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前病变中医证型与Hp 感染、胃黏膜病理改变相关性研究

2021-10-08赵化成洪焰曾福生甘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5期
关键词:皮化生腺体证型

赵化成 洪焰 曾福生 甘淳

(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南昌 330012)

据最新数据,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消化道肿瘤(31/10 万人)。亚洲人群胃癌易感,约占全球73%,而其中约47%患者在中国[1~2]。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导致胃癌发生是现代医学界广泛共识[3]。尽早逆转或阻断PLGC 对于胃癌防治具有重要现实及科研意义[4]。PLGC 是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包括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腺体萎缩。PLGC 形成机制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其是由正常胃黏膜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胃- 食管反流等因素作用下从慢性浅表性胃炎进展而来[5]。近年来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医运用传统辨证方法指导PLGC诊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6~7]。本研究分析PLGC 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中医证型与Hp 感染和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的相互关系,为中医辨证指导PLGC 诊治提供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PLGC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 例,女63 例;平均年龄50.6 岁;Hp 阳性69 例,感染率57.5%;胃黏膜病理改变:腺体萎缩31 例,肠上皮化生114 例,异型增生58 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胃镜及病理活检结果,依据共识[8]确诊,Hp 检查方法依据共识[9]选择13C 呼气试验方法。

1.2.2 中医证型判断标准根据收集的患者症状、体征资料,依据共识意见[6,10](注:中医无PLGC 诊疗共识意见,目前中医共识意见多将PLGC 归属于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范畴)进行辨证分型。将PLGC分为肝郁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

1.3 纳入标准(1) 符合西医慢性胃炎诊断标准;(2)胃镜病理提示腺体萎缩、肠化或异型增生;(3)年龄18~65 岁腺体;(4)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有其他脏器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和相关症状,相较而言慢性胃炎较轻,症状不明显患者;(2)无中医四诊证候,即无证可辨患者;(3)年龄在18 岁以下或65 岁以上者,或为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5 剔除标准(1)资料不全影响数据分析者;(2)自动退出临床研究者。

1.6 观察指标分析PLGC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中医证型与Hp 感染、胃黏膜病理改变的相关关系。

1.7 统计学方法将所得资料按字符型变量形式输入SPSS 统计学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6)进行统计分析,作交叉列表,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PLGC 中医证型与Hp 感染相关性分析120例PLGC 患者中Hp 阳性69 例,约占57.5%。证型不同,感染情况有较大差异,感染率最高为脾胃湿热证,其次为胃络瘀阻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虚寒)证次之,肝郁气滞证感染率最低。经卡方检验,PLGC 中医证型与Hp 感染有相关性(χ2=15.657,P=0.008)。见表1。

表1 PLGC 中医证型与Hp 感染相关性分析

2.2 PLGC 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120 例PLGC 患者中胃黏膜腺体萎缩患者31例,占比约25.8%。经卡方检验,腺体萎缩与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关联性(χ2=21.903,P=0.001),即可以通过证型预判断腺体萎缩是否为阳性或者为阴性。见表2。120 例PLGC 患者肠上皮化生114 例,异型增生58 例,占比分别约为95.0%、48.3%。经卡方检验,6 个证型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72,P=0.470;χ2=6.753,P=0.240)。见表3、表4。

表2 PLGC 中医证型与腺体萎缩的相关性分析(例)

表3 PLGC 中医证型与肠上皮化生的相关性分析(例)

表4 PLGC 中医证型与异型增生的相关性分析(例)

3 讨论

胃癌是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危害最大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它由正常胃黏膜经PLGC 阶段转变而来,所以PLGC 也是其防治的一个重要突破点。传统中医药简、便、廉、验,是防治PLGC 的重要手段。在传统中医药典籍中无“胃癌前病变”这个病名,中医现代临床实践及科研工作,根据其临床表现多伴胃痞、胀、痛症状,将其归属于“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畴。

120 例PLGC 患者Hp 感染69 例,占比约57.5%,6 种证型与Hp 感染率有相关性,其中脾胃湿热证感染率最高,其次为胃络瘀阻证、肝胃郁热证,接下来是胃阴不足证和脾胃虚弱(虚寒)证,肝郁气滞证感染率最低。因Hp 非人体自主产生,亦非自然界六气范畴,具有传染性及致病性的特点,中医学将Hp 归属于“邪气”范畴[11]。外邪(Hp)入体,客于胃脘,邪盛正衰,脾胃枢机不利,升降失常,气机郁滞,脾失运化,水湿内生,气郁湿阻,湿热则成;气郁湿阻血流不畅,瘀血内生;土湿木郁,郁而化热。故Hp 感染多表现为脾胃湿热、胃络瘀阻、肝胃郁热证。笔者发现Hp 作为外邪伴随的中医证型多夹湿、热、瘀,笔者认为湿、热、瘀既可能是此体质患者易感Hp 的因素,也可能是Hp 致病产物,提示Hp 治疗可从此入手,考虑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治法,提示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此治法是否可提高Hp 的根除率。

本研究发现,PLGC 胃络瘀阻证腺体萎缩明显高于其他5 种证型,统计分析也表明6 种证型与胃黏膜腺体萎缩之间有一定关联性。胃络瘀阻证多表现为胃黏膜腺体萎缩,笔者根据临床体会认为此证型患者多病程较久。中医认为久病入络,疾病后期多合并脉络瘀阻,致气、血、津液敷布失调,胃失濡养,功能上多表现为生化不及,微观病理表现为腺体萎缩。故有学者认为脾胃失司、气机郁滞为PLGC病机关键,久病入络、瘀血内结是重要病理因素[12]。在本研究中发现PLGC 各证型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无明显相关性。笔者分析原因如下:在本研究中异型增生病例偏少,虽然入组病例总体均伴有肠上皮化生,但因总样本量偏少无法将肠上皮化生进一步分组轻、中、重度进一步分析其与中医证型关系,从而影响研究结果。另外本研究入组的肝胃郁热证、胃络瘀阻证病例数偏少,也可能对统计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医证型与Hp 感染、胃黏膜病理变化的联系,将现代医学检测方法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成为中医辨证的延伸,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新思路,为研究中医病理机制及病理因素提供新方法,也为进一步形成PLGC 中西医结合整合 “病-证”诊疗模式[13]做好理论及临床准备。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进行扩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发现,并且应同步开展不同证型的治法研究,以期把握PLGC 的预后及转归,使本临床研究真正能指导PLGC 的辨证施治。

猜你喜欢

皮化生腺体证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行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技巧探讨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理中通络化浊汤治疗脾胃虚寒痰湿瘀阻型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效果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腺体病理图像分割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春蚕吐丝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