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迎考记叙文:《念念不忘,必有回想》课例教学设计
2021-10-04陈海琼
陈海琼
【课时教学目标】
1.以单篇考场记叙文为例,梳理文章脉络,理解文本内涵,掌握考场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提升考试信心。(教学重点)
2.提高记叙文的共情能力。(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学情分析】
通过六、七年级的学习,记叙文的知识点基本都已学习完毕,学生对于常见的考点应该是了然于心,往往出现的问题是课堂上教师提起,学生想起;教师不引导,学生不知道;对于考點的判定不准确,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规范答题。对于文本,都能读懂,但是对于内涵的探索不够深入,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过程中,把握文本内涵,从而引导学生精准理解,正确答题。
【教学准备】
2020年中考记叙文《念念不忘,必有回想》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圈画文本和题干。
【课堂环节】
一、记叙文学习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困境
问题:我们在记叙文答题中遇到哪些困难,大家说说看?
情境表述:考场上常见的三大文体: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应该说记叙文在文本阅读上最没有文字障碍,既不会出现说明文中看不懂说明的高科技,也不会出现议论文中的搞不清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记叙文,从幼儿园开始以讲故事出现,小学是读故事写作文,到初中,还在读故事,可是,感觉我们读了八、九年的故事,故事都知道,动手答题还是不得分。问题出在何处?我们先从自己这个角度说说你做记叙文遇到哪些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答题不完整。
2.自己想的与答案相差甚远。
3.不知道从哪些角度答题。
4.不懂文章的主旨,没法正确答题。
……
师小结:我们遇到这么多问题,总不至于没有解决办法,今天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些应对记叙文阅读的方法,让我们考场上轻松迎考,分数不丢。有信心吗?
说明:通过问题调查,了解学生的困惑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针对性讲解,提醒学生关注考点及对应的答题方法。
二、学习文本圈画,关注过程指导
问题:读懂一篇文章,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圈画哪些文字呢?
情境表述:古人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是告诉我们读书时动笔很重要,可是考场上,我们又不可能像平时预习时那样,一边读,一边点评,时间来不及,动笔肯定有一些小窍门,做到这些,我们有些同学看的时候还在开小差,甚至还在为考试紧张,再或是看完了,到准备答题时,完全不知道刚才看了什么,甚至看过的内容完全忘记了,答题时再回到文本中从头到尾地找,这些现象绝不会出现。
大家看看老师这份阅读笔记,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做的,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你画这么多,不耽误时间吗?我来不及。不要担心,大家拿起笔,根据老师的要求你来进行一些圈画。
1.第一次读到人物的姓名或人称时,把人物的名字或称呼圈一圈。
本文通篇是“我”和“孩子们”,你读到第一段的“我”时圈一下,到第4段的“孩子们”画一下,就可以了。要求是不是很容易做到?大家试一试。有时文中有多个人物出现,一定要注意圈画。
2.当大家读到地点时,每个地点新出现时,都圈画一下。
本文中第1段的“偏远山区”,第4段“山路”,第7段“学校”,出现了三个地点。我们现在画出来。
3.当大家读到时间时,马上圈画出来。
请大家迅速看第1段,第4段,第7段,第9段,把时间圈画出来。“第一天”“每天”“支教的最后一天”“傍晚”。
4.大家读到重要事件时进行圈画。
请大家看第3段“生活问题”、第4段“家访”“上学之路道阻且艰”、第5段“奇特的事情”、第7段“送行”、第9段“坐在回程的高铁”,请大家圈起来,这些都是事件的简要概括。
5.当大家看到修辞句、哲理句、描写句,表现心情的词、表现对人物品格、性格表述的词或者文中有加点的词,请都用圈圈来圈画。
这个要求比较高,请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画以下内容:
圈画要点:时间、地点、人物名称、心情、性格评价、重要事件简单概括、修辞、哲理与描写句,请圈画出来。(刚才圈画过的迅速扫一眼,继续边读边画。)
学生读文,动笔圈画,对于不太会圈画的学生,教师给予现场指导,确保关键信息能够圈画出来。
说明:学生阅读圈画对于理解文本内容和后续答题至关重要,所以在最初指导时,教师要精心准备几个样本。
三、梳理圈画信息,概括故事情节
问题:通过圈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按照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故事?
