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视域下高校专业课教育教学改革探究
——以医学院校《药理学》课程为例

2021-10-09江爱娟王桐生

关键词:药理学双创融合

吴 倩,江爱娟,王桐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业是富民之本、发展之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体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大学生创新潜力挖掘、创新视野开拓的有力保障;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2]的重要精神,打造“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创融合”的课程建设,使得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程优化和教学改革,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从事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夯实基础[3]。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专业教育是高等院校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专业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者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双一流”实施的具体要求,是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的重要路径,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因此,专业课程的建设在“专创融合”的环境下进行已经是势在必行,有利于激发学生双创意识,提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营造丰富的课堂形式,学生由“聆听者”转变成“参与者”,发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践行工匠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长远发展,从知识、技能、方法和意识等方面做充分的准备。

二、“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4]。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提高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一直是高等院校着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主要体现在: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大部分高校虽已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或者创新创业专业,也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以实施“双创教育”,但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体系,与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是相互脱节的,且以单纯教授创新创业的课程为主,缺乏专业特色和实践空间,很难融入到专科课程之中,距离解决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还有一定距离[5]。

2.具备“双创”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专业师资相对欠缺:创新创业师资与专业教师分离,教师的知识面不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传统,考核方式单一,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直接导致了“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滞后[6]。

3.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薄弱: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需要大量的实践去探索,但实践仍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多以传统课堂形式的理论教学为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和投入不够,以至于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7]。

4.传统考评机制不足以体现创新创业元素:现在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核形式仍是传统的卷面模式,考核重点也基本以教学大纲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为主,这很难综合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双创意识[8]。

如何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更好的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长足发展。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9],是目前高校双创教育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和挑战。

三、“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明确培养目标

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人人都能创新、人人皆有潜力”的教育理念。侧重提升课程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与沟通、信息筛查与利用、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等能力,促使高校在育人的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专创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教师是关键。任课教师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尚需加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自身创造性,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有机有效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专创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1.转变思想,调整传统理念:任课教师要提升自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认知度,将大学生“专业知识教育”与“素质培养”相匹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有效的将专业知识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现实相联系。

2.外引内培,完善师资队伍结构:目前国内高校专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任务的教师中,主要由辅导员或其他教辅人员组成,高层次师资人才的占比更低。通过外引内培模式,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员的双向互动、学习和流动,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增强双创师资力量。

3.教师再学习,加强“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双创教育进修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专创融合”教学比赛,及时了解最新的双创教育理念,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将其内化于学生教育与引导行动中。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设计,优化教学内容

在专业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创新创业元素,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并辅以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如翻转课堂,MOOC,以案例为基础学习(CBL),问题导向式教学(PBL),以团队为基础学习(TBL),对分课堂(PDA)等,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做到真正意义上专创融合。

以医学院校必修专业课《药理学》为例,挖掘“双创”元素,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丰富课堂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以药理学实验为例

1.改变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验证性实验是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学生通过实验对所学知识点的验证,改变传统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医学专业基础课程药理学为例,例如在“凝血”实验中,以往是提前告知学生所给药物哪一种是促凝药,哪一种是抗凝药,哪一种是对血液凝固无影响的药物,新的教学模式而是将药物随机编码,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与空白组观察凝血时间,反推所给药物的类型。以此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结合理论知识,并带着问题思考,通过实验观察,小组合作与讨论,得出答案。这样使实验教学更具有新意,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夯实基础。

表1 药理学课程内容融入创新创业元素

2.开展虚拟实验:随着教育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平台的高度渗入和普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运而生,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助力[11]。虚拟实验,顾名思义就是模拟研究,并不是真正的实验操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结合自己所学理论知识逻辑推断出可能的实验结果。而对虚拟实验的评价不取决于实验设计是否完整以及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加强了学生科研设计和科研思维能力,同时也突出了教师的指导性。例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离体肠平滑肌活动影响”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在虚拟实验平台上自主学习,模拟操作,尽情释放自己的实验兴趣及创新思维,然后再通过现实实验进行巩固,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12]。

3.开展创新设计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挖掘创新元素,自拟题目,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最后撰写实验报告和实验心得。如学生可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不同,选择同一种的不同给药途径,观察实验动物的反应,以此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强化临床用药的规范性。这种开放性实验方法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五)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是大学活力的源泉,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专业途径。高校教师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除了常规的教学工作,许多教师还承担着各类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具备科研促教学的条件和能力。课堂教学中,可以将部分科研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以此促进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

1.将科研项目、科研学术论文融入教学中,建立创新创业型药理学课程兴趣小组,将科研项目与相应章节有机结合,并融入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中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在此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对科研成果进行归纳与整合的能力,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科研论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2.将教学研究项目的改革措施和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如MOOC,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的经验等,如此增加了教学深度,丰富了课堂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拓宽科研思路,提高科研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优化。

(六)推动学科竞赛和大创项目,提升创新创业主体能动性

以学科竞赛和大创项目为抓手,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举办学科竞赛,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大学生医学知识竞赛、实验技能竞赛、临床技能大赛等,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达到“以赛促教,以教促改”的效果。同时,以科研项目为支撑,以创新创业竞赛为突破,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竞赛,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对于医学高年级学生,可依托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以“临床难点-创新创业”为主线,建立一个由临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团队解决的实践体系,以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启发医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将理论运用实际。

(七)拓展创新创业平台,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多维互动,是构筑课内与课外相融的全方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协同育人”模式下,将药理学的授课教师延伸到医药企业或医院的专家,开展药理学课程理论教学或专题讲座。如结合课程中的个别章节(如抗高血压药、抗肿瘤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等章节),从企业聘请拥有新药研发经验的专家为同学们开展别具一格的教学,可将抗高血压药、抗肿瘤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有机融入药理学课程理论教学中;聘请医院心血管内科及肿瘤内科医生为学生开展有关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及药物治疗学方面的学术讲座。这些合作,丰富了学生们的医学知识,认识到临床用药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创新科研思路及创业的激情与信心,也强化了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技能的传授能力。

医学院校亦可充分发挥校医院、校附属医院的优势,组织学生参加假期见习、课间实习,使未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也能有更多的医学实践机会,从实践中学习,锻炼实践能力。

(八)将创新创业元素嵌入学生考评机制,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可以通过考核方式的优化和改革,合理反映教学过程中投入的创新元素及教学效果。如传统的考评体系为期末理论考试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自主学习、药理学实验)占30%,很难真正反映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效果,也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尝试将理论考试分为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闭卷是常规的试题而开卷则是应用及理解题;可以建立“参与度与教学成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考核相结合”等多种考试形式,从不同层面综合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双创素质培养成效。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既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教师而言,可将教师指导创新创业项目纳入职称晋升考核之中,如等同于50%本人主持教学课题量化加分;同时将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按学生学分计入教学工作量,如每生每学分计2~5学时。

四、结语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创新人才的主力军。这就要求高校应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推动专创教育融合创新,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到专业知识教育中,在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药理学双创融合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玄参-麦冬药对治疗焦虑症作用机制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融合》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药理学教学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初探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