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观察

2021-10-08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5期
关键词:心衰心肌梗死病情

黄 秀

(无锡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江苏 无锡214044)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中老年疾病类型,对于老年群体患者而言,该类疾病有着极大的致死、致瘫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存质量[1-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病理分析得知,患者受限于静脉淤血、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的病理限制,容易在发病后的24h至7d内并发心力衰竭,极大地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中,基于本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样本,探析在病情干预阶段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院急性心梗合并心衰患者93例,基于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差异,其中47例实施常规指导干预的患者调研数据录入对照组,46例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调研数据录入干预组。入组患者、家属对本次调研方式与内容均秉承知情原则,且所有患者均系自愿入组。

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知情且自愿签署调研意愿书;(2)存在心力衰竭相关症状表现、病理心电图检查为心肌缺血表现,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相关疾病,病理确诊为慢性心衰患者。

排除标准:(1)排除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排除护理依从性较差的患者;(3)排除病历资料不完善者。

1.2 方法

对照组病情干预期间,实施常规的病情干预与指导措施;基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病理表现,指导患者遵医嘱行为,并定期进行生命体征检测,指导护理干预期间的并发症预防干预,开展日常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3-4]。

干预组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基于患者的病情表现,开展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疾病宣讲:发放相关疾病的宣传手册,基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相关疾病的病理表现与护理措施进行科普,强化患者遵医嘱行为,加强对疾病的干预效果,提升患者配合度。

(2)心理疏导:实施心理评估,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措施,疏导患者心结、改善心态,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生理干预:对患者的生理情况进行分析,借助心脏彩超影像学诊断方式,评估患者心功能等级,便于护理措施的实施[5]。

(4)建档立案:收集每位患者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以及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等,完成患者信息的建档立案,便于出院以后的随访指导。

(5)出院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生理功能恢复状况为患者制定出院指导措施,告知患者院外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要求患者定期来院复查。

(6)随访护理: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电话等方式建立出院后的医患联系,指导居家护理期间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及时地收集患者反馈病情状况,调整相关护理措施的实施,更加有效地延续护理指导[2]。

1.3 评判标准

(1)自拟护理满意度完成评价,总分100分,0-50分为护理不满意范畴、51-80分为护理满意范畴、81-100分为护理非常满意范畴。

(2)收集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临床症状缓解及出院时间,收录心衰控制时间、气喘改善时间、水肿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完成后统一格式用作组间数据对比。

(3)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完成心理调研数据,采用HAMA评分量表进行心理情绪评分,评分小于7分为正常状态,评分处于7-17分为轻度异常、评分处于18-24分为中度异常、评分大于24分为重度异常;HMAD评分量表:总分小于8分:正常;总分 在8-20分:可能有抑郁症;总分在20-35分:肯定有抑郁症;总分大于35分:严重抑郁症。

(4)采用健康认知评分量表完成数据分析,评分项目包括饮食行为、行为态度、主观意志、行为控制实现,评分分值0-100分,评分越高健康认知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基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样本,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对照组干预组χ2/t值P值例数(n)47 46男24 23女23 23平均年龄(岁)51.15±1.41 51.25±1.45 0.337 0.737性别0.011 0.918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8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2.3 两组临床症状控制

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中,心衰控制、气喘改善、水肿改善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控制情况对比(±s,d)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控制情况对比(±s,d)

组别对照组干预组χ2值P值例数(n)47 46心衰控制时间15.15±1.15 11.54±0.89 16.904<0.001气喘改善时间6.15±0.52 4.11±0.35 22.146<0.001水肿改善时间7.65±0.42 4.25±0.25 47.308<0.001住院时间10.35±1.35 7.14±1.05 12.781<0.001

2.4 两组心理情绪评分对比

干预组患者干预前负性心理情绪评分较之对照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心理情绪评分(±s,分)

表4 比较两组心理情绪评分(±s,分)

组别对照组干预组t值P值例数(n)47 46干预前19.47±1.35 19.58±1.41 0.3843 0.7016干预后16.45±1.25 12.24±1.21 16.4979<0.001干预前22.45±2.21 22.57±2.25 0.2595 0.7959干预后18.21±1.24 15.23±1.18 11.8677<0.001 HAMA评分 HAMD评分

2.5 两组健康认知行为评分

干预组饮食行为、行为态度、主观意志、行为控制干预前较之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四项健康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健康认知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健康认知行为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干预组t值P值例数(n)47 46干预前16.35±1.24 16.75±1.22 1.568 0.120干预后18.65±1.35 20.15±1.51 5.053<0.001干预前16.57±1.21 16.68±1.24 0.433 0.666干预后18.95±1.38 20.51±1.51 5.203<0.001干预前16.47±1.25 16.58±1.23 0.367 0.715干预后19.05±1.33 21.58±1.51 8.579<0.001干预前16.45±1.21 16.85±1.28 1.549 0.125干预后18.35±1.34 19.99±1.49 5.584<0.001饮食行为 行为态度主观意识 行为控制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病症病情危急,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大;同时受限于患者的生理条件的影响,老年患者致死率、致瘫率更高;故在临床病情干预阶段,实施有效的扩张心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同时在医疗干预期间,联合实施有效的病情干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生理状态的病情改善,提升临床护理质量[6]。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中,通过对患者开展疾病宣讲,心理疏导、病情干预、预后干预等多方面的病情干预措施,相关措施的联合实施更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病情干预阶段的病理状态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研究数据分析: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8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77%,组间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护理服务的认同程度;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中,心衰控制、气喘改善、水肿改善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软件分析存在意义(P﹤0.05),说明患者在生理状态改善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更好地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干预后干预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得到有效缓释;干预组健康认知干预前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四项健康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健康认知程度,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基于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理干预,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病理状态改善,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衰心肌梗死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