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行动研究
2021-10-07黄万米
黄万米
摘 要:数学教学阶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充分保证,需重视对学生学情的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教学实践阶段,唯有以科学全面的学情分析为基础,教师方可建立高效课堂,实现对“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全面有效落实。文中以中学数学为中心,对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行动研究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实施,使教育发展在观念与行动方面发生相应的变革,对学生主体地位予以更高的关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强调对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注,而核心理念则为“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实践期间,教师需基于思想高度,对学生主体地位做出重点确立,强化对学情分析理论学习的能力,将学情分析当成教学重点,并做到常态化,基于学生分析,对关注学生的教学理念加以全面有效落实,为学生学习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问题
研究问题为探索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开展学情分析的有效模式,研究问题可划分为:1.教学设计中学生分析的内容框架;2.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有效模式。
(二)研究方法
研究共涉及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学情分析内容框架;第二阶段,认知起点分析行动案例;第三阶段,学习兴趣分析行动案例[1]。
本文研究,所运用的方法涵盖文献分析法以及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对象
以某中學初二年级A、B班级为主要目标对象。
2.行动研究内容
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中的认知起点与学习兴趣为主。
二、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案例分析
(一)制定学情分析内容框架
1.学情分析内容框架
针对学情分析内容框架,将其概括性划分成三个维度,第一,影响学生学习有关的智力因素;第二,影响学生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第三,与学生自身特征有关的外界因素[2]。
2.案例
(1)学习兴趣分析过程
关于学习兴趣,是反映学生认知倾向方面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与个体情感、态度和动机等存在联系。对于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之一即存在概括的理论指导,缺少细化的操作指导。为使学习兴趣分析结果可以更具针对性与具体性,对教学设计所涉及涵盖的任务活动、情境有关的基本内容,需采取相应的正确指导,本文对学习兴趣结构中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有关的几何学习兴趣点展开分析。
教学期间,无法保证教学设计之前,均以问卷和测验的形式化,对学习兴趣做出系统分析。而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仔细观察学生,可以对学生做出良好的了解,可以访谈法的形式对学生几何学兴趣做出深入了解。
因此,教师可制定合理的访谈提纲,在A、B班级开展访谈。访谈期间,以团体访谈为主,使学生更加放松,使更多学生可以参与其中。以访谈为主,教师可对学生几何学习兴趣情况做出更好地了解[3]。
(2)学习兴趣分析结果运用
完成学习兴趣分析后,教师可基于分析结果,对教学目标明确与活动任务、情境内容设计进行思考。
a.教学目标确立
知识、技能目标:对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以及推论进行思考探索,对命题证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数学思考目标:以“设疑-探究-解决-收获”学习,结合实践以及观察等,学习获取新知。
问题解决:探究期间,对情境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通过证明方法以及定理的综合运用,以此完成结合推理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境活动期间,激发学习兴趣,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期间,感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
b.活动任务、情境内容
活动任务、情境内容详见表1。
(3)第一轮教学实施行动
a.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
基于学习兴趣分析过程与情景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教学设计为主,开展课堂教学,并邀请指导教师与同年级数学教师共同参与。课后,共同回顾教学过程,收集整理学生真实反馈,并完成教学反思。
b.观察与评价
收获:其一,对学习兴趣的科学分析非常关键,若教学期间偏离兴趣点,课堂教学则不具有吸引力。对于本节课,实践效果显著,学生经历各教学环节,兴趣得到充分满足。
其二,基于学生课堂表现的仔细观察,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基本实现。
其三,课堂体验属于评价标准的重要方面,活动任务期间,学生积极参与,开展思考探究,注意力保持集中。课后,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动手操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问题:轻松愉快的课堂下,同样涉及相应的问题。课后,通过对教学和学兴趣分析做出分析探讨。
其一,内容丰富的课程受到学生喜欢,不过,教师同样需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如各类互动中,教师需具备相应的课堂监控能力。
