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龙门石窟卢舍那佛为何神似武则天

2021-10-08李珍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龙门石窟武则天

李珍

摘要: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辉煌灿烂文明的标志和象征。由于其呈现出来的独特文化面貌,龙门石窟不仅文化含义深刻,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引人探究。众多石雕佛像中奉先寺的卢舍那佛最具神秘色彩,其和女皇武则天的渊源也引人探究。

关键词:龙门石窟;卢舍那佛;武则天

前言: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给人类留下了非常多的宝贵财富,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是我们民族文化瑰宝的典型代表,这些石刻穿越了千年岁月向我们呈现了历史的脉络,它们不仅承载了极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信息,还为后人留下了众多耐人寻味的谜团。其中,因独特魅力而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东方的维纳斯”的卢舍那佛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相传,卢舍那佛是按照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的样子建造的,那么,这究竟是传说还是事实?如果是事实的话,为什么要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建造这么一尊石佛呢?

一、关于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这里香山与龙门山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仿佛一座天然门阙,古时成为“伊阙”。隋朝建都洛阳后,宫城城门面对“伊阙”,此后便有了“龙门”之称,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建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長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石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造诣。

龙门石窟中有百分之六十的石窟就是雕造于唐代,着名的宾阳南洞、宾阳北洞、奉先寺洞、万佛洞、极南洞等都是唐代佛教石窟的典型之作。到唐代武则天时期,雕出了举世闻名的龙门卢舍那佛,这尊高17.4米,头高4米,耳长 1.9米,面相圆满,头顶高髻,波状发纹的大佛,获得了中国佛教艺术史上最高的评价。古人云:“相好希有,容颜无匹。大悲,如日如月。瞻容垢尽,大慈祈诚愿毕。正教东流,七百余载。佛龛功德,唯此为最。”[1]今人则认为他是“中国佛像最典范的作品,而且是人类艺术宝库最闪光夺目的瑰宝之一”。从它建成之时,除了它的艺术价值,还和女皇帝武则天紧密结合在一起,供后人无数遐想。

二、武则天和卢舍那佛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伟大的政治家,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时人称“亶聪成德,濬哲应期,用初九之英谟,开太一之宏略”,[2]《资治通鉴》也赞扬到:“武后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纵观武则天的一生,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强大的后援,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排除万难,走上权力巅峰,成为一代明君。因此,日本作家原百代在比较历史上东西方女王后,认为武则天才是名符其实的女王。作为帝王的武则天也和佛教有极深的渊源,她曾出家为尼,成为皇后后“助脂粉钱两万贯”修建了龙门石窟最大佛像卢舍那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而武则天对卢舍那“情有独钟”也让世人更认为这个佛像的原型就是武则天本人。对此,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见解。

有人认为,在古代,皇帝的威严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正月的正字,因为避秦始皇的名讳而将读音变成了第四声,皇帝的名字不能随便称呼,因为这会冒犯皇帝的威严,皇帝如果失去了威严,那么他们在治理天下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有人不听命令的情况,这对于当权者的统治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事情。

既然连皇帝的名讳都需要避讳,那么,如果卢舍那佛真的按照武则天的样子来建造的话,武则天本人的威严不也同样被冒犯了吗?这样的事情很明显很难出现在专制主义高度强化的古代社会里,这么一分析,感觉卢舍那佛按照武则天样貌建造的说法似乎站不住脚,不过,究竟是否是事实,还需要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的记录来进行考证,如果历史资料中没有记载,那么这件事就是人们杜撰的传说。

其实,建造卢舍那佛的事情在史料之中有所记载,不过并没有确切记载卢舍那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建造一事。根据《造像铭》中的记载,在奉先寺进行建造的时候,武则天曾经给奉先寺的建造出了两万贯钱的资助,而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武则天也参与其中,这是武则天和卢舍那佛之间见诸史料的联系,至于是否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建造的卢舍那佛,我们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能够表明。

三、卢舍那佛神似武则天的原因分析

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表明卢舍那佛的形象就是武则天,但是既然出现了这样的传说,那么就一定具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经过仔细分析的话,可以发现,卢舍那佛的形象就是武则天的说法是有充足的理由支撑的。

1.工匠自作主张

工匠要进行佛像的建造,佛像的形象是非常讲究的,工匠在思考卢舍那佛的形象时,恰好发现武则天到寺里进行布施,也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曾经在奉先寺召见过大臣,所以工匠是见过武则天的,而武则天无论是容貌还是气质都是出类拔萃的,很符合工匠心中的卢舍那佛的形象,于是工匠在苦思冥想找不到合适的形象的情况下,就擅做主张,将卢舍那佛的形象建造成武则天的样子,现在我们可以在龙门石窟看到卢舍那佛含蓄优雅的微笑,就是武则天当时的笑容[3]。

2.卢舍那的作用

《新唐书》卷76《武则天传》记载,武则天作“曌等十二字”,关于“曌”字的意思,历代字书都解释为与“照”同,异议不多。《诗经》中有“明明上天,照临下土”,郑玄释曰“照临下土,喻王者当察理天下之事也”,此处的“照”,实际上譬喻国王,简言之,中国文献中早就有“照”喻国之意者。还有一层,武则天认为自己当皇帝就像日月当空一样,可以给世界带来光明,而卢舍那的意思是光明普照,这二者之间含义如此相近,很难让人相信仅仅只是一个巧合,或许武则天本人就是参照卢舍那的含义给自己造的这个字,那么,奉先寺的卢舍那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建造的说法也就站得住脚了[6]。武则天想通过这一尊大佛像,把自己光明伟岸的形象树立在百姓心中,这样她登基的时候就不会受到民众的妨碍了。

结语:

洛阳城郊的龙门石窟,承载了很重要的历史信息,是整个世界最重要的人类文化瑰宝之一,关于其中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形象的传说深入人心,或许,千年之前,武则天借佛的形象神化自己,巩固自己的统治,帮助自己称帝,而千年之后,由于武则天的成就,人们反而因为她,对卢舍那佛更为尊敬。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武则天和卢舍那佛的关系,不过,包括卢舍那佛在内的龙门石窟的许多瑰宝,都值得我们一起守护,守护那属于我们的文明。

参考文献

[1]洛阳市志 第15卷 白马寺·龙门石窟志

[2]《全唐文》卷17第10页

[3]郭绍林. 龙门卢舍那佛雕像造型依据武则天说纠谬[J]. 文史知识, 2016,23(11):92-96.

[4]张金峰. 龙门石窟造像的审美特质[J]. 美术大观, 2016, 1000(008):170-171.

[5]温成玉,中国石窟与文化艺术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6]佚名.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为何被传为武则天的化身?[J]. 中华民居旬刊, 2016,23(78):45-46.

猜你喜欢

龙门石窟武则天
世界遗产可持续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初探中国四大石窟艺术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分析洛阳龙门石窟旅游的问题及对策
武则天的度量
悠悠千载无字碑
悠悠千载无字碑
雕塑《武则天》的一点体会
关于武则天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