概括关注要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课堂引导:第一天、每天放学、支教最后一天、傍晚返程,写了四个阶段,按照时间顺序。
概括:大一的“我”去山区支教,与学生相处中建立深厚情谊,送行时他们挽留我,在不舍中我返程离开山区,对那里的孩子念念不忘。
概括中我们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有时候时间、地点不清晰,可能不需要放入到概括中,但是对于事件结果起关键作用的情节,需要加入到概括中,比如概括《西游记》的内容:
1.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取得真经。
人物、事件、结果都有,可是小说一本书都在写取经路上与妖魔鬼怪作斗争的故事,这样概括就显得苍白了,如果是2分的概括,这里我们就只能给1分。还有一分是对关键情节的阐述。
2.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历经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人物、事件、结果,关键情节有时我们都要关注。
本文中关键情节:“我”与孩子们相处,孩子们挽留“我”,这两个情节是需要在概括中呈现的。
追问:你从这段概括中,读懂了什么感情?
生: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舍,学生对老师纯洁的爱与不舍,双向的“念”与“回响”。
说明:梳理文章行文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强调概括的方式方法,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判定答题方向,把握考点内容
问题: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接下来,我们来读题,看看这套试题都考察了哪些内容,我們应该怎样答题。
第一步:请大家圈画题干,告诉老师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
18题:环境描写的作用判断。
19题:修辞及其作用分析。
20题:4—6段内容梳理与理解、人物形象概括。
21题:归因题——心情产生的原因
22题:句子含义的理解。
第二步:请大家开始答题,答完之后,请告诉我答题注意事项。
18题:A选项暂时不确定时,要盯准D选项中“恐惧”,而在第3段中作者说支教是“一展抱负”,可见他是信心满满的。此处要注意不确定的内容不纠结。选确定的答案。
19题:夸张,答作用时注意术语:强调突出了刷的时间之长,体现了卫生条件不好,突出支教生活的艰难。(答题时由浅入深,注意层次感。)
20题:注意范围4—6段,孩子们遇到的困难,在第4段有“上学之路道阻且长”。第6段有“孩子们闷着头大口吃着缺油少荤的单调的午餐”这是孩子们遇到的困难,从这两个点看,路难走,孩子们还给我讲奇特的故事。第5段评价他们浪漫,体现他们的乐观,孩子们大口吃着单调的食物,表层意思是不挑食,性格特点是坚忍、坚强。在这里要关注“性格”。注意每个表现对应一个点,如果写到经常停电、取水不便等,都说明没有很好地读限制范围。
21题:“我为难”的原因体现在“我手足无措”,原因是孩子们都蹲在地上哭,我不知道安慰哪一个,怎么安慰他们。其二是他们挽留“我”,让“我”不要走,但是作为支教者,作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不能不走。注意答题时联系前后文,尤其要关注上文内容,做完,要将因果关系读一遍,看是否合适。
22题:最后一句,要回答谁念谁。这里直接的是“我”想念孩子们,其实从第8段可见,孩子们也是想念“我”的。回响:回声,在这里是反馈。“我”来的目的在第2段中说“激发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改变孩子们的命运”,第9段说“孩子们通过我看到了大千世界”,在这里表面意思是指孩子们因为“我”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激发了他们探索外界的信心,这是他们对“我”的回响,其实也是指因为支教,让“我”对这批孩子持续关注,这是“我”对他们的回响。注意“念”与“回响”的双向性。
第三步:请大家看看作者出题的过程中关注了哪些要素?
1.按照段落先后顺序。
2.出题时由易到难。
3.由句到段最后到篇的理解。
说明:通过了解考点、规范答题要点、了解作者出题思路,让学生明确考点,知道出题意图,从容应对考试。
五、补充考点内容,完善考点框架
2020年中考涉及的记叙文考点有环境描写、修辞、心理活动产生原因、人物形象概括、句子理解等内容,我们知道,记叙文的知识点远远不止这些。
问题: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所学,梳理一下记叙文还有哪些考点内容?
师生梳理:字、词、句、段、篇
1.拼音写汉字或改错。(字)
2.近义词、反义词。(词)
3.标点符号的运用理解,如破折号、省略号等。(句读)
4.句式:反问句改陈述句或双重否定句等。(句)
5.修辞及作用: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引用等。(句)
6.描写:环境描写外,还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句)
7.哲理句的理解。(句)
8.首尾段、过渡段等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段)
9.补写、缩写、仿写。(心理活动补写时要用第一人称。)(段)
10.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等。(段、篇)
11.标题的作用。(篇)
12.文章内容的概括。(篇、段)
…………
说明:通过梳理补充考点,让学生系统了解记叙文考试的相关知识,做到应对记叙文胸有成竹。
六、作业巩固考点,梳理提升信心
1.完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二套、三套,请在每一题的题干边上标注考点,即考查的内容,如二套第18题:考查拼音写汉字能力。
2.读读《石板路上踏过的青春》,感悟我们优越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珍惜眼前,掌握现在能掌握的点点滴滴,请在未来的学习中信心满满迎中考。
说明:通过二、三套同一文本对考点的补充,从而巩固在记叙文阅读过程中题型握和知识点的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