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面向”:科技创新的实践遵循和理论导向

2021-10-05盛辉

人民论坛 2021年26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

盛辉

【关键词】科技创新 世界科技前沿 经济主战场 国家重大需求 人民生命健康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实施科技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新时代“四个面向”为我国科技创新举旗定向,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科学规划和顶层布局。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是在世界科技和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的战略选择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当前,正在爆发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给创新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需要以全球视野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未来趋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要求科技創新具有全球视野,瞄准世界前沿尖端技术,这样,我们在日趋激烈的世界科技竞争中才不会落伍,在未来的世界科技和产业竞争中才能赢得先机,占领制高点。科技发展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加入抢占科技发展先机的这股洪流巨浪中,我们既不能坐等,也不能观望,要以世界科技大国的傲人气势和坚定自信积极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创新战斗中。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我们国家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几次世界科技与产业巨变带来的大好时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由跟踪学习到自主研发,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力大幅提升,但是与世界科技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前沿技术的原创能力依然薄弱,这既是严峻挑战也是良好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我们要做科技竞赛规则的制定者、解释者,做科技赛场的设计者、主导者,要用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引领世界科技创新未来发展。

当前,以信息、生命、纳米、材料为基础的系统集成创新蓬勃兴起;大数据、先进制造、量子调控、人造生命突飞猛进;绿色科技、生态产业、人工智能、海洋开发一日千里,飞速发展。未来几年,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前沿材料、先进储能技术等领域将实现重大突破,而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就要超前研究,提前布局,牢牢把握新兴科技发展趋势。因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们要找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在世界尖端技术和重要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要找准方向,密切跟踪,扭住不放,实现在科技领域由跟跑者、同行者到领跑者的“三级连跑”跨越发展。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充分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世界性宏伟目标和全球化视野,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世界战略定力。

面向经济主战场,是实施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和发挥社会效能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科技发展及其创新成果,必须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的根本要求。一项科学技术再先进、再前沿,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或者放在实验室里,就不会转化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也就达不到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精神化物质,科技的力量在于应用,在于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因此,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强科技与经济的高度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施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和发挥社会效能的重要体现。

要优化科技供给,强化供给侧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一项新的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科技成果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只有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成果,才能很快被人们接纳、应用;否则,将会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因此,科技创新要重视基础研究,从源头上抓起,不断提升理论创新源头。在强化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强应用研究,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满足国家、人民和市场需求,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快速应用与推广,实现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二是理顺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长期以来,僵化的科技体制阻碍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社会生产力转化,造成了科技与经济之间巨大的“鸿沟”和不协调的“两张皮”等乱象,延缓了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这使科技成果及其应用大打折扣。因此,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学研究、实验研究、推广研究的相互协调和互相衔接,理顺科技创新各环节的“接力棒”交接,打通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依靠创新驱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使创新活力得到充分涌现和释放,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得到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经济主战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指向

加快科技创新,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急需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布局协同创新新格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新时代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战略指向和重点。因此,科技创新必须把国家重大需求放在第一位,服务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汇聚创新智慧和贡献创新力量。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实施科技创新,是世界各国创新的重要战略。20世纪以来,世界上一些重大科技项目,如射电望远镜、DNA双螺旋模型、曼哈顿工程、阿波罗登月计划、生物基因工程等相继实施,这些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工程项目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也进一步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如“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量子通信、深海深空等相继建成,彰显了我国巨大的科技成就与创新实力,提高了我国在世界科技领域的地位。当前,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催生了一批新的重大科技新兴产业。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前沿和高技术研究。围绕涉及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卡脖子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国家重大需求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影响巨大。所以,要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部署重大科技工程和项目。这一战略纲要在继部署2020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后,又部署了一批2030年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项目,二者前后相继、系统相连,构成国家中期重大发展战略部署,将率先实施和实现重点跨越。在重大工程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掌握科技创新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杀手锏”,是“独门绝技”,不能受制于人。我们要集中力量,针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等“卡脖子”地方,协同攻关,实现突破,力争掌握全球科技竞争的先机,尽早成为新兴科技前沿领域的领跑者、开拓者,为国家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国防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战略支撑。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
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研究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轻松发明在社区和学校的普及应用
轻松发明在社区和学校的普及应用
科技创新在总包交钥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科技创新在总包交钥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科技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科技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