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融入初中生物课堂的实施策略
2021-10-04魏琳璐何刚王重力倪娟
魏琳璐 何刚 王重力 倪娟
摘要: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资源与价值。在分析中医药文化进教材、进校园的基础上,提出初中生物教材部分内容与中医药文化结合起来的策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初中生物课堂;实施策略;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11-002
1.中医药进校园的相关背景
2016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1]。同年《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拟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研究设计适宜的中医药文化教学内容,建立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衔接的教学方法,开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普及,提升青少年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发挥学生校园教育在家庭中的积极影响[2]。
浙江省在2017年率先将《中医药与健康》教材引入小学五年级课堂,《中医药与健康》分为上下册,共36课时,内容涵盖面广。包括中医的起源与基本思想、中医与健康生活、中医特色疗法三大模块。教材的每一课时都设计了趣味中医故事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也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侧边栏还设有“学一学”,方便学生将所思所想用于实践,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随后北京、上海、天津、江西、广东等地也陆续开展中医药课程进校园的活动。但这一事件引发社会热议,中学生究竟有没有必要学习中医知识?以怎样的模式进行实践?任课教师对中医学专业知识了解水平?如何兼顾学生学业成绩与中医文化教学的关系?家长是否接受?这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一些学校进行开展。现在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医药的认识都很匮乏,尤其是新生一代的中小学生更是一无所知,经过问卷调查,在了解中医的群体里部分持中医比西医药效慢,不科学等看法。中医不仅记载着医药知识,还记录了中国祖先的发展历史,让中医药——中华民族知瑰宝被年轻一代认知、认同并传承,是生物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医学涉及广泛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在中学阶段不必专门开设一门课让学生学习,一是学生不容易理解接受,二是加重学业负担。可以将中医部分知识与一些学科知识巧妙融合,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帮助学生理解原有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此,本文将中医的藏象学说、健身气功、《本草纲目》分别与初中生物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动物的运动、生物分类法相结合起来作为案例教学;同时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历程并获得诺贝尔奖、中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作为情感升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医文化进初中生物课堂提供一些参考。
2.中医文化进初中生物课堂的实施策略
2.1中医藏象与人体的基本结构相结合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学“藏窍理论”经典论述之一,体现出肝与目密切相关,也是中医学最具影响的理论学说之一[3]。“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在学习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一节可将其引入。在学习过眼的相关知识后,教师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突然看东西很模糊的时候?同学们会争先恐后的回答“摘掉眼镜的时候、猛一下站起来的时候、眼睛长时间盯着某个东西的时候”。情景化的提问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继续铺垫眼睛看不清不仅仅是眼疲劳,用眼过度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肝脏出现了问题。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五官对应五脏,所以有“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的说法。这些说法都来自《黄帝内经》,它阐述了天体运行与生命规律的关系,并创建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4],蕴含了大量的哲理,值得同学们去了解学习。接着学生分组合作搜集五官对应五脏的缘由、可能引发的疾病等相关资料,思考如何才能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最后小组整理的资料全班交流讨论。中医学的研究本体是人,而人又是生物学中重点学习的内容,生物课堂融入藏象学说,不仅让学生感到新鮮有趣,更让学生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2中医健身与动物的运动结合
华佗是古代神医,不光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而且擅长体育养生治病。中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疾病的预防,而疾病预防的前提是自我健康管理。华佗传承和发展了“上工治未病”的预防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上编排了一套模仿动物动作与神态的健身操——五禽戏,此外还有民间流传的八段锦,易筋经都可以利用内部气息的转换来疏通经络,舒展筋骨,清神益智。在涉及动物的运动一节内容中,学习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方式的时候可以引入最具代表性气功——五禽戏的概念与功能,如表一。
教师还可向同学介绍常见的传统中医外治法技术如针灸、拔罐、推拿,刮痧疗法的依据以及治疗的常见病症。中医健身操也可以在中学体育课上进行实践,学生在生物课上已学过了五禽戏的功能,在体育课上做每一个动作时会联想到其功能,从而更加认真的去练习,预防疾病的发生。
2.3《本草纲目》与生物分类法相结合
