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规划背景下冀东民居营造技艺更新策略研究

2021-10-09宋小青武云杰

关键词:冀东民居技艺

宋小青,王 备,武云杰

(1.华北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的格局正逐渐发生改变,协调当前经济发展与民居文化传承是各地区民居面临的重要问题。民居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凝结了当地民居风格、营造技艺、人文环境等信息,当前乡村振兴规划建设背景下的地方农村民居营造方式对生态环保、绿色节能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营造技艺也应更为注重对传统营造技艺的延承与更新的双重考虑。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民居文化,学者们针对各地的民居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民居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1]。

民居建造方式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受生产力的影响,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民居结构形态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在传统民居特色的分析保护与传承发展方面,各地都进行了比较有针对性的研究,针对重庆安居古镇民居,基于实地调查结合传统民居聚落现状与居住环境的生态意义,提出了安居古镇未来的发展措施。针对塘房村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当地民居特点,将基础资料的详细收集和整理作为对传统民居保护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湖南传统民居生态特性的分析和北方传统民居中所体现出的生态规划理念[2-5],可为当代城乡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在传统民居的营建方面,陕县地坑院民居作为一种古老的居住模式和传统营建技艺的留存,正面临着当代社会发展的威胁,对其营建技艺的研究起着传承传统技艺的作用,避免了该技艺的衰败与消亡。经过调研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研究会理古城传统民居和泉州传统民居特征及其所体现的营建技艺,揭示民居营建技艺中的建造方式、营建智慧,为传承和促进传统民居建筑发展提供依据[6-9]。

一、冀东民居现状分析

冀东地区的民居建筑主要有土木结构建筑、院落式与砖木混合等建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得进一步提高,传统的民居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有些老旧房屋年久失修已不适合居住,还有一些传统的老旧房屋被翻新为现代建筑,民居建筑经历了从土木结构、砖瓦结构再向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过渡发展。

通过为期半年的实地调研走访,选取冀东14个区县中各具特色的典型村落和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发现,冀东民居的营建模式基本为村民自建,建造年代为震前、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前期、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以及近十年这四个时间段,建筑在其演变过程中迸发出很多值得研究的营建智慧,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也存在建造的自发性和随意性,所以没有形成完整的营建体系。

北部山区,建筑大多为坡顶,在大力发展板栗产业、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迁西一带,建筑大多为近十年修建的砖混结构,甚至出现仿建欧式的小别墅;发展较为缓慢的玉田一带,建筑大多仍为八九十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一些震前的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还有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抱鼓石遗存。

中部平原区,建筑多为囤顶,紧邻中心市区的丰南一带,建筑多为近期砖混结构,部分进行了旱厕改造,天然气安装等现代化的措施,远离市区的滦南一带,大多建筑仍为八九十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同时很多古建筑也得以保留。西南部滨海区,建筑多为平顶和囤顶,在临海地区,出现很多以养殖和捕鱼为生的小渔村、冷库、加工厂等不同功能的建筑开始出现,乐亭县区内存在很多经过美丽乡村规划改造的村庄,多用白灰粉刷,建筑多为近期砖混结构。民居建筑是历史的印记,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当前人们对民居建筑的历史价值认识还不够充分,存在较多翻新重建的现象,民居建筑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营造智慧,在青年一代人中没有得到良好的传承,多数青年人跟随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将发展重心主要集中在城市,只有老年人留守在这里,青年人对民居建筑的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传统的营建技艺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逐渐消失,文化的传承就会出现断层,正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对本土文化的不自信,导致出现在乡村出现大量不伦不类的西洋房,民居建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使民居建筑营造智慧正面临着逐渐消退的风险,因此,研究民居文化刻不容缓,继承传统营造智慧的意义也格外重大。

