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驱动的财务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财务云为例
2021-11-22刘小刚
杨 虹,刘小刚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重庆 401520)
0 引言
近几年,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驱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财务领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驱动财务管理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大数据、财务云、物联网、财务机器人的应用等方面。在2019 年影响会计从业人员十大IT 技术中,财务云以72.1%稳居首位,财务云已成为财务领域的主流趋势。面对财务云等新型技术,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各大高校必须正视这一挑战,积极转变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把被动变为主动。
1 财务云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2017 年颁布的《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中,在“年收入100 亿人民币以上的受调研企业中,有76.0%的企业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年收入100 亿人民币以下的受调研企业中,38.1%的企业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代替了90%左右的费用报销工作,替代70%以上的总账管理、资产管理、往来账项等工作,但对于数据分析、预算预测等工作替代率并不高,仅20%左右。当前,不仅中兴、中国铁建等集团型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也都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他们将借助新型技术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实现会计核算的规模经济,精简核算岗位的人员数量,降低人力成本。因此,未来财务管理的方向不仅仅是核算,而是转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大格局[1]。大多数企业希望会计人才能够在企业资本运作中起作用,包括收购、兼并、重组、剥离、分立、上市等,而不再是简单的基础财务人员。因此,“财务云”对会计专业将产生巨大冲击,推动高校会计人才转型升级,对会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显得尤其重要。
阅读现有关于财务云研究的资料,大多涉及财务云的构建与实施,关于运作与管理财务云模式的文章较多,但是财务云导向下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很少,所以对它的研究可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2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财务云模式的普及与应用,给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2.1 财务云对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大幅减少
财务共享的快速发展使得标准化、重复性、流程化的基础财务核算工作逐渐自动化。这就将大量从事基础财务工作的人员从传统的核算业务中释放出来,降低了人员成本。同时,企业对于财务数据分析和管理决策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这将对整个会计专业的就业规模产生巨大冲击。
2.2 财务云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明显提高
之前,会计专业的教学重点在培养学生的会计技能上,即使是高校的实践教学也仅注重会计核算的内容,对战略、经营决策方面的教学相对较少。而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背景下,核算业务将被智能技术所替代,未来的财务部门将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层,为企业发展战略、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分析,支持公司的价值创造活动。这就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教育要注重学生掌握新型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据挖掘能力,向复合型管理人才转变。
2.3 会计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
教学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a.在教学中传授的往往只是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模拟操作,而其复杂的企业经营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b.教师队伍偏学术化,很多高校教师在研究生毕业之后立马进入校园,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这种教师的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实践经验却相对缺乏。如果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传授的教学内容趋于程序化,没有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c.部分老师继续学习意识不太够,多年讲授同一门课程,对每年都在变化的准则、法规的细节不及时学习,不注重知识的更新换代,又不参加实务工作,很容易造成传授的知识本身就已落伍,跟不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2.4 教学手段的不足
目前,各高校虽安排了较多的实践教学课程,但主要采用的是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ERP 沙盘模拟实训。虽然可以了解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但仍然缺少会计从业必备的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特别是针对目前逐渐普及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说,毕业的学生无法适应流程再造的共享新模式,以至于企业对新员工不得不进行必要的入职前培训工作。
3 财务云导向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为了适应实施共享财务后企业对财务人才的新需求,高校应在财务人才培养方向和模式上做出相应调整,使得培养出来的财务人才能够适应共享财务的发展要求。
3.1 共享财务人才培养方向从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
高校现有的财务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进行的。但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共享财务的出现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核算功能将被财务机器人取代,而如何管理与分析财务数据成为财务人员面临的难题。
为了能够深度参与到企业的业务、生产经营和投融资决策等方面,首先共享财务人才需要掌握管理会计和高级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共享财务实施企业的需求。
其次,共享财务人才应该及早进行职业规划,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财务人才的培养理应顺应共享财务的发展趋势,正视共享财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的态势,加强共享财务人才的培养,将财务人才培养从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培养真正为企业提供决策分析的专业人才。具体而言,高等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制订出财务人才培养方案,为其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学习成长空间。在传统财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展经济、金融、管理、信息技术、商务沟通、外语以及价值评估等方面的知识素养。
3.2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以增进财务人才技能培养
财务云模式下,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在校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近距离地接触真实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亲身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熟悉会计岗位的重要节点。同时,根据共享财务教学和实践内容设立共享财务实验室,或者与共享财务实施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2]。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产教融合可以有效地实现共享财务与高校共享财务课程体系的有效对接。第一,鼓励和帮助相关教师进入共享财务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观摩交流,了解实务界的发展动态,反推教学。第二,高校的教研课题、教学改革政策应适当偏重共享财务等最新的前沿教学课题,促进教学、科研的统一。第三,建立共享财务实验室,根据人才培养考试大纲制定高校共享财务人才培养教学模板,使在校学生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掌握共享财务实操技能。第四,对接共享财务实施企业,建立课程体系实践三方(学校、企业、学生)管理制度,安排学生在校期间顶岗实习3 个月以上,通过实践检验学生在共享财务环境下的会计综合分析能力,并将顶岗成绩纳入成绩考评系统,考评通过方可毕业。同时,还可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到相关企业参与实习,毕业后直接上岗,这样既满足了企业对特定人才的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让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来,使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使学校和企业双赢。
3.3 加强共享财务相关课程设置
在财务云模式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除了设置必修的通识课程和技能核心课程外,还应设置相应的拓展课程。因此,高校需要根据财务云中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与调整(如表1 所示),按照共享财务的人才需求优化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共享财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共享财务趋势下高校财务人才的培养,要加强管理会计课程的设置,衔接好共享财务实践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例如,管理会计需要研究基于共享的管理会计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包括采购、生产与销售等环节的业务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及相关业务报告体系;财务(财政)管理,需要研究基于共享的财务管理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财务管理是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流管控,共享财务使传统的出纳转为银企互联等线上全流程资金收付、资金管控等;财务会计,需要研究基于共享的自动生成财务报告流程和会计准则,应用职业判断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财务会计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共享财务由原始凭证自动生成财务报告,对会计准则应用的职业判断都提出了新要求。此外,应增设共享财务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共享财务模式下,共享财务云使得业务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清单化、清单信息化,企业的价值链和信息链相联系,将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披露—评估”贯穿于业务流程的全部[3]。财务云视角下我们要更注重财务与业务的融合,课程设置要紧跟社会发展潮流,要不断更新教材增加实践课程,不能死学课本上现有的知识点,要密接新时期教学工具的更新,及时更新教学知识,把最新、最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要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云的新趋势对高校的教学既带来了无限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以财务云作为导向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一定能够培养出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准确、及时和完整的会计信息的人才;能够在企业深度参与各种业务的运营,提高企业运营能力;能够提升企业的整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企业的业务整合与对外快速扩张的创新型会计人才。只有这样的标准化、专业化人才,才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提升企业财务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