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的效果探讨

2021-10-09丘金花钟玉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4期
关键词:波幅尖端心电图

丘金花 陈 珍 钟玉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长期静脉输液、静脉营养治疗以及肿瘤化疗等病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置管方式可降低药物外渗以及静脉穿刺风险,有助于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1]。导管尖端处于非中心静脉部位时容易诱发局部静脉炎、血栓并导致导管堵塞,需要重新置入导管,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因此,必须精确定位导管尖端,尤其是保证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极为重要[2]。采用传统方法实施PICC后需要再次进行X线片拍摄以确定导管尖端所处部位,一旦出现导管尖端位置不准确等现象需要重新置管,容易加大患者感染风险[3]。心电图监护仪对PICC导管尖端位置进行判断具有操作方便、简单以及准确率高等特点。本次研究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对于提高PICC一次性尖端到位率所发挥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8例自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或者监护人自愿加入本次试验;(2)所选患者均符合PICC置管指征;(3)伦理委员会通过此次研究方案。排除标准:(1)无法耐受X线检查或者B超检查患者;(2)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患者;(3)有上肢静脉回流障碍或者静脉血栓患者。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方法,进行导管置管前于患者左肋下缘部位贴电极片3个,于双侧锁骨下缘部位贴电极片3个。通过Ⅱ导联进行心电监护,明确心电图是否存在P波及是否存在明显异常。将注射器与7号头皮针及肝素帽相连,将空气排尽后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送导管至预定长度,导管位于静脉内后于导管末端外拨1/3针头并将之与转化器鳄鱼夹相连,连接转化器及右锁骨下电极RA,然后将转化器开关扳动,静脉内心电图及体表心电图可进行切换,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心电图是否出现P波并对P波不同QRS波幅高度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置管完成后妥善固定并进行床边X线定位。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PICC导管尖端定位,操作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实施穿刺,将导管送至预定长度,导管位于血管内后进行固定,实施床边X线以定位PICC导管尖端。

1.3 观察指标

(1)以床旁X线胸片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及置管时间;(2)分析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C导管一次性尖端到位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3)比较两组静脉炎、感染及静脉血栓等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n(%)表示患者性别、并发症等相关计数资料并采用χ2检验,±s表示患者年龄等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χ2/t值P值例数(n)29 29性别(男/女)15/14 16/13 0.124>0.05年龄(岁)51.07±4.31 50.23±4.26 0.718>0.05

2.2 两组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及置管时间对比

两组对比,研究组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率更高,置管时间更短,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及置管时间[n(%)/±s]

表2 比较两组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及置管时间[n(%)/±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χ2/t值P值例数(n)29 29一次性到位率(%)26(89.66)19(65.52)4.958<0.05置管时间(min)4.97±0.32 13.24±0.35 93.910<0.05

2.3 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结果分析

P波为QRS波幅50%-70%时腔内心电图定位特异度及敏感度均为100%,P波为QRS波幅71%-90%时腔内心电图定位特异度为50%,敏感度为51.85%。P波为QRS波幅50%-70%时腔内心电图定位特异度及敏感度均明显高于P波为QRS波幅50%-7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P波为QRS波幅50%-70%时腔内心电图定位价值分析

表4 P波为QRS波幅71%-90%时腔内心电图定位价值分析

2.4 对比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对比,研究组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比较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作为临床常用静脉通道,PICC导管能够减少药物刺激、可长期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能够为患者长期接受静脉营养支持以及静脉输液治疗提供重要保障,可稳定其生命体征。但是若PICC导管尖端位置不当,易加大导管堵塞、静脉炎以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预后改善可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使PICC置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确保患者治疗与用药过程顺利进行,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PICC导管尖端位置定位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5]。

当前,临床关于定位PICC导管尖端的方法包括静脉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B超引导辅助定位法、X线尖端定位法以及体表测量法等。其中,B超引导及X线尖端定位法具有较高的定位准确性,但是存在操作难度大、置管时间长等缺点,而体表测量法定位准确性不高,临床应用均受限。作为传统PICC置管方法,穿刺成功后需要通过X胸片以明确导管尖端位置,若位置不当需要再次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调整,不但会加重患者痛苦,加大患者感染发生风险,还会导致其面临X射线污染[6]。

静脉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能够于PICC置管过程中对心电图上P波特征性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判断。Ⅱ导联可充分反映P波变化,导管被送至心房部位时进行电极探测有助于使心房传导信号得到增强,心电图显示P波振幅升高,导管送至右心房入口时可探测到进一步增强的电传导信号,P波显示增高或者超过QRS波。导管被继续送入右心房时,心电图显示P波倒置或者双向P波。心电图定位技术置管过程中通过观察P波形态及振幅变化情况即可明确导管尖端位置,因而有助于提高一次性尖端到位率[7]。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腔内心电图技术有助于提高PICC一次性尖端到位率并可使置管时间得到有效缩短,对于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价值,P波为QRS波幅50%-70%时具有较高的定位特异度及敏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波幅尖端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浅谈数字心电图机的计量检定
纳米尖阵列屏蔽效应与发射面积耦合机理仿真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Finding Another Earth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郭绍俊:思想碰撞造就尖端人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损伤功能梯度材料的波传播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