其二,教师设计多样的活动任务、情境内容,是基于“三维度四领域”的基本目标,若只是关注后两个维度目标,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务必发挥中重要的主导作用[4]。
其三,实际教学期间,学习兴趣分析并不深入。对于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可以形成相应的影响,具体属于非智力因素之一,所以课堂教学期间,对兴趣点进行科学分析很有必要。学习兴趣有关理论方面,涵盖部分分析学习兴趣的方法,访谈法便属于其中之一。除此之外,教师是否可以学习兴趣的特性为主,发掘探索简单方便的学习兴趣分析方法。
c.反思
基于对分析过程的仔细思考,并对学习兴趣分析做出深入思考。课前,教师以相应的方法对学生兴趣点做出明确和了解,学习兴趣存在指向性特点,所以,对于设计课堂活动,以及情境内容等方面,可以此为基础依据。除此之外,学习兴趣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涵盖情绪性以及生成性。关于情绪性,即兴趣表现所具有的情绪色彩;关于生成性,即兴趣表现可能会在参与期间被激发。鉴于此,教师需对学生开展必要的学习兴趣分析,并突破限制思维约束,对直观反映学生兴趣表现的课堂当成学习兴趣分析的重要阵地[5]。
(4)第二轮行动
a.问题界定
以第一轮心动反思,可以得知,课堂教学期间,学生展示出丰富多样的学习兴趣表现,课堂环境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及时发现和充分了解,为学习兴趣分析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所以,对于本轮行动问题节点,主要是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兴趣特定做出准确把握,以此完成学习兴趣分析。
b.活动任务、情境内容
第二轮行动,以“勾股定理”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主,以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特点走出准确把握,活动任务、情境。
c.观察与评价
课堂教学实施期间,基于课堂观察的方式为主,对学生课堂表现加以重点关注,以此对学生兴趣特点做出仔细观察与系统分析。
课堂教学期间,学生学习兴趣表现较为丰富,通过本轮行动过程做出的仔细观察与系统分析,发现课堂教学期间,师生交流、教学评价等方面,均会对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相应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学习兴趣表现。课堂因素的影响作用,教师需对此加以重点关注。本轮行动中,如何在课堂教学期间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兴趣特点得到有效实践。不过,同样也存在相应的不足,学习兴趣外行为较为复杂,若想对学习兴趣特点加以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教师的仔细观察和对学生的了解十分重要。所以,教师需努力突破认知局限,切实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5)行动研究总结
学习兴趣属于学习分析内容中非智力因素维度下非常关键的内容,基于对学习兴趣分析进行行动案例的分析研究,关键目的在于基于实践行动,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深入分析。行动案例中,共设计两轮行动,第一轮行动,对学习兴趣分析看作是“为选择、安排任务互动、情境内容,课前对学生有关兴趣点做出分析”,因此,以访谈法对“等腰三角形性质”有关的学习兴趣点做出充分了解。针对第一轮反思,关于学习兴趣分析,切勿仅重视在课堂教学之前了解掌握学生兴趣点,所以,对问题采取重新界定之后,进行第二轮行动,并以“勾股定理”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主,同样为几何教学课,并设计任务活动、情境内容,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第二轮行动期间,关于学习兴趣分析,需对如何对课堂教学期间学生学习兴趣特点做出准确有效把握加以重视。基于两轮心动研究,預期研究目标基本良好实现,使学习兴趣分析认知方面的不足得到改善,为后期教学时间奠定重要的理论以及实践基础[6]。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学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对学情分析的行动研究,能够对学生学情做出准确详细的了解掌握。如此,以学情为主,确保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做出更为深入的学习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毛耀忠、李海、张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现状调查[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05):37-40+91.
[2]李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应用实践——以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为例[J].学园,2014(36期):123-123.
[3]黄达林.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活动的行动研究[J].考试周刊,2018(67).
[4]陈春霞.重视学情分析,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00(005):P.60-60.
[5]印洁.初中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校本化的行动研究之评价初探——关于数学课后反思日记的运用[J].考试与评价,2017(8).
[6]周杰.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活动课的行动研究——以《月历中的数字规律》教学设计为例[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版),2018,000(0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