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控制对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2021-10-04许云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3期
关键词:急性期血肿脑出血

许云鹤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0 引言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在临床较为常见,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为高血压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且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1]。有相关研究发现,HCH 的病理机制包括了以下几点,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System Changes,CFSC)、血肿站位效应、血肿分解产物、脑组织损害释放出的血管活性物质等所导致的颅内高压(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H)、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PCBF)以及脑水肿(Brain Edema,BE)等[2]。HCH 的发生会导致患者机体长期受高血压状态的影响,当血压大幅上升时,就会对其血管壁产生较大的压力,易引发脑血管破裂,造成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的发生[3]。HCH 的病情进展中,血肿扩大是对其预后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进展,持续性的出血会造成血肿不断扩大,从而导致致残率及致死率升高。在早期HCH 中,尤其是在病情发作后的48 h 内,收缩压的上升会导致血肿体积不断扩大,导致大脑损伤加重[4]。因此患者一旦发生HCH,还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采取早期血压控制,以减少疾病对机体的损害。本研究就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280 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0例。其中观察组中,女性65 例,男性75 例,年龄43~81 岁,平均(67.19±12.86)岁;对照组中,女66 例,男性74 例,年龄44~82 岁,平均(67.23±13.78)岁。纳入标准:①无家庭精神病史;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并发症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式,包括为患者开展微循环改善治疗、脱水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及脑保护治疗等。若患者的SBP 超过200 mmHg,则给予患者乌拉地尔静脉注射,使患者的SBP 保持在200 mmHg 以下,若患者的SBP 处于150~200 mmHg,在其颅内压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则不为患者应用降压处理,若患者的SBP 低于80 mmHg,则为患者进行血容量补充治疗,并对患者的脱水剂使用量进行调整。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开展早期血压控制。使患者的SBP 水平保持在100~150 mmHg,静脉注射盐酸+乌拉地尔,此后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对患者用药频率及剂量进行适当调整。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NIHSS 评分及SBP 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包括情感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以患者的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再出血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再出血发生率对比[n(%)]

2.2 血肿体积、NIHSS 评分及SBP 水平

观察组患者的血肿体积、NIHSS 评分及SBP 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肿体积、NIHSS 评分及SBP 水平对比()

表2 两组血肿体积、NIHSS 评分及SBP 水平对比()

2.3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3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3 讨论

HCH 的主要发病人去那位老年人群,随着如今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加上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HCH 的发病率不断上升。HCH 的发生由于患者的血压持续上升,加上脑组织本身的止血功能较差,因此在出现脑出血后大部份无法立即停止,这就造成患者的脑部血肿体积不断增大[5]。在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后的6 h 内为血肿扩大的高峰期,且在患者急性期时,还易出现再出血的情况[6]。目前关于HCH 急性期再出血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相关研究认为,急性期再出血的发货所能可能与患者高血压、高血糖、血管源性脑水肿、血肿部位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其血压水平的上升会造成血管张力增大,从而导致血管的舒张及收缩功能受到较大的影响,进而对机体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再出血的情况[7]。有相关研究指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的状态下,当患者的收缩压每上升10 mmHg,其卒中发生危险上升49% 左右,其舒张压每上升5 mmHg,发病危险则上升至46% 左右,因此研究指出,对于HCH 的治疗中,控制其血压水平尤其关键,应当积极采取血压控制措施,使其血压保持在120~140/80~100 mmHg,从而降低再出血风险[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早期血压控制的实施下,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经过血压控制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肿体积、NIHSS 评分及SBP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在早期血压控制措施的实施下,能降低患者的血肿体积,降低SBP 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显著(P<0.05)。

综上,在HCH 急性期脑出血中,通过早期血压控制措施的实施能降低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急性期血肿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