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虚拟仿真的ERP 综合实训探索

2021-10-09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9期
关键词:流程实训课程

江 炼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 511345)

0 引言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国之基、兴国之器、立国之本,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自20 世纪90 年代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首次提出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以来,ERP 软件系统在制造业的应用已走过了近30 年的历程,也已成为支撑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信息系统,并逐渐演变为制造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制造企业的资源管理中枢,ERP 系统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的今天,要客观、全面地了解一个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先了解企业ERP系统的应用情况,要系统、详实地熟悉一个制造企业的运作,最便捷、最高效的方式也须从ERP 系统入手。对财经类高校而言,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等财经类专业的众多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学、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税务会计与纳税实务等)解决的都是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要学好这些课程,往往需要学生对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运作流程及核心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系统的认知学习与必要的实战实践。ERP 综合实训类课程正是高校为打破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瓶颈而在课程改革中所做的积极探索,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效果对经管类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达成均会产生重要影响,尤需经管类高校引起重视并不断创新实践。

1 高校ERP 综合实训现状分析

国内高校在经管类专业大规模开设ERP 实训类课程始于21 世纪,最初主要基于手工沙盘开展ERP 沙盘模拟对抗实训,后来随着国产ERP 软件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推广,又都陆续开设了以ERP 软件系统为依托的ERP 综合实训课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山西财经大学。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开设ERP 实训类课程的高校,该校在2003 年开设基于手工沙盘的ERP 仿真实训课程,并于2006 年成立ERP 实验教学中心,构造了以国内主流ERP 软件厂商用友、金蝶、神州数码为代表的三大实验平台,支持学生通过其中一种或多种企业真实应用的ERP 系统来仿真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其他高校在ERP实训课程的开始时机及平台选用方面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和建设路径,ERP 综合实训类课程基本都实现了从单纯基于手工沙盘模式向主要基于ERP 软件的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训模式的转变。然而,通过对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等主流出版社及亚马逊、当当网、京东商城等主流图书平台上近十年出版的ERP 综合实训教材的梳理分析(参见表1),不难发现国内高校近十年在ERP 综合实训方面的教学探索基本处于徘徊不前的停滞状态,除了跟随ERP 软件厂商的版本和新进行实验系统及实训教材的配套升级外,在实验手段、实验内容、实验设计等方面鲜有紧跟时代发展的创新探索,仍然停留在基于传统ERP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训的阶段,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感知和业务运作的体验仍然单纯依托于单调、抽象的ERP 系统客户端,缺乏身临其境般的代入感,实训效果的提升和课程目标的实现都遇到瓶颈,亟待创新突破。

表1 近十年国内高校ERP 实训教材、实验平台及实训内容分析(摘选)

2 虚拟仿真在高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航天、军事、工程、传媒、影视类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领域正逐步扩大,应用也日趋深化。在医学领域,虚拟仿真实验室已经可以模拟出人体组织和器官,学生在其中进行模拟手术时可以感受到手术刀切入人体肌肉组织、触碰到骨头的感觉,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手术要领。在航空领域,虚拟空间可以逼真模拟现实中的航天飞机与飞行环境,飞行员在虚拟空间中进行飞行训练和实验操作,极大地降低了实验经费和实验的危险系数。

与理工类院校相比,虚拟仿真技术在财经等文科类高校的应用尚处于实验室建设的起步阶段。根据各高校近5 年官网发布的实验室建设信息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近60 所高校建设(或正在建设)虚拟仿真类实训室,建设时主要采用了新道、网中网、福斯特、科云等IT 厂商相对成熟的虚拟仿真软件产品(参见表2)。

表2 国内高校财经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情况

基于上述虚拟仿真平台,相关高校财经类专业的老师在近三年里也进行了积极的应用探索与教学尝试。马丽、刘雨淼(2018)指出了虚拟仿真教学的必要性,并分析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潘婧(2019)通过对增强现实技术的特性分析,阐述了AR 在教学中的优势,并以ARE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为例提出了应用方法,指出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赵杨、仲旭等(2019)以新道ARE 虚拟仿真平台为例,分析在AR、VR 及智能感知等技术下的企业认知教学步骤。蒋瞻、秦希(2019)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构建出发,阐述了教师平台与学生平台实现的功能,提出通过加强“课程群”建设、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重视平台建设投入以及巩固实训成果等方式来保障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周秀英(2019)通过对会计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的剖析,指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VR 教学模式具有低成本、目标集中、突破时空相限制、虚拟环境多样化以及虚实相结合的优点,并针对VR 技术在会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包括优化人才方案,培养实践能力、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全景仿真实验室等。张乐(2019)探讨了VR 技术在会计课堂、会计实践教学以及会计远程教学中的应用,指出VR 技术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翟铮(2019)主要探讨了企业全景会计实训室的建设与教学安排,提出通过整合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出更加贴切会计专业的虚拟实践教学方案。

上述学者对在企业实践及经管实训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必要性、可行性、应用优势、建设方案及问题对策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在教学实践时还主要停留在直接应用原厂商标准虚拟仿真功能的层面,对虚拟仿真平台与ERP 综合实训的深度融合及其教学实践还鲜有涉及。因此,研究基于虚拟仿真平台(或技术)的ERP 综合实训,可以帮助高校及时补齐财经类专业的实习短板,提高涉企专业实践、实训的教学效率,改善后续财经类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效果,并最终有助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3 虚拟仿真与ERP 实训教学融合应用的场景规划及实现策略

