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青年教师视角厘定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初步实践探析

2021-10-04赵雯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青年教师小学语文

赵雯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全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在不断的更新,特别是对其阅读和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此用人需求,“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方式,群文阅读教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受教者的阅读量并培养其阅读能力,特别是在小学学段,非常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其在未来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打好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对于青年语文教师来说,有效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对其自身语文专业能力和执教能力的发展提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理论分析为主与理论探析为辅的论证模模式下,通过文献搜集和阅读进而厘定小学语文教育中群文阅读教学的要素,包括包含“多元开放的议题”、“关联性和系统性的文本”和“民主性的交流”,并进行初步的应用探析,包括“设定鲜明且开放的主题”、“选择兼顾系统性和关联性的文本”和“多元合作进行集体建构”。从青年教师的视角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提供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方面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要素厘定;初步实践探析;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34-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教育作为社会人才的摇篮,其培养模式的革新也从未停止过[1]。近些年来,教育行业的先行者对发展学生核心综合素养和培养过程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语文教育要不断地适应社会和时代进步的潮流,要能够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兼顾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1]。随着当下语文教学发展理论的迭新,义务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的方式也在相应的发生着变化[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小学生学习的理念和方式也随之变化着,这也给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角色的定位设定了新的要求,也赋予了新的意义,要求年轻语文教师们不能只当小学生学习生活的观察者或绝对的权威,而是需要作为孩子们学习的引导和组织者[3]。青年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并为其创造一定的自主学习环境和相应的条件,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涯的初期即学会学习,切实将学习能力提高。

从国家层面,近些年来也逐步不断地提倡“全民阅读”,以更好地弘扬传统中华文化、提高国民地综合文化素质、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学会多种阅读方式,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较高的权重,也是学生应试考测中产生分数差距的重要题目类型。激发较强的阅读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辅以丰富的阅读基础量,学生的个人成长也会因此获益匪浅,其个人的未来发展也会因为优秀的语文学科素养而得到良好的推动作用[4]。

然而传统的单篇阅读不足以满足实际的教学和学生培养的需要。一些具备前瞻性眼光的语文教育专家和先行者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应时代变化需要的新型阅读教学的方法。在此大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这一种全新的阅读教育的模式也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1]。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不断地对群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摸索和优化,并在实际教学生活中逐步尝试引入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总而言之,语文的学习,其本身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教育模型下都是一个日积月累地积累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对于青年教师和受教者而言,小学学段在其整个教学/学习生涯中首要的是打好基础,需要双方均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持续的关注[5]。

1.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广泛地开展小学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并不代表需要彻底抛弃传统单篇阅读,这是本文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在进行小学学段群文阅读教学相关讨论和研究之前,本文需对其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和整理,形成基本的理论基础。

首先是群文阅读教学概念界定,台湾的赵镜中提出群文阅读概念即为“随着学生阅读总量的增加,尽管老师们还是着眼于单篇文章教学的实施,随着统整课程概念的推行,老师们尝试开始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推行不同阶段群文的阅读,并针对相同议题进行多维度大量的教学阅读”[6]。本文作者十分认同赵镜中老师提出的“活动说”的理论观点,将群文阅读教学定义为,在不同阶段教学工作者的引导和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和学生围绕特定议题,结合课外书本和教材,进行层次多维度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活动[6]。

其次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本文研究基礎包括后现代课程与学习共同体两大理论,同时为小学学段的语文学科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提供理论基础和行动支撑。其中学习共同体理论是由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首先提出,其指出走向“学习共同体”意味着深度的革新,一方面要把校园建成学生学习成长的园地,另一方面也要成为教育工作者们相互沟通和学习成长的地方,该理论包括“公共性”,“民主性”和“卓越性”三个主要原理[7]。后现代课程理论首先出现于20世纪后期,产生许多流派。其中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E.多尔(WilliamE.Doll)是后现代课程理论代表性人物[8]。后现代课程理论主要重视学习过程中人的发展,以“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为标准设计课程[8]。

2.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要素厘定

基于现有理论基础和研究的分析,笔者厘定小学学段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为三个主要的要素,包括多元开放性的议题,关联性文本和民主性交流,共同完成了小学学段语文学科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架构,其各个要素的具体阐述如下:

2.1多元开放性的议题

“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指选文所含可以供教师和学生展开讨论的一组或多组话题,这是一个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是必须的,同时设计合理的议题可以指明良好的教学活动思路,还可以作为贯穿教学活动的线索,为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方向性意见。共识是小学学段群文阅读的核心点,反映一些人对某种知识或者认知的共同认可。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老师应多加注重议题中多文本彼此联系,帮助小学生迅速达成多元性的共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形成开放的、多元性的环境氛围。

