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缩短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抢救时间的效果分析
2021-10-08林吓姜林苹青黄晓云
林吓姜 林苹青 黄晓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350001)
冠心病基础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梗阻,当患者情绪紧张、过度激动、劳累过度时,冠状动脉栓塞脱落、阻塞冠状动脉血管,进而引起心脏骤然停止射血,心、脑等器官可发生缺氧性坏死或缺血性坏死,肺功能衰竭,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最终造成生命终止[1]。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及时开展临床急救,实施心肺脑复苏,对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传统护理急救实施过程中急诊科医师接诊,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后协同急诊科护理人员开展急救护理操作,近些年,伴随我国冠心病心脏骤停发病率的提升,优化护理急诊流程符合当前急诊科护理发展以及临床实际需求[2]。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急救流程以及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急救流程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急救流程)与实验组(31例:优化护理急救流程)。
纳入标准:(1)参考《诊断学》[3]中冠心病心脏骤停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入院后由我院急诊科收治;(2)本次研究征得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学伦理会批准。排除标准:(1)非首次冠心病心脏骤停入院急救患者;(2)入院急救前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急诊科人员接诊后通过判断患者意识以及肢体循环,协助患者去枕取平卧位,解开患者上衣与腰带,在保证患者头部、颈部以及躯干部不弯曲的情况下,实施胸外按压,在开展胸外按压的过程中操作者应双臂垂直于胸壁,肘关节伸展,每分钟胸外按压频率在100次左右,开放气道,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送气时间为1s,呼气时间为2s。急诊科护理人员根据急诊科医师口头医嘱准备除颤器以及硝酸甘油、阿托品、肾上腺素等复苏药物,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医嘱指导下用药,待患者血压平稳后将患者转移至监护室。
1.2.2 实验组行优化急救流程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急诊科护理人员接诊后即完成患者生命体征快速检查,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意识,以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在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的同时协助患者去枕取平卧位,保证患者头、颈、躯干处于一条直线上,开展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以加速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恢复。
(2)急诊科每月召开科室会议,总结急诊科护理作为第一目击者在冠心病心跳呼吸暂停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急诊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水平,急诊科定期开展心肺复苏以及相关急诊科护理技能培训,同时关注患者家属在患者急救过程中造成的影响,及时安抚患者情绪。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病情评估平均耗时、总抢救时间等相关抢救时间。
(2)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情况,若患者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均恢复,精神状态则表示复苏成功,临床将心肺复苏分为三期,1期为基本生命支持期,该时期为初期复苏,主要抢救手段为心肺复苏术。2期为生命支持期,该阶段在1期基础上建立有效通气以及血液循环。3期为延续生命支持期该阶段开展脑复苏。
(3)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临床急救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家属基于急诊速度、急诊护理人员专业性、急救护理责任感等维度,评价临床护理满意程度,每项评分区间为10分,总分为30分,30分为十分满意,15-29分为基本满意,低于14分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处理变量资料,以n(%)表述有关计数数据,用χ2检验,以±s表述有关计量数据,用t检验,P<0.05预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具体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冠心病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χ2/t值P值例数(n)31 31男16 17女15 14平均年龄(岁)63.42±1.42 63.42±1.41 1.323 0.424冠心病平均病程(年)4.52±0.06 4.51±0.08 1.863 0.458性别1.463 0.132
2.2 比较两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病情评估平均耗时、总抢救时间等相关抢救时间
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比对照组短、病情评估平均耗时比对照组短、总抢救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s)
表2 两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1 31急诊等待时间(min)1.32±0.05 5.21±0.04 10.052 0.001病情评估平均耗时(s)53.43±2.43 104.42±2.45 10.254 0.001总抢救时间(min)42.44±4.52 68.54±4.58 12.468 0.001
2.3 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情况
具体情况见表3,实验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复苏情况[n(%)]
2.4 两组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满意度
具体情况见表4,实验组患者对急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按技术对急诊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急诊科医护人员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繁重且工作中紧急事件多,常规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入院后需等待急诊科医师实施病情评估,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急诊科医师医嘱指导下开展相关诊疗护理工作[4]。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冠心病心脏骤停急救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在接诊后未开展病情评估、胸外按压以及心肺复苏等常规急诊救护工作,对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5,6]。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即在充分调动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抢救程序中的作用,当急诊科接诊后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病情,立即开展胸外按压以及心肺复苏以及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此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中每月召开急诊护理会议,结合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冠心病心脏骤停急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拟定并落实解决措施,定期开展急诊科护理人员技能培训考试,急诊科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以稳定患者家属情绪,使患者家属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以优化冠心病心脏骤停急救过程[7]。
高雪燕临床研究显示开展优化护理急救流程的研究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54%,高于行常规护理急救流程的对照组[8]。本次研究与高雪燕临床研究结果一致,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干预满意度高,且实验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病情评估平均耗时以及总抢救时间均比对照组耗时短,实验组复苏成功率高。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可缩短心肺脑复苏抢救时间,干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