3.1 场景规划

ERP 实训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企业“以销定产、以产定供、供需平衡、业财一体”的业务逻辑,熟悉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的整体业务运作流程和典型岗位的工作职能,建立企业运营系统观和全局意识,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企业认知基础,对帮助学生成长,成为既了解企业业务运作模式、又熟悉ERP 系统处理流程和管控方法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学生在接受ERP 综合实训前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也鲜有机会去企业现场进行全面参观与系统实习,因此对制造企业的经营模式、产品特点、组织架构、岗位职能、生产布局、制造策略、运作流程及业务单据等都缺乏基本的认知。在这种基础条件下,直接进入用友、金蝶等ERP 软件中去完成账套建立、系统设置、系统管理、期初导入、日常业务处理及期末结账等实训任务并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制造企业的完整认知框架,从而导致学生的ERP 实训变得既抽象又乏味,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后续涉企专业课程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典型场景及关键业务环节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将企业ERP 系统中抽象的任务背景及流程运作实景化,做到逼真再现企业的真实运营,给受训者以身临其境般的真实体验,将是这一问题得以高效解决的不二法门。

在ERP 综合实训中,建议可将波特的企业价值链模型(VCM)和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merican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Center,简称为APQC)的制造业流程分类框架PCF(Process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相结合来识别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业务场景。价值链模型(VCM)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进料、生产、发货、销售、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发、采购等。PCF 将企业运营与管理等流程汇整成12 项企业级流程类别,每个流程类别包含许多流程群组,总计超过1500 个作业流程与相关作业活动。将制造业价值链模型(VCM)与流程分类框架(PCF)相结合,以VCM 中的基本活动及PCF 中的运营流程为主线识别制造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关键运营场景,以VCM 中的支持性活动及PCF 中的管理与支持流程为支撑框架来识别制造企业各职能管理域的重要管理场景,形成可以完整覆盖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业务场景全景图(如图1 所示)。

图1 制造企业业务场景全景图

3.2 实现策略

由于上述业务场景在复杂度、抽象度、体验感、逻辑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很难用单一的技术或平台对所有业务虚拟场景实现虚拟仿真,根据业务场景的特点合理选择与之匹配的实现技术或平台则更为明智。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那些复杂度高、逻辑性强的业务场景,应用以工作流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系统进行业务流程的虚拟仿真会更简洁、清晰,学生的学习认知效率也往往更高。以VR、AR 为主体的虚拟仿真技术在上述业务场景中反而容易喧宾夺主,既干扰复杂业务逻辑的清晰呈现,也无助于学生快速领会相关业务的本质特点及注意事项。不过,对于那些抽象度高、体验感强的业务场景,以VR、AR为主体的虚拟仿真技术则更利于带给学生身临其境般的实训体验,也更易达到事半功倍的实训效果。业务场景虚拟仿真的实现策略如图2 所示。

图2 业务场景虚拟仿真的实现策略

根据上面的业务场景虚拟仿真实现策略,在实训中,我们综合应用了新道ARE 虚拟仿真系统及用友U8 V10.1 ERP 系统来支撑企业价值创造主线中的基本运营场景。其中,U8 ERP聚焦于核心计划逻辑及流程单据衔接,而新道ARE 则侧重于流程中的业务实景及实务单据呈现。对管理及支持场景中抽象度高、体验感强的生产现场管理,主要依托ARE 的虚拟企业参观予以实现,其他管理及支持场景(如财务、人力资源、资产、知识管理等)则主要依托U8 ERP 等信息系统予以支撑。

4 虚拟仿真模式下ERP 综合实训的教学组织

与传统ERP 实训课程主要关注课堂实训活动不同,虚拟仿真模式下的ERP 综合实训教学需统筹安排好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部分的教学活动。

课前需根据业务场景的特点选择ARE 虚拟仿真平台、U8 ERP 系统及相关认知视频素材提前配置好实训任务,并依托线上学习平台提前发布背景企业信息、ERP 业务核心逻辑、ARE 虚拟仿真设备原理及操作等相关课程视频,引导学生提前进行课前认知自评,了解实训模式、实训设备及虚拟企业的基本情况,为虚拟仿真模式下ERP 综合实训的高效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虚拟仿真模式下,围绕企业价值链创造主线中的基本运营场景和管理支持场景中的生产现场管理,我们为ERP实训课程配置实现了企业认知、经营感知、岗前培训、综合运营、分析思考五大场景,174 个实训任务。

课中部分以学生实操为主,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上岗并下发实训任务之后,实训的主导权交给了学生。在这一阶段,需由学生根据业务场景的特点及任务性质借助虚拟仿真平台或ERP 系统去独立、协作或团队共同完成接收到的实训任务,教师则转变为观察者与支持者的角色。

课后则需在线上学习平台上发布讨论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总结与反思,进行课后自评并及时获取教学反馈。

5 实训效果分析

自2018 年9 月开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尝试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探索ERP 综合实训教改,先后为2015 至2018级9 个班级、共410 名学生开展了虚拟仿真模式下的ERP 实训课程。在每次上课前后,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对其学习前后对企业认知及运营理解的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分为企业构成、业务流程、管理认知、岗位理解、计划管理、单据报表、协同能力、沟通能力、企业运营和系统思维十个项目,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感受对课前、课后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分,其中1分为完全不符合,5 分为完全符合。在两年教学实践中,共发布问卷410 份,回收问卷406 份,其中有效问卷386 份。

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的课前分数为1 至2 分,经过课程的学习后,自我评分为3 至4 分。以岗位理解、单据报表和企业运营为例,学习前的平均分为1.12、1.09 及1.11,学习后的平均分则分别上升为3.87、3.96 及3.94。由此可见,虚拟仿真模式下的ERP 综合实训因其可以做到身临其境般的高度仿真,寓教于虚拟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实训效果,有助于学生快速建立起有关制造企业组织架构、经营模式、岗位职能及业务运作等的完整认知框架,并可全面锻炼并提升协同沟通能力、系统思维能力等学生所需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流程实训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