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定量参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21-10-04黎星陈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3期
关键词:差值预测值敏感度

黎星,陈莹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影像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0 引言

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生活压力等的影响,乳腺病变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长,而早发现、早治疗一直是临床坚持的治疗原则。但乳腺良恶性病变后临床症状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疾病诊断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DWI 定量参数是一种全新的诊断措施,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分辨率高、功能成像好等优势,因此逐渐广泛应用在多项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同时对于该类诊断方式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方便了医师对患者疾病确诊,应用优势明显。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采用DWI 定量参数诊断,旨在分析其对患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接收治疗的110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最大年龄52 岁,最小33 岁,平均(42.62±2.41)岁;所有患者均经由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病情;检查前患者均已知情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排除绝经或围绝经期女性;排除近期内接受过相关治疗者;排除在采取相关手术治疗后疾病复发者;排除检查时出现图像伪影等情况,最终影响检测结果者;其中经由手术病理检查后可见恶性病变200 例,良性病变者900 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DWI 定量参数诊断,采用购买自美国GE 公司的超导型核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并行常规T2加权成像脂肪抑制序列、DWI 与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使用8 个通道相控阵乳腺表面线圈,患者取仰卧位,使乳腺自然悬垂,调整线圈中心对准两侧乳头,经周静脉注射对比剂0.2 mmol/kg,注射速度为2.5 mL/s,对比剂注射前应使用蒙片扫描1 次,对比剂注射后连续5 期扫描,每期扫描时间为115 s。

横断位T2WI 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参数设置为:回波90 ms、重复4300 ms、层厚4 mm、间隔1 mm、矩阵288×192、2 次激励。

DWI 扫描时需采取横断位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B 值设置在1000 s/mm2,重复2800 ms、回波60 ms、层厚4 mm、间隔1 mm、矩阵128×128,2 次激励。

动态增强扫描参数设置:重复5.6 ms、回波2.2 ms、层厚4 mm、间隔1 mm、矩阵320×256,0.7 次激励。

1.3 观察指标

分析良恶性病变的三种系数差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为(%)(),使用SPSS 20.0 软件计算,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良恶性病变的三种系数差值

相较于良性病变患者,恶性病变患者的ADC、rADC 系数水平明显更低,ADC 差值明显更高(P<0.05),详见表1 所示。

表1 良恶性病变的三种系数差值对比分析(,×10-3mm2/s)

表1 良恶性病变的三种系数差值对比分析(,×10-3mm2/s)

2.2 分析ADC、rADC、ADC 差值与三种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

ADC、rADC、ADC 差值三种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三种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明显更高于单独诊断(P<0.05),详见表2 所示。

表2 ADC、rADC、ADC 差值与三种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对比分析(%)

3 讨论

乳腺病变主要将患者分为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以及乳腺癌,致病因素较为复杂,而对于良性病变者如不及时采取治疗干预则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癌变,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乳腺疾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有研究发现,早期恶性病变患者治愈率及远期生存率均明显更高于中晚期患者[1]。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疾病检出率,尽早对患者开展治疗干预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2]。DWI 定量参数是一种基于活体水分子微管扩散运动,能够反映组织细胞的构成特征,成像技术先进,能够在活体中应用,并帮助临床研究组织分子水平特征。一般情况下,良恶性病变患者其病变细胞之间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密度差异,同时两种病变细胞的细胞外间隙、细胞核与浆的比例均不相同,因此可利用ADC 对患者的疾病类别进行鉴别。乳腺炎症病变者多存在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乳腺细胞增生较为活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因此降低了ADC 数值[3]。同时,对乳腺增生患者,ADC数值可能由于患者结构不良降低,乳腺腺瘤患者由于大量腺管成分构成,因此当疾病发生时,腺管增生,排列紧密,降低了ADC 数值[4]。而在乳腺恶性病变患者的诊断中,乳腺粘液癌癌细胞的大小一致,而癌细胞能够生成大量黏液,细胞团均漂浮在粘液中,能够通过显微组织分隔,水分子扩散相对更快,ADC 变高,因此也可通过ADC 确定疾病类型。在ADC 检查中,乳腺原位癌细胞形态较规则,体积相对较小,细胞密度不高,因此水分子扩散不受限,与粘液癌类似,ADC 可升高[5]。浸润性细胞癌癌细胞数量较少,体积小,其大小形态一致,而细胞离散程度较高,利用ADC 检查可见患者ADC 数值增高。可见,ADC 数值的大小可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有一定关联,当患者良性病变时,ADC 可降低,恶性病变时可见ADC 升高,但如患者出现病灶内坏死、囊变等情况时可能影响ADC 检测数值,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疾病的诊断措施,提高诊断准确率[6]。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采用DWI 定量参数诊断,研究表明,相较于良性病变患者,恶性病变患者的ADC、rADC 系数水平明显更低,ADC 差值明显更高(P<0.05),这主要是由于乳腺病变时期rADC、ADC 差值与周围正常腺体不相同,从而能够降低其他外界因素对DWI定量参数诊断的影响,计算出正确的比值,从而对患者良恶性确诊;此外,本次研究中还发现,ADC、rADC、ADC 差值三种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三种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明显更高于单独诊断(P<0.05),提示三种诊断方式对患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但三种诊断方式联合将更能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以便于更加准确的评价患者良恶性病变类型。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采用DWI定量参数检测能够对患者的良恶性进行准确评估,帮助医师确诊,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差值预测值敏感度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
关注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分析