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干预措施联合多导睡眠监测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0-04董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3期
关键词:负性监测差异

董曾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保健特需部,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地处高原,大脑缺氧情况较多发,因而许多人会受到失眠的困扰。而良好的睡眠是白日精力充沛的重要保障,长时间失眠将直接影响到人们日常在生活、工作中的精神状态,对健康、对生活质量皆可能产生一定损害[1]。药物是许多受到失眠困扰患者的首选,但根据研究资料指出,长期用药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耐药性甚至成瘾,使失眠症状更加严重,因而还需要联合其他更有效的医疗手段,积极改善患者失眠问题,减少药物的用量[2]。本文结果提出慢性失眠者以综合性护理联合多导睡眠监测进行干预可积极解决患者睡眠障碍问题,使其整体生活质量得到更有效的改善,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自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抽取60 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综合性护理联合多导睡眠监测,每组30 例。对照组包含男/ 女病例数为18/12 例,年龄28~65 岁,平均(46.38±4.28)岁;对照组包含男/ 女病例数为19/11 例,年龄28~64 岁,平均(46.77±4.37)岁。两组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纳入患者失眠病程皆在6 个月以上;②对本次研究内容的意义等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近期服用药物对精神活动存在影响;②合并重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配合治疗,主要涉及内容有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基础心理辅导等。观察组则联合实施综合性护理和多导睡眠监测,具体如下:(1)多导睡眠监测:在治疗过程中用于评估患者睡眠障碍严重程度,以硬件采集信号、转换信号、保存信号;以软件处理信号、控制信号,护理工作开展前实施第一次监测,将结果作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有利于提高睡眠改善效果。(2)健康宣教:所有入院患者,要求护士根据其理解能力开展疾病知识宣教、睡眠卫生教育等,内容包含:①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②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③睡眠前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吸烟、喝酒、运动等容易刺激神经兴奋的行为,尽可能使身心处于放松状态;④严格控制白日睡眠时间,避免夜间无眠。(3)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持续1 个月的心理强化干预:①护士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友好、积极的护理态度,通过友善、良好的沟通获得其信赖,并通过会话掌握其性格特点、语言理解能力、疾病史等,以便具体调整护理计划;②和患者面对面进行深入交谈,全面了解其对失眠的认知,包括个人观念和个人态度,找出问题所在,针对患者存在的认知问题,从专业的角度为患者进行分析,积极纠正,例如患者潜意识认为身体在慢性失眠影响下容易发生严重后果,常因此感到焦虑,对此护士需要告知其现阶段尚无报道指出缺乏睡眠会致死;因失眠过度担忧可能会对身体产生更大损害。

1.3 观察指标

(1)在护理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1 次多导睡眠监测,对比两组指标变化,包括TST 即睡眠总时间、SL 即睡眠潜伏期、AN 即觉醒次数、SE 即睡眠效率。(2)使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进行评估,量表得分越高则其对应的负性情绪越严重。(3)使用SF-36 评价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参数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参数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TST、SE 大于对照组,SL、AN 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参数变化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参数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 评分皆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多导睡眠监测是当前医学临床用于诊断睡眠障碍,判断相关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其结果经常被用作诊断金标准,其多导睡眠图中包含了患者整夜睡眠中产生的生理信号,在分析处理后,可获得呼吸事件、睡眠结构等有关数据,其医生通过对这一动态数据的分析,可以针对患者睡眠质量做出较准确的判断结果[3-4]。该物理监测结果可作为疾病治疗、护理干预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数据。慢性失眠包含心理性和抑郁性两大类,研究指出,借助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可以对患者的失眠类型做出准确的鉴别,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5-6]。失眠患者多数存在认知歪曲、负性自动式思想等问题,日常容易恐惧睡眠,而在过度的担忧,对良好睡眠过度的渴求心理下,其大脑更容易受到刺激,进而使入眠越加困难[7-8]。研究认为患者睡眠障碍持续存在、持续恶化的一大重要因素便是负性情绪。

本文中采取的综合护理重点把握住药物指导、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内容,具有全面性特点,在实施的同时联合应用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护理后的观察组在睡眠质量改善、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的效果皆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综合护理与多导睡眠监测干预慢性失眠者,可对患者产生积极影响。

总而言之,慢性失眠者以综合性护理、多导睡眠监测联合干预,不仅能够积极解决患者面临的失眠困扰,有效纾解其负性情绪,而且对其个人生活质量也可发挥积极的改善效果。

猜你喜欢

负性监测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