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1-10-08邓薇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大数据时代

邓薇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社会管理模式的改变,高校管理模式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在管理当中更多应用大数据技术,发挥其作用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实际进行信息化管理创新,切实满足高校的教育管理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开展信息化管理创新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开展信息改革等建议,期望能够有效促进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新时代下教育体制改革,高校管理信息化发展成为高校管理工作改革的重点。现阶段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还需要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进行创新。结合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灵活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管理信息化创新,使用信息系统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效率,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树立管理信息化创新理念,促进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

一、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大数据技术创新意识不足

现阶段高校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全面,没有将大数据技术灵活应用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大数据应用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部分高校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仍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缺乏信息化创新意识。同时大数据信息应用技术水平不高,信息化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应用缺乏研究,信息化建设资金有限。在高校中没有建立贴合高校管理实际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以上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创新[1]。

(二)缺乏教育管理数据的统一标准

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统一化、标准化的数据作为支撑,只有实现高校教育管理数据的标准化,建立统一的高校数據库,才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实现管理信息化目标。信息时代高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增多,使用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根本无法有效处理管理数据,满足信息处理需求,提升管理效率。再加上教育管理具有复杂性,因此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辅助高校管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在管理当中使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安排管理,使用学生信息采集系统收集学生的信息,高效完成管理工作任务。但开展信息化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创新都需要标准化数据,当前高校数据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导致信息化应用质量无法有效提高,信息得不到高效整合。高效教育管理数据的共享程度下降,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放缓,阻碍了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目标的实现。大多数高校缺乏教育管理数据的统一标准,信息化数据共享程度较低也是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各部门教育管理数据相对独立

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单指高校某一个部门的信息化管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的教育信息化管理需要高校各部门之间的高效配合,相互协作,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但在现实当中,高校各部门相对独立[2]。管理模式不同,获取管理信息的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别,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水平也存在差距,导致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处理系统不同,信息管理的覆盖面缩小,产生一些信息管理的漏洞。再加上部分高校没有在管理过程中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各部门之间独立的数据信息得不到高效整合。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信息化管理是为了实现全数据流通,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因此,高校教育数据信息不统一、得不到高效整合也成为阻碍高效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的重要因素。

二、大数据下的高校信息管理创新

(一)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

为有效实现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必须要提升管理工作者的大数据应用水平,建立信息化管理意识,转变传统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其一,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明白教育信息化也是高校的教育资源,要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增加信息的灵敏度,及时开展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将高校信息数据统一,发挥教育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进而提升高校管理竞争力,助力高校长远发展。同时也为高校信息管理创新奠定基础,让高校管理者能够具备较高水平的数据应用能力,结合实际进行信息管理创新,建立更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其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还需要更新教育管理思维模式,进行教育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有效打破传统高校管理模式的禁锢。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综合思维的建立。其三,高校信息化管理并不只是简单地对教育数据进行收集,而是需要对教育管理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反思高校信息化管理当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创新高校信息化管理,让高校的数据信息能够实现高效流通。通过数据建立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创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真正有效落实高校精细化管理,适应大数据技术时代下教育理念创新发展的趋势[3]。

(二)解决各部门之间存在独立数据的问题

针对现阶段高校各部门信息相对独立、无法实现统一管理的问题。高校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结构,促进各部门教育信息的共享,为大数据信息技术创新奠定基础。但在高校大数据应用更新教育管理工作模式过程当中,需要解决传统管理机制对信息化创新的阻碍问题。高校需要给予教育管理工作改革更多支持,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标准,实现信息共享。将各部门信息整合到一起,进行统一的分析处理,提升教育管理效率。

(三)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开展信息改革

新时代高校信息管理需求增大,必须要进行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才能够有效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跟随时代的变化,对教育管理进行改革,更加深入地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念,通过对教育信息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有效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在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当中,学生的意见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采纳。在新时代下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过程当中,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学生的反馈意见能够得到有效收集和整理,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4]。基于此,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在网络平台当中开设账号,如微博、抖音等,收集学生对高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管理信息化创新收集更多信息,让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更加贴合实际,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发挥网络平台对高校信息化创新的重要作用,有效满足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创新的需求。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切实有效地为高校发展提供帮助。

(四)高校信息化管理创新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有效解决高校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数据分析找到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实现高质量管理。因此,针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教育管理工作者还需要创新,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管理创新有效解决高校管理当中存在的信息不完善、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管理模式问题。通过高校信息化管理创新,提升高校管理数据的完整性、连贯性,提升高校管理的民主化水平。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当中,也需要更多地了解师生的管理需求,减少个人主观因素对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的影响,让高校管理能够切实有效地满足学生需求。通过大数据定位,开展精细化管理,有效处理管理当中的问题,让高校教育管理朝着信息化模式转型。将智能管理技术应用到高校管理实践工作当中,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分析归类,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多支持,实现对高校的全程信息化管理。

(五)增强网络安全的建设

随着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高校管理对信息化系统的依赖性逐渐增强,信息化管理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发展重要性增强,但与此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增加。为有效保障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工作的开展,高校必须要重视网络安全管理,进行网络安全防护,为高校管理信息提供充足保障。对信息网络进行实时检测管理,及時发现非法入侵,提升网络安全。对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系统漏洞,并进行相应处理。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避免出现高校管理体系瘫痪造成管理数据丢失、影响高校管理工作的现象出现[5]。强化高校管理信息化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对高校信息化网络平台设置访问权限,提升网络的监督管理力度,让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能够更好的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高校管理者也应当根据高校管理需求变化进行改革,主动进行数据信息管理模式优化。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树立信息化教育理念,进行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切实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质量,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裴莹.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路径思路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467.

[2]陈海军.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9):180-181.

[3]李娜,刘金实.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路径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5):301-302+311.

[4]张育琳.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路径[J].焦作大学学报,2017(4):111-113.

[5]程晓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路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1):53-54.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大数据时代
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树立的若干观念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