2.2关联性的文本

小学学段的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相比,其主要的区别是单位时间呈现的不是单一,而是多篇文章。在小学学段群文阅读教学方案的设计中,需要选取恰当的议题,兼顾文质和相当强关联性的文章。上述关联性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后现代课程的理论要求,一方面要求有系统的、有逻辑的文本,要贴近当下小学学段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文本的关联性需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背景和习惯,同时还能为小学学段的学生展示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化世界,拓展其文化视野,培养其文化自信。

2.3民主性的交流

小学学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包括开放的议题、关联的多文本,可以给小学生提供广阔空间来思考。与此同时,兼顾深度和广度的群文阅读材料给小学生提供了许多思考和学习的方向。相对比于传统单篇阅读的教学方式,群文阅读能够避免只抓住文章的细节,造成小学生脱离对整体文章的理解,形成碎片化的思维记忆。值得一提的是,小学学段的学生处于思维非常发散的阶段,当教师设定好议题并进行热烈的讨论时,不同的小学生会面对同一议题的不同文本各自产生不同兴趣度,加上其个体思维角度和深度不同,理解问题的角度也各有不同,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并营造一种民主性交流的氛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析

近些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已经在进行小学学段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教学理念和方式。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立足于实践,将群文阅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进而发挥其模式上的优势,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希望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小学学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究。

3.1制定鲜明、开放的议题

鲜明和开放的议题是小学学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非常关键的要素。在实际教研生活中,若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议题的内涵理解不够则可能导致一定的概念混淆和属性不明,在教学中更是会缺乏明确的思路。优良的“议题”可以激发小学学段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思考并体验群文阅讀地快乐。

3.2选择系统性、关联性的文本

在传统的语文单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基本都是以课单元为基本单位并对应主题,继而以单篇文章精读的方式来进行后续的教学工作。群文阅读教学的出现则改变了对单篇文章的精讲精读的现状,转而通过对一个议题内的多个文章展开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思考与讨论。小学教师可以以多种组合的方式设计议题,还可根据议题将课外的篇目进行群文的议题设计组合。

3.3采用多元合作的学习方式、集体建构达成共识

传统单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单一文本进行偏主观的大量的比较精细的分析与指导。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师选取的多文本以及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课堂环境、宽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采用多元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倾听、对话、协商当中获得对知识与知识的获得方式、知识的理解框架的共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单位课时内为学生呈现出多文本,客观上需要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既是阅读教学的指引者,也以读者身份与学生共同参与,给学生留出自主阅读的时间和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空间。

结语

近些年来在小学阶段语文的实际教学生活中,群文阅读教学实际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仍处于试行和完善中。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革新,语文教育工作者们认知到语文学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需要在小学学段就开始逐渐顺应地进行调整。因此,当下整个教育学界对于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和相应的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中,国内诸多一线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也在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在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地情况下实行群文阅读教学,首先需要对其有相对明确地认知,特别是其要素地基本要点有清晰的认识。在本研究中,根据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以已报道文献的调研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对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的要素进行了厘定,一是议题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包括议论空间与议论点的多元性和差异性;二是文本的关联性,包含多类型和多角度文本的选择;三是交流的民主性,包含交流与合作。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析,一是制定鲜明、开放的议题;二是选择系统性、关联性的文本;三是采用多元合作的学习方式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由于本文作者教学经验和研究水平、能力的相对不足,本文确实会存在一些不足,如本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少具体实施例的分析和数据调查,因此提出的一些策略有待更多的语文工作者提出意见与批评。最后,对该方向或相关方面的讨论与研究,本文作者也会持续关注并且不断吸纳新的意见并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中国教育学刊,2013,06:62-66

[2]张萍.群文阅读教学:概念、范式与价值.上海教育科研,2016, 04:75-78

[3]王晓华.小学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探究.考试周刊, 2020,82:45-46

[4]王彬.探究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3:77-78

[5]陈一丹.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当代家庭教育, 2021,03:150-151

[6]李怀源.提升“阅读力”的教与学——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发言.小学语文教学,2008, 12:4-7

[7]赵力慧.魏善春.拒绝“勉强”走向“学习”——基于佐藤学教授学习理论的反思.教学研究,2019,06:11-15

[8]覃健.基于威廉姆·多尔“丰富性”理念的“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25-27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教学青年教师小学语文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浅谈小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