二、冀东民居营建模式的演变

(一)夯土建筑

夯土建筑大多为震前遗存的建筑,承重结构以木结构为承重主体,围护结构为土坯砖,勒脚用青砖或石头垒筑,屋顶先搭横梁,梁上搭椽子,椽子上铺草席、盖土、铺瓦;土坯砖是用粘土、麦秸杆、粉煤灰加入水混合搅拌,置入制砖模型中晒干成型,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土坯具有制作成本低,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特点,生态的实现了室内冬暖夏凉的实用性功能,现存的夯土建筑位于玉田、滦南一带,大多早已废弃不再使用或作为库房使用,多数已经不再具备居住的功能。

图1 废弃的夯土建筑

(二)石木建筑

石木建筑多为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前期建造,较砖木建筑出现的要早一些,石木建筑的石头前期多为只是经过简单挑选打磨的不规则石块,而后期则运用多为经过切割打磨的规则方石,在古冶区的抹轴峪村保留有大量的石木建筑,石材多为在附近的山上开采而来的不规则石块,强度和防潮作用较夯土建筑来说有很大的改善,砌筑多配合水泥,来改善其稳定性和热工性能;现存的石木建筑,多数已经废弃不再具备居住的功能,还有一些相对完整的作为存贮仓库使用,一些较为完整的石门楼也大多都有被保留。

图2 存储功能的夯土建筑

图3 石木建筑门楼

图4 石木建筑

(三)砖木建筑

图5 砖木结构外立面

砖木建筑多为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建造,当时红砖青砖的制造工艺已日渐成熟,现在的村庄仍然有当时烧制红砖青砖的工厂遗迹,砖木建筑勒脚仍用石材,屋顶仍用木材,坡屋顶铺设瓦片,囤顶和平顶多用炭渣顶,用来晾晒粮食;现存的砖木建筑多数仍在使用,一般分为三开间,中间一间房间作为会客和厨房,部分仍沿用火炕,夏季做饭,冬季兼具采暖的功能,在经济条件较为发达的地区,砖木建筑多配合空调、太阳能等设备使用。

图6 砖木结构屋顶内部

(四)砖混建筑

砖混建筑多为近十年修建,由于唐山一带水泥钢筋的大量生产,屋顶用现浇式钢筋混凝土屋顶,与木构架屋顶相比,耐久性大大改善,外墙仍为砖砌筑,在砖的外表皮多用水泥砂浆抹灰,有的还使用陶瓷砖作为装饰;现存的砖混建筑,大多配合空调、太阳能等设备使用,厨房与客厅也独立开来不再混合使用,做饭多用电磁炉、天然气等新能源,随着乡村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其功能也不仅限于居住,还增加了餐饮服务、商品售卖等功能。

图7 二层砖混结构民居

纵观冀东民居营建模式的演变过程,从最早运用木质结构以及低成本的土坯砖为材料的夯土建筑,到早期运用不规则石材后期运用切割打磨的规则石材为材料的石木建筑,再到运用制造工艺日渐成熟的红砖青砖为材料的砖木建筑,再到当今以浇筑钢筋混凝土为材料的砖混建筑,不仅体现了冀东民居营建模式的演变,也反映出冀东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科学技术的更新与提高。

三、营建智慧和演变过程中的优劣分析

(一)传统民居的营建智慧

冀东民居在其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营建智慧,值得学者的研究与学习,尤其是砖木结构的抗震性能,现在的砖混民居建设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唐山又处于地震频发地带,专业建筑师在介入乡村时应着重考虑,对当地石材、木材、夯土等材料的充分利用,在凸显“刚柔并济”的结构体系的同时也能够体现精湛的营建技艺。

图8 抬梁式木构剖面图

图9 砖木结构剖面图

1.“刚柔并济”的结构体系

木结构作为承重结构,木构架阻尼较大,能有效的消耗地震所带来的能量,并且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变形能力要优于纯砌体结构,砖墙作为围护结构,增强了结构的刚度,减小了侧向的位移;地震来临时,墙体作为抗震的第一道防线,防止墙体开裂,刚度减小,木构架在保持结构稳定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变形过程中来消耗地震的能量,这种砖木结构“刚柔并济”的结构体系,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有着很大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2.精湛的营建技艺

