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土木类专业有关“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2021-10-04姜可心王郑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姜可心 王郑

摘要: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得到重视,“课程思政”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土木类专业特点,从课程内容及专业精神等方面探讨了土木类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并且分析了“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及后续建设方向。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43-002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政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具有覆盖范围广、影响号召力大的特点,在高校中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可以为高等教育提供踏实的观念基础,高校全面开展思政教育已成为新形势教育改革下的根本任务之一。土木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力学、物理化学、工程导论等,其主要培养对象为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管理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在此类专业的专业课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极大程度上点燃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建设国家的专业热情,从而更好地實现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有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储备。对于“课程思政”实质的探索与研究,不仅要做到表面涉及范围之广,更要做到内涵推广之深,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课程全方位融合。

一、“课程思政”的提出背景及具体内容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政教育融入除思政课之外的广大课程内容中,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同步开展,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早在2014年,上海市教委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明确教育改革方向和重点突出对象,其目的在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科知识体系有机结合,将“思政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及教学全过程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培育工作,事关如何创办大学、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这是一项必须重视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战略工程。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2020年6月,教育部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呼吁要全面认清推进高校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走向课堂过程中的主力军地位、将专业课教学作为改革实践的“主战场”,逐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使专业课与思政课齐头并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

二、土木类专业积极推进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设计

(一)内容创新:土木类专业有关“课程思政”的课堂内容设计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和教学理念,其最优设计方案仍在不断摸索中。目前,课程思政应基于专业突出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思想政治理念通过课程内容安排灵活地结合到专业知识点的教学中。例如,在讲解有关先进技术与设备时,可以通过对比国外技术和设备与我国自主研发产能的差异和优缺点,结合发达国家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管制和限制我国特定学科类别专业学生进行学术交流的现状,激励学生走上技术创新的道路。同时在介绍工程技术案例时,穿插我国现有基建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且富有感染力,例如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川藏铁路的铺设、高铁轨道的沉降等[3],唤醒学生心中的专业情怀和建设国家的伟大抱负,不同专业课根据课程特点和培养方案,合理地深度挖掘其中思政理论的融合元素,实现内容的自然过渡,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将“课程思政”落在课堂教学的实处。

(二)实践探索:土木类专业实践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容的对接联动

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不仅在于课堂上穿插思政理论基础,同时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授思政美德,使学生耳濡目染。实践项目多数模拟行业实际工作的场景,可以在这些项目中对学生普及职业安全、操作规范等思政内容。例如,在实验室操作时,谨遵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在案例背景中添加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在课外实训过程中,实现思想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生活统一,探索在“课程思政”为目标前提下,开展更多种探索形式,即思政理论课实践性的创新教学。在“课程思政”理论的引导下,学生极大程度上调动积极性参与社会生活。

(三)精神共鸣:专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取向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地位,强化青年学生价值观念的教育。[4]”对于土木类专业学子来说,设计的每一处结构、描绘的每一张工图图纸都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财产安全。因此,牢牢扛起肩上所承担着的社会责任和坚守心中专业情怀是土木学子必须完成的使命。在充满挑战与坎坷的时代,多少工程前辈放弃海外优越的发展条件,毅然学成归国,在我国领土上潜心钻研,率先投身祖国建设,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为我国的基建工程打好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思想意识和专业技能与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经济发展休戚与共。

三、“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中的价值指向和改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相关阐述,“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5]”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目标相结合,这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一辈辈涌现出的青年人才为了稳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大目标而接力奋斗。当今全球局势中,国家力量之间的竞争、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争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青年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其思想领悟水平的竞争。理想信念是青年的珍贵财富,也是我们党对思政教育的重点着手方向。通过思政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理想信念视作动力源泉,为个人能力的进步和社会科技创新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

目前,高校现有的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上,仍旧存在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的问题,综合分析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制定有关“课程思政”新的发展路径和对策,有助于延伸和拓展思政教育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从多角度进行人才培育的教学计划有重大战略意义。为进一步完善所构建的理念框架,使“课程思政”进一步融合当前教育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思政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课程思政”的内核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2.建立激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程”,充分发挥课堂强大感染力的特点,促进理念的推广;

3.完善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学方法和学生身心素质健康成长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平衡多样化的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教育核心,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理论架构,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强大感染力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政治敏感度及文化认同,同时唤醒学生心中的爱国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埋下爱国主义的根基。土木类专业的学科培养计划不仅在于教学各种专业知识技能,还包含着思想道德品格、政治信仰立场等多方面内容。因此,在课堂及线下的教学实践生活中,提炼课程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政要素,并对其进行优化,把专业课程作为载体,使“课程思政”以生动而具体的形式和学科知识进行良性融合,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促使学生成为拥有家国情怀并为之而不懈奋斗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刘宗仁主编.土木工程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M]2010-06-22

[2]张凯,段妩迪,辛海燕.课程思政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2021,20(04):1—6

[3]张科,纳学梅.课程思政融入《土力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08):113—116

[4]杨迎春.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初探[J]学理论2021,(02):87—89

[5]张欣然,任思斌.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文汇,2020(09):32—33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