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在故事中培养
2021-10-08廖燕
廖燕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包括观察、记忆、比较、分析、综合、质疑、判断、想象、逻辑推理、概念建构、认识周围世界、创新及批判性思维等。本文结合Storytime课堂教学结构,分析了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培养的方法。
一、读前巧导,激活思维
在阅读故事前,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采用简笔画、猜谜语、蒙层等形式设疑,制造悬念,引导学生猜测故事主人公或预测故事情节。如五年级上册:Unit4 What can you do? Storytime 的主人公是Snake and Rat。教师让学生观赏一段动物的视频后说,There are so many animals.Today,here is a new animal, Guess:Who is he?教师利用课件对Snake进行蒙层,先擦出点Snake的尾巴,让学生进行guess,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学生得出答案:Its a snake。教师再通过提问“know more about snake”,了解Snake更多的信息,从而由Snakes favorite food is rat引出文本中的另一主人公Rat,教师顺势说,Today,lets enjoy a new story. Its about Snake and Rat.教师利用猜测引出故事的主人公,也可利用故事中的插图,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Storytime部分,教师出示挖去文本的图片1,引导学生仔细观图,并用“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When is it? ”等问题,提示学生获得故事中的人物、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等信息,通过“How do you know that?”的问题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能力。
二、读中精设,发展思维
在阅读中设置推断性和分析性问题,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的精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
1.从整体设问,凸显文本主线
每一个故事都有脈络,有一条推动故事发展的主线。在设计问题时,可从整体出发,引领故事的发展。如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的Storytime 中,教师提问“Can Snake eat Rat at last?”本故事的主线是Snake有没有吃到Rat。教师依据Snake开始抓住了Rat,但最终有没有吃到Rat这一主线,激发学生去探究故事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想象、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并通过“Why”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2.从细节设问,捕捉关键信息
Storytime 板块的关键词句反映了故事的核心意义和内容,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故事。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应紧扣词句,从细节提问,充分依托故事语境和上下文线索捕捉关键信息,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如五年级下册 第2单元的Storytime 中,Koala says: A White Christmas? 教师通过抓住关键词“White”进行提问:Why is Christmas white?让学生思考为什么Koala会这样说,从而引出中国Christmas和澳大利亚Christmas的不同,拓展文本外信息,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不同,各处于南北半球,形成不同的气候。When China is in winter, Australia is in summer, so its a white Christmas in China. 利用地图讲解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3.从内涵设问,感悟文本情感
每个Storytime 板块都代表主人公情感的变化,人们称为故事的暗线。教师依据故事主人公的心情或心理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观察主人公表情变化的图片,或听录音语气感悟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进行角色情感体验,并让学生模仿。如五年级上册 Unit 4 What can you do?的Storytime中的Rat是由afraid到happy,而Snake是由happy 到 angry。通过观察图片2中Rat 的表情后,教师问学生How does Rat feel?得出Rat is afraid 到图片6中的happy。听录音感悟Rat愉快的语气得出Rat is happy, 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去读文本中的句子并且进行表演,得到情感体验。而文本中Snake 的心情是由开始抓住Rat的happy到Rat逃走而angry。 对于Storytime 板块中新词的处理,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内容而设,有的词可通过动作去诠释,有的词可以在情境中获得,如: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的Storytime 中 Dont throw me into the lake 中的“throw”,教师通过扔乒乓球让学生感悟throw 的词义。而文中的silly 一词,教师则是通过Rat 开始说不会游泳到会游泳,让学生思考Rat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得到的思考结果是Rat要想办法逃脱,不愿被蛇吃掉,进一步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Rat?学生得出:Rat is clever;再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Snake?学生得出:Snake is not clever;教师顺势说:Snake is silly,由此引出silly,再教授这一新词。
三、读后妙置,拓展思维
教师完成故事教学后,还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输出活动,如故事配音、角色扮演、故事续编、故事创编等活动,帮助学生内化文本语言,构建语言支架,有效输出故事,提升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如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的Storytime教师在输出部分设计Act the story和Retell the story这两个环节,活动具有层次性,先由学生表演故事,再通过课件设计蛇生气回到家把自己的经历讲给自己的朋友听,并复述故事。We know the snake is very angry at last. And now he is telling the story to his friends,基于故事创设情境,换个角度,从故事人物出发引导学生说出整个故事,既是对故事学习的检验,也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考验,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一堂高效率的课,核心是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使学生在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素养和思考习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助推学生在智慧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