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10-04丁吉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3期
关键词:屈曲胫骨股骨

丁吉博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844000)

0 引言

关节炎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中,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该病在临床中发病率不断提高。研究指出,该病属于膝骨性关节炎中常见畸形,导致患者膝关节内侧局部负荷增加,患者关节功能受到明显的限制,导致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膝关节不稳定,严重情况下,还可导致患者继发膝内翻畸形,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1-2]。临床研究指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中对关节炎症患者治疗的首选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畸形、缓解疼痛,可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对患者膝关节负重力线恢复具有重要的影响[3]。本次研究针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女比例52:34,年龄54~76岁,平均(65.19±3.27)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膝关节内翻畸形相关诊断标准;②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患者;③严重精神异常患者。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字同意参与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实施全麻后,辅助患者取仰卧位,给予患者下肢充气压力止血带,常规髌骨旁内侧入路,于患者膝前正中切口,将关节囊、髌骨支持带切开。随后对患者关节周围骨赘、增生滑膜进行清除,随后对内侧副韧带进行松解。以胫骨外侧平台为依据,并对患者胫骨实施髓外定位,随后对患者股骨采用髓内定位,外翻5°~7°、外旋3°后进行截骨。对患者截骨厚度为10 cm,截骨完成后,对患者股骨后骨赘进行清除,并对后方关节囊进行充分暴露后,对膝关节屈伸间隙与下肢力线进行检查,同时对试模进行安装,必要情况下,可对软组织进行松解,确保膝关节伸直、屈曲状态良好。对患者实施假体安装后,采用骨水泥进行固定。将髌骨去神经化处理后,对患者髌骨进行修整,采用“No Thumb Test”标准对髌骨外侧支持带进行松解。患者于术后1 d 拔除引流管后,采用下肢关节被动活动辅助,对患者实施下肢肌肉收缩训练,患者术后3 周可采用低分子肝素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预防,于患者术后3 周进行拆线。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膝关节内翻、屈曲度对比:膝内翻角度以正常股胫角(FTA)外翻5°,胫骨平台角90°为标准,将FTA 减去5°为膝内翻总角度。

(3)膝关节评分对比:采用Ly-sholm 膝关节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

(4)疼痛程度对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显效患者39 例,约占总数的45.35%,有效患者46 例,约占总数的53.49%,无效患者1 例,约占总数的1.16%。

2.2 膝关节内翻、屈曲度对比

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内翻角度、屈曲挛缩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膝关节内翻、屈曲度对比(,°)

表1 膝关节内翻、屈曲度对比(,°)

2.3 膝关节评分对比

治疗后,患者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2。

表2 膝关节评分对比()

表2 膝关节评分对比()

2.4 疼痛程度对比

治疗后,患者VA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3。

表3 疼痛程度对比(,分)

表3 疼痛程度对比(,分)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研究指出,该病的发生因素较多,部分患者外侧结构可发生松弛现象,从而导致内侧软组织紧张,内侧副韧带、半膜肌腱、后关节囊等出现挛缩等现象,在临床手术治疗中,需要对患者股骨、胫骨进行截骨治疗,从而有效地对内侧副韧带进行松解,并对内侧组织进行松解,并清除增生骨赘[4]。

有相关研究指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中对关节炎症上患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患者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需要注重软组织松解与切骨情况,避免对患者术后关节稳定性与关节功能造成影响,是对患者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步骤,正确对胫骨、股骨引导器进行放置,可确保胫骨、股骨各部分的切骨准确,明确各解剖标志[5]。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中,需要注意减少股骨假体后踝与骨面的接触面积,避免出现伸直位膝关节水平线出现改变。此外,患者膝关节置换术过程中,患者膝关节高度屈曲挛缩不可采用股骨二次截骨进行矫正,对患者截骨量过多可能对患者肢体长度造成较大的影响[6]。

相关研究指出,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中,术后易出现张力减弱现象,导致患者屈曲挛缩。因此,对患者实施手术中,关节囊后脂肪外露,彻底松解后关节囊,紧贴股骨踝与胫骨平台后方关节囊返折处分别向上、下钝性分离粘连,待重建后隐窝,将腘斜韧带进行湿度松解,并切除关节周围骨赘,减轻韧带张力,并对切骨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不至于对软组织的松解造成影响,可通过对股骨侧关节囊进行松解,防止后侧神经、血管损伤。当患者处于麻醉状态下,完成对患者假体安装后,使患者膝关节处于伸直状态[7]。在对患者手术治疗中,需要对患者关节囊中的籽骨与骨赘进行清除,并且需要注意避免对患者膝韧带与肌腱所导致的膝关节屈曲间隙增大[8]。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均较高,同时显著改善了患者膝关节内翻、屈曲度,提高了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患者疼痛感,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内翻畸形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屈曲胫骨股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1/3含口盖复合材料柱壳后屈曲性能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