泥土中通过混入粉煤灰和麦秸杆进行粘合和拉结,来增加其强度,夯土建筑冬暖夏凉的特点与夯土的性能无疑有很大的关系;运用在山上开采的不规则石材进行垒砌,与西方加工平整、密缝叠砌的石材建筑有很大区别,前者石体内部接缝关系复杂,配合小石块和泥浆的使用,增强了抵抗水平力时的整体柔性,与环境相融合的同时又独具美感,后者石体内部接缝关系简单平整,刚度较强但柔韧度不够。

(二)演变过程中的优劣势

1.良性演绎

功能的逐步完善,将客厅与厨房分离开来,实现了干湿、洁污的分离,二层小别墅更是实现了公共会客空间和居住私密空间的分离;现代建造材料的运用,改善了房屋使用的耐久性,以及由于结构的改变,伴随的门窗面积占比的增大而改善的室内采光和通风等问题。

图10 清式垂花门

2.问题和不足

经济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现代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度以及视觉感受等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乡村建筑没有较好的传承旧有建筑的营建智慧,旧有夯土墙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以及砖木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在新建的建筑中没有得到体现,传统的营建技艺也随之消失,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缺乏既能传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又能融合现代生活需求、改善居住环境的有效方法;文化的自我挖掘和认同感不足,在中国的乡村出现欧式的小别墅、罗马柱和老虎窗等国外建筑的应用,完全与当地的文化脱节,显得不伦不类,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的建筑特色以及对于本土文化的不自信而造成的。

图11 西洋小别墅

四、民居的保护更新策略

保护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所在地域民间习俗与历史文化的保存与延续,传承民居营造技艺是为了更好的发扬与更新营建智慧,利用生态民居的建设、文脉的传承以及拓宽宣传途径与方式三个方面,客观主动的完善民居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一)生态民居的建设

生态民居的建设需要专业建筑师的介入,结合考虑建筑的抗震安全性能和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推广应用民居的现代建造方式,结合本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应用绿色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探索装配式建筑、被动式阳光房等建筑应用技术,注重绿色节能技术的设施与民居的一体化设计相融合,运用BIM技术,对建筑进行生命全周期的建造和维护。在充分尊重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当地村民生活习俗的基础上,结合绿色节能的技术手段进行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二)文脉传承

在地震中生存下来的民居,旧有的祠堂寺庙、水塔以及公社等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是村民们世代以来的共同记忆,应该在根本上去保护和改造,可以置入新的功能,使它在发挥出历史赋予它的功能后,仍然能在新的环境中焕发出新的功能与价值;世代遗留下来的传统的营建技艺,也具有参考学习的价值,充分运用乡土材料、乡土工艺,实现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现代的建造。

(三)拓宽宣传途径与方式

通过政府保护、政策文化宣传等提升传统民居文化辨识度与认同感,扩大宣传范畴,建立高校合作机制,高校课程开发、竞赛活动、实践基地进驻民居聚落以及科研课题研究等,使年轻群体可以充分了解、接触到民居建筑,意识到传统民居的营建智慧与价值,并结合现代生活需要与居住环境,将旧有建筑的营建智慧与新建建筑形式有效的结合,更新以及更好的宣传和传承民居营建。

五、结论

传统民居是中国几千年历史遗留下的时代烙印,它承载着民居聚落地域的文化与习俗。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规划背景下的民居营造技艺,伴随着民居聚落数量的锐减而逐渐没落、濒临消亡,民居营造技艺更新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文中总结了冀东地区民居发展状况和区域分布,介绍了该地区夯土建筑、石木建筑、砖木建筑、砖混建筑四种营建模式的演变过程。对传统民居中所体现的营建智慧以及演变过程中的良性演绎和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分析,针对生态民居的建设和文脉传承提出了民居的保护更新策略。

猜你喜欢

冀东民居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金隅股份并购冀东水泥动因及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