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会口语交际之妙,贯通小学生的写作大道

2021-10-07容少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3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口语交际习作

容少敏

【摘要】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流利大方的表达是评估复合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里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的有效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助力他们更自信地迈向社会。口语交际课“听说”是重点,但不仅仅限于“听说”,而是应由“听说”进一步促进“读写”。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两者互为整体,彰显了语文教学向社会的开放,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口语交际;习作;有效融合

言语表达的好坏是决定学生能否上好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的关键因素。两者的充分融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顺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认知、思维和联想进一步激发,为言语表达建立厚实的根基。但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融合愈紧密,带给学生的进步愈明显。下面,笔者分析两者融合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实施方法。

一、小学阶段口语交际与习作的现状

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都没有得到较好的重视。其实小学更应注重读与写的操练和应用,口语交际课忽略了言语的表达,习作课缺乏口语交际的训练,言语的应用就成了无缘之本了。这样导致学生畏难写作,不愿通过一纸文章表达真情实感,单一生硬的表达让习作不再有趣,学生因此失去了习作的乐趣。

二、小学口语交际与习作相融合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口语交际与写作两者模式僵化

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课程往往处于尴尬的位置,人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口语交际仅仅是说话而已,是毫无用处的,不用特意安排课程来学习。但言语的认知与习得往往是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积累和理解语言而生成的。因为口语交际课是一门重要的提高习作与言语表达力的课程,所以应当被充分重视。而小学的习作课绝大多数都是教师和学生先明确习作要求,再出示习作范文让学生去品读、模仿,这样单一僵硬的教学模式使得全班学生的作文都是差不多统一的范式,剥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力。这样的习作课,有点敷衍应付的意味,也让原本是学生思维交流碰撞再内化为作文的课堂死气沉沉,以致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二)学生的想象力制约了口语交际能力与习作能力的融合

在整个人生阶段,小学阶段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同时这也是发展言语能力的最佳时期。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想象力也制约着两者的融合。试想,一个学生缺乏想象力,他是难以用言语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意识、思想等,同时也难以将言语思维用文字的形式跃然纸上。所以,想象力不但是两者融合的拓展,更是两者融合的前提。

(三)教师不够重视口语交际与习作两者的融合

语文,是语和文组合在一起的,语便是口语交际,文就是作文,两者需要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把语文学得更好。教师不够重视这两者的融合,会致使两者学习效率偏差较大,难以促使彼此更好地学习。

三、小学口语交际与习作有效融合的建议

(一)紧抓教材改革的契机,重视口语交际的应用和练习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把“口语交际”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地位和“阅读”一样。随着语文部编版新教材的全面铺开,可以看出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的高度重视和高瞻远瞩。教材在每次的口语交际教学部分都单独列出几项要求提示,这在以前的教材是一个新的亮点和突破。这样不仅让教师明确教学的目标,同时也让学生清楚该如何练习口语。设置的前瞻性从纵向看则体现在设定的表达能力的目标梯度,目标中要求小学三年级学生说清楚看法和理由,并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要求小学四年级学生能够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遗漏重要信息,不离题;要求小学五年级学生在表达观点时有依据、有条理;要求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表达更富感染力和说服力等等,这些目标的设立从易到难,由浅到深,层层递进。设置的前瞻性从横向看则表现在教材中出现的口语交际基本可分为独白类、功能类、交流类这三大类,归类依据都是根据学生的口语发展规律来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表达能力。

面对新教材的挑战,教师应紧抓教材改革的契机,重视口语交际的操练与应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口语交际的乐趣。如,统编版独白类《讲历史故事》《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父母之爱》等口语交际,通过练习,学生会调动起自身的语言积累,用合适的语言,配上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来完成这一项看似简单的任务。学生在讲述的过程时,其他的学生认真听讲,讲解的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每天这样积累下来的语言能量是不可小觑的,经常练习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习作。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口语交际与习作能力的融合

口语交际与习作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学生想象力的提升,因此,想象力可以促使两者更好地融合。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夯实口语交际能力与习作能力的基础,而两者相融合,就会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这是共同进步,互利共赢的结果。比如,教师在执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时,当学生把心目中向往的郊游圣地推荐完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呢?我们又可以在那里开展哪些活动?”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可以捉迷藏!”“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可以和家人一起共度美好时光!”……这时教师可乘机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让他们在聆听和诉说中激起碰撞的花火。当学生还沉浸在交流之际,教师继续乘势追击,让学生把他们想象到的活动记录下来写成一个小片段——《春游好去处》,写完后再在小组内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分享。想象中的生活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熟悉而美好的,也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教师要在口语交际与习作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同时相信通过这样梯度的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一定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反作用于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习作能力。

(三)提高教师对口语交际与习作相融合的意识

口语交际与习作相融合才能使言语的表达力达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因为言语的表达,需要对语言有深刻的理解,而语言的表达离不开面部表情、语调、声音等多种形式的表现。口语交际是言语表达的一方面,习作也是言语表达的一方面,言语的表述绝不仅仅只局限于一方面。脱离开任何一方面的展现,言语就会失去它的表现力,只有当两者融合起来,才能使言语表达在不同方面提高表现力,提升言语本身的魅力。

部编版口语交际的编排都与单元阅读、习作等板块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方法上的联系,如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讲民间故事》;有的是内容上的联系,如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趣味故事会》,要求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笔者认为,在讲授这个口语交际时,可让学生在讲述前自行在脑海里构思好故事的梗概,进而细化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列一个简明的提纲,進行当众演讲。正式演讲之前,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试讲后再到全班同学面前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提示学生恰当地使用手势,演讲后多听听同学们的意见,探讨一下怎样演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增加综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落实好口语交际的每个目标,为接下来的想象作文《这样想象真有趣》做好了充实的铺垫,若脱离了口语交际的表达,学生的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了。

四、结语

小学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有效融合是促使小学阶段言语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源泉与动力,所以,小学教师应重视并尽快实施这两者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来人们对言语表达的要求是大家更加重视语文学习的力量,小学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有效融合让语文的学习更加高效、高质量。所以,两者有效融合的教学是为将来提供更加有言语表达能力人才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徐新宽.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融合的途径中学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4):195.

[2]张凤臣,曹艳华.作文教学,应从口语交际抓起[J].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2008(5):66.

责任编辑  林百达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口语交际习作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