却无一例外地一帆风顺。与作者真实经历截然相反,也许作者正是用这些理想人物弥补了自己在现实世界科举不第的遗憾。
十卺楼:彼时学中有个秀才,姓姚名戬,字子榖,髫龄入泮,大有才名。父亲是本县的库吏,发了数千金,极是心高志大。见儿子是个名士,不肯容易就婚,定要娶个天姿国色。闻过楼:明朝嘉靖年间,直隶常州府宜兴县有个在籍的大老,但知姓殷,不曾访得名字,官拜侍讲之职,人都称为“殷太史”。他有个中表弟兄,姓顾,字呆叟,乃虎头公后裔,亦善笔墨,饶有宗风。呆叟为人恬澹寡营,生在衣冠阀阅之乡,常带些山林隐逸之气。少年时节与殷太史同做诸生,最相契密。但遇小考,他的名字常取在殷太史之前,只是不利于场屋,曾对人立誓道:“秀才只可做二十年,科场只好进五六次,若还到强仕之年而不能强仕,就该弃了诸生,改从别业。镊须赴考之事,我断断不为。”[1]161姚戬与顾呆叟就像理想与现实的天平两端,姚戬是名士,是可以实现作者心中政治追求的理想人物,呆叟是现实,是作者在现实世界会做出的选择。
(三)主人公仍然摆脱不了科举入仕的最终结局
李渔在《十二楼》中塑造的人物,清丽高雅的同时还是不能免俗,他们仍然有着科举入仕的愿望存在。如合影楼中,“后来珍生联登二榜,入了词林,位到侍讲之职。”。夺锦楼“刑尊为此一事,贤名大噪于都中。后来钦取入京,做了兵科给事。袁士骏由翰林散馆,也做了台中,与他同在两衙门,意气相投,不啻家人父子。”古语云:“惟英雄能识英雄”,此言真不谬也[1]24。夏宜楼:吉人就去奋志青云,到了场屋之中,竭尽生平之力;真个是文章有用,天地无私,挂出榜来,巍然中在二甲。拂云楼:后来七郎联掇高魁,由县令起家,屡迁至京兆之职;受了能红的约束,终身不敢娶小。鹤归楼:后来段玉初位至太常,寿逾七十,与绕翠和谐到老。所生五子,尽继书香。郁子昌断弦之后,续娶一位佳人,不及数年,又得怯症而死。总因他好色之念过于认真,为造物者偏要颠倒英雄,不肯使人满志。后来官居台辅,显贵异常,也是因他宦兴不高,不想如此,所以偏受尊荣之福。可见人生在世,只该听天由命,自家的主意竟是用不着的[1]50。珍生、刑尊、瞿吉人、七郎、段玉初、郁子昌等,这些无一例外都是仕途较为顺利的人。他们都曾位居高官,不仅佳人在怀,更是春风得意。只是故事仍然没有走出传统的才子配佳人的套路,作为生存手段的“读”,也仍然是以考取功名为目的。因为在当时读书入仕仍然是读书人最理想的出路[2]。读书做官依然吸引着一大批的文人,直到现在也依然如此。
三、李渔科举观念的展现
李渔的《十二楼》在今天读来,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追求个性解放、倡导理性道德的内容,仍闪耀着灿烂的时代之光[2]。除此之外,该书真实展现了李渔复杂而又矛盾的科举观念,他在《十二楼》中用了大量笔墨渲染传统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以正民风,但同时也直言不讳地写出了其不合理之处。《十二楼》充分体现了他的科举观,弥补了他在现实世界里仕途的不顺。而他又是个矛盾的文人,所以入仕与出仕在小说中就不是截然对立的了,他力图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小说中理想文人的塑造不仅不刻板,反而还多了些诙谐幽默,使故事所述道德不枯燥虚幻,读者也容易接受。无论是人物的塑造还是道德的讲述都使《十二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也形成了李渔自成一家的艺术风格。《十二楼》充分展示了李渔的人生追求和政治理想,惩恶扬善以宣教化,风流才子与美丽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十二楼》中的每一篇故事都是李渔自己内心的真实反映,《十二楼》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得益于此。细读小说,不难发现作者巧妙地避开了政治敏感点,极少用讽刺和夸张的手法去批判社会黑暗,反而将“惩恶扬善”置于一种轻松喜剧化的场景中,使读者在新奇的结局中得到些许思考。
李渔小说语言的通俗化、通俗美,具体表现为骈散结合、文白相生、流畅幽默、富于情趣,成为文学语言的典范[3]。不仅如此,李渔在《十二楼》的写作上也有很多不落窠臼之处,李渔作为一个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深谙此理,创作小说之际,自觉不自觉地借鉴了戏剧写人的方法来写白话小说,表现为以对话来代替叙事,以对白和动作来强化矛盾冲突[4]。他用戏曲的理论和方法来写小说,他对小说形式加以变更,在小说中加入了传奇和时文的因素,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突出主题、设置主要人物上,脉络分明,主线清晰。如《十二楼》中的大多篇目都是一条线索贯穿故事始终,故事完整且充满趣味性,而且情节始终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这些主要人物不是一开场就登台,便是紧跟次要人物出场,而后作者的写作中心便集中在这主要人物身上了。同时,在小说中还有大量的对话、独白和动作描写,为《十二楼》增色不少。《十二楼》中每篇故事的情节戏剧性都很强,荒诞而又奇巧,似曾相识而又与前人故事不同。在《十二楼》中,合影楼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夺锦楼的才子佳人终得圆满,三与楼的存仁终有得益,夏宜楼的智娶美人,归正楼的浪子回头金不换,萃雅楼的善恶终有报,拂云楼的终成好事,十卺楼的天定姻缘,鹤归楼的忌风流偏来绝色,奉先楼的一家团圆,生我楼的父子亲情,闻过楼的隐仕心态,这些大团圆结局都展示了《十二楼》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渔.十二楼[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
[2]何宇.李漁小说《十二楼》中的文人群像探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2):63-67.
[3]秦川.论李渔《十二楼》的思想内容[J].明清小说研究,1998(2):165-174.
[4]秦川.李渔短篇小说集《十二楼》的艺术成就[J].九江师专学报,1996(2):76-80.
[5]邓小清.论李渔《十二楼》凸显人物形象的技巧[J].名作欣赏,2017(26):80-82.
作者简介:杨佳雯,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