《神农本草经》就其分类而言,虽然建立了“三品”分类法,但没有系统地对药物进行种属、亲缘关系分类,说明当时对药物的认识还处于初探阶段。《本草纲目》通过医学的革新,对药物的认识逐渐趋于系统化,且流传至海外,达尔文称其为中国的百科全书。学术界普遍认为《本草纲目》的分类依据是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分类方法,整体结构也始终符合进化论的观点[5]。在学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一课中,可以引入《本草纲目》的概念。在课前导入时,教师引出《本草纲目》是李时珍耗时30年经过反复研究与尝试将药物进行科学分类的一本著作,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前人不断钻研的精神与挫折教育。课中介绍《本草纲目》的框架,共16部60目,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而动物药分类遵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无脊椎到脊椎、从低等到高等的发展趋势。植物药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其中草部、谷部、菜部属于草本,果部、木部属于木本,说明从明代已经发现了植物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规律。这与现代科学的林耐分类法在一定程度上类似。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动植物形态图片,让学生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分组进行分类。分类法在生物学的学习中经常会涉及,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与提升。而分组讨论会多元化多角度的考虑问题,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3.中医药文化渗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意义
3.1学习屠呦呦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015年,屠呦呦因研发出抗疟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来自中国的传统医学。在实验探索阶段,她坚信,从中医药中得到启示的青蒿提取物能够抗疟。由于实验室小鼠身上效果不明显,为此她主动以身试药,测试结果圆满成功,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国科学事业和中医科学的荣耀。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让其发挥更大作用,为人类健康造福”。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将此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让学生不仅领会到科学家不断探索的精神,更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的伟大,不断加深其民族自豪感。
3.2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既有悠久的历史,更有优秀的文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过程中,中国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医药文化的优势与特色。在“传染病和免疫”一节内容中,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防控引入传染病的概念,为学生介绍从古至今我国传染病防治措施的发展历程,现代控制传染病的三条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都是从古代的经验和智慧中得出的。尤其向学生介绍,在疫情防控中,中医采取“治未病”“中和平衡”“以人为本”“辨证论治”等理论优势有效地预防与控制了疫情。中学生学习与了解中医药文化优势与特色后,从而更加坚定中医药文化是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加坚定中医药文化是科学的文化瑰宝,更加坚定中医药一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6]。
3.3重塑认知,全面发展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尤其是生物课堂,不仅发展了传统文化,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跨学科融合,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乐于参加游戏活动,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身体素质,使学生更加珍惜爱护身体。更重要的是,学生重塑了健康管理的认知。时下中学生学业压力繁重,学会自我健康管理,运用中医学知识及时预防控制和调整身体状态,对中学生很有必要。
4.辩证地看待中医的科学
中医包括传统医学和民间疗法,大多是经验性的、增强人类与生俱来的免疫力、保健预防并有治疗作用的医疗手段。其中部分医疗手段的原理未经现代科学实验证实,但无法通过现有的科技手段直接证实并不意味着中医的治疗手段和疗效之间不存在联系[7]。中医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缺乏创新,既然作为一门科学存在,就不应该是静止的、不变的,而应是发展的,变化的[8]。面对不完善的中医,我们要顺应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去创新,发扬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采用中医预防西医治疗的措施来冲击中医无用论,前人在没有现代科技手段做支撑仍创造出穴位论治、经络论治、养生思想等一系列奇迹,在时下值得肯定与继承发扬。
5.小结
在科技发达的时代,中医还延续着千百年來的文化,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其蕴含的深刻复杂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凝聚了无数古人的心血,我们需要将这一份国魂从小学生起就开始培养与传承。而中医文化渗透的理念值得被引入中小学课堂,尤其是生物课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可以将生物知识与中医知识巧妙的融合,更让学生对健康有了新的认知,学会自我健康管理,使其存在的意义得到良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何清湖,陈洪.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重在进课堂[Z]中国中医药网.2018.08.09http://www.cntcm.com.cn/2018-08/09/content_ 48178.html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Z] 2016.12.19.http://bg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18-03-24/ 849.html
[3]褚文丽,陈水龄,张明明,亢泽峰.浅析“肝开窍于目”的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0,30(06):427-430
[4]周国琪.身边的《黄帝内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5]欧阳建军,陈大舜.从《本草纲目》分类法看李时珍的创造性想象[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04):3-5
[6]占尚,彭恩胜,黄寻芳.中国疫情防控彰显中医药文化优势[J]江西中医药,2020,51(11):16-18.
[7]李睿.谈中医的科学性及时代意义[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6(11):11-12.
[8](明)李时珍原著.《图解经典》编辑部编绘.图解本草纲目.[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