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虚胃热证疗效观察

2021-10-08李晶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泻心汤反酸胃脘

李晶晶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灵宝 472500)

慢性胃炎(CG)是消化内科常见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以腹胀、疼痛、反酸等为主要表现的胃黏膜反复慢性炎症,重者可发生胃溃疡,若任其发展,可进展为不可逆的腺体萎缩[1]。CG 病因较为复杂,多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刺激性物质、药物刺激等因素相关,西医多采用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长期用药往往伴有诸多不良反应,单一应用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中医学认为,CG 多属于脾虚胃热证,治疗应遵循健脾益气、调和寒热的原则。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古今流传的经典方剂,具有寒热平调、调和肝脾的作用[2~3]。本研究探讨了CG 脾虚胃热证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4 例CG 患者均为我院于2019 年4 月~2020 年10 月收治,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7 例;年龄32~58 岁,平均(42.85±3.18)岁;体质量指数18~29 kg/m2,平均(24.35±1.12)kg/m2;病程1~9年,平均(4.78±1.03)年。观察组男27 例,女15 例;年龄33~57 岁,平均(42.79±3.20)岁;体质量指数19~28 kg/m2,平均(24.32±1.13)kg/m2;病程2~8年,平均(4.81±1.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1)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 年,上海)》[4]中诊断标准:病理组织学显示胃黏膜被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胃镜下可见黏膜红斑、黏膜粗糙等表现;伴上腹不适、隐痛、餐后饱胀等症状。(2)符合《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5]中脾虚胃热证诊断标准:症候表现为胃脘痞闷、胃痛、少食纳呆、嗳气、反酸、大便溏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1.3 纳入标准语言、认知功能正常,不影响正常交流;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伴重度异型增生者;胃黏膜病变者。

1.5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西药治疗,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国药准字H20103113),250 mg/ 次,2 次/d;口服兰索拉唑肠溶片(国药准字H20065318),15 mg/ 次,2 次/d;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注册证号H20140636),5 mg/ 次,3 次/d。观察组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药用半夏10 g、干姜3 g、黄连3 g、黄芩10 g、炒枳实10 g、白及10 g、党参15 g、大枣6 枚、甘草6 g。烦躁易怒者加15 g 夏枯草;反酸甚者加15 g 乌贼骨;大便秘结者加6 g 大黄;胃脘刺痛者加20 g 白芍;乏力甚者党参改为6 g 人参。用水煎成300 ml 药汁,分早晚2 次温服,1 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4 周。

1.6 观察指标(1)中医证候积分:对患者胃脘痞闷、胃痛、少食纳呆、反酸4 项症状于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2、4、6 分,分值0~24 分,症状越严重,评分越高。(2)炎症介质水平: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对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3)不良反应:胃肠不适、头痛、发热等。(4)疗效。痊愈:胃镜显示胃黏膜水肿、充血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胃镜显示胃黏膜水肿、充血及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胃镜显示水肿、充血减轻,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无效:胃镜结果及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胃脘痞闷、胃痛、少食纳呆、反酸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痞闷、胃痛、少食纳呆、反酸积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s)

反酸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胃脘痞闷治疗前 治疗后胃痛治疗前 治疗后少食纳呆治疗前 治疗后42 42 tP 4.58±0.57 4.62±0.59 0.316 0.753 2.03±0.35 1.21±0.24 12.522 0.000 4.25±0.52 4.31±0.49 0.544 0.588 1.98±0.30 1.07±0.26 14.856 0.000 4.46±0.52 4.50±0.48 0.366 0.715 1.75±0.25 0.98±0.23 14.690 0.000 4.51±0.60 4.49±0.63 0.149 0.882 1.92±0.36 1.14±0.27 11.233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IL-6、TNF-α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 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比较(ng/L,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比较(ng/L, ±s)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IL-6治疗前 治疗后42 42 tP 212.68±13.24 212.70±13.31 0.007 0.995 160.71±11.43 138.52±11.01 9.062 0.000 99.31±10.24 99.28±10.32 0.013 0.989 57.65±8.34 40.20±7.09 10.331 0.000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西医治疗CG 提倡对症治疗,即给予保护胃黏膜、抑酸、抗Hp 等药物治疗[6],三联疗法是该病常用治疗方案。克拉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紧密结合核糖,抑制多肽转移酶,最终达到抑制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能有效抑制Hp 感染,且具有组织渗透性好、耐酸性强的优点;兰索拉唑片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侵蚀;莫沙必利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拮抗体内多巴胺受体,促进胃肠蠕动[7]。然而随着三联疗法的广泛应用,耐药率随之升高,致使该疗法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中医学认为,CG 属于“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湿寒之邪、素体虚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脾胃失和、气滞血瘀,治疗应施以扶正祛邪、健脾和胃、行气活血之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胃脘痞闷、胃痛、少食纳呆、反酸积分及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治疗期间两组未见不良反应,表明CG 脾虚胃热证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显著,利于缓解炎症反应和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半夏泻心汤中半夏为君药,具有和胃降逆、化痰消痞之效;干姜温中除痞,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共为臣药;炒枳实行气消胀;白及解毒敛肌;党参、大枣补脾和中、健脾益气;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和胃降逆之效。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加减治疗,针对烦躁易怒者加夏枯草可清肝泻火;反酸者加乌贼骨可制酸止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可清热泻下、泻热通便;胃脘刺痛者加白芍可缓急止痛;乏力甚者将党参改为人参,可大补元气。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芩能够促进胃肠消化,并可抑制Hp 感染;半夏可抑制胃酸分泌,并对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党参中含有皂苷、微量生物碱、淀粉等多种增强脏器功能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机体免疫力的增强[8~10]。

综上所述,CG 脾虚胃热证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较佳,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病情,安全可靠,利于预后。

猜你喜欢

泻心汤反